上一節我們講了內傷病因當中的第二個——飲食失宜。講了飲食不節、不潔、偏嗜。概括起來:
總之,要求五味無所偏嗜,寒熱無所偏嗜,處於一個和合狀態,又回到我們在第一章時講中醫學的基本思想,處理事物之間的關係,人體各個系統之間的關係,一定保持中和狀態。在這裡飲食物量、結構、味、性都要保持和合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才是健康的保證。否則失其和,就由健康的條件轉化為致病的條件,這在當今社會現實當中顯得更加突出。
按照中醫理論,中醫強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勻平,命之曰人。把陰陽換成另外的標記法,叫一動一靜,陽主動陰主靜,陰平陽秘中醫學表示為動靜互涵。勞和逸。“勞”是指動而講的,“逸”指靜而講,中醫學強調機體動靜互涵,相反相成,彼此相須,維持一個和合狀態。失去了這個狀態就叫做“失度”。“勞”在我們病因學裡面是指運動、用腦、勞作的意思。用我們現代語言說:1.運動;2.體力勞動;3.腦力勞動。“逸”是“動”之反義詞,是安樂、安閒、享受,就是不動,正確的處理勞逸失度,就是動靜互涵,是增進健康的一個重要條件。反之就會損害健康,導致疾病的發生。講過勞,在中醫病因學裡面過勞分為:
這樣一個理論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在中醫養生學當中有一個學派基於這個理論提出來了保腎惜精這樣一個學說,強調通過各種手段保護腎精,其中之一叫性生活節制,這個理論指導實踐,即要求性生活節制,不可過度。這是過勞,包括勞力、勞神、房勞,它們都屬於超過正常所允許的範圍,才能稱之為病因。那麼過勞不可以,過逸可不可以呢?始終處於安逸狀態,我們要求陰平陽秘,動靜互涵,只有陰沒有陽,只靜不動,違背了中醫學強調的陰陽處於和合這樣一個狀態,是不利於健康的。過逸,使氣血流動受影響,表現為氣滯血瘀或者氣血運行阻滯。那麼氣血運行阻滯會影響臟腑的氣機,從而影響各臟腑系統發生病理變化。比如影響了脾胃功能,就會出現脾胃運化功能減弱,我們進食,正常進食,吃完飯以後就休息,也不運動,那麼就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長此下去,就會使身體逐漸的衰弱,也可以出現肥胖。只進食不運動,長期就會引起肥胖,通過臟腑功能紊亂引起發生各種各樣的疾病。這就是勞和逸,我們從陰陽平衡這個角度來認識,勞和逸就是失去它們之間的平衡。過勞、過逸都不可以。根據這個觀點,中醫學的養生學當中提出一個動形學派,強調運動,它的前提是動靜互涵,勞逸適合。但是重點強調“動”。為什麼這樣呢?我們講氣的概念時候就講了,氣是構成世界的本原,是一種物質,而這個物質是不斷運動的,運動是它的屬性,陰陽在運動過程中維持動態平衡。那麼我們在這裡,作為致病因素來說,從勞逸,作為動靜、陰陽來看,陰與陽兩者強調是,陽主動,陰主靜。所以中醫養生學派有動形學派,它要求動和靜處於和合互涵狀態。這樣才能夠有利於健康,才有利於延年益壽。
在中醫內傷病因當中,中醫病因學重點強調一個情志,其次是飲食。下面講第三節,病理產物。病理產物我們前面曾經說到,它既是病因作用於機體所產生的一種結果,這種結果一旦形成回饋回來,又成為發生新的疾病的一種因素,所以病理產物也是中醫病因學上一個重要內容。病理產物在分類上也可以把它算作內傷病因,但是按照內傷病因的分類它又不完全是,外感六淫侵襲機體也可形成病理產物。所以,把它作為獨立的,與內傷病因和外感病因區別開來,稱它為病理產物。也就是說在分類上,劃分上,放在外感病因也不太合適,放在內傷病因也不太妥當,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獨立的章節出現。
病理產物這一節,也是病因學最難學的。將來同學們在臨床醫學裡面也是最難學的兩個概念,講到痰飲、瘀血,病理產物重點在此。所以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重點來學好痰飲和瘀血,為臨床醫學奠定基礎。
痰飲是中醫理論當中一個重大的課題,從歷史到今天對痰飲的定義,對痰飲的發生機制,以及痰飲所引起的疾病,都是見仁見智,有不同的學術流派。我們這裡介紹的就是從基礎課開始到臨床課,現行教科書裡面,現行理論當中,常用的基本知識提供給大家。“痰飲”這兩個字,就這個科學術語言,在中醫學中它有多種義項。
就是作為病因出現,放在病因學這章裡面。怎麼定義它呢?痰飲是水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它屬於繼發性的致病因素,是作為病因學概念出現的。大家(把)這句話,上述這個定義必須牢牢記住。注意這是在病因學來這樣定義痰飲的。在傳統上,歷代醫家在學術上,將痰飲分為有形、無形,廣義和狹義。我們看看歷代如何來定義有形無形、廣義和狹義。這個只要求同學們初步理解就可以了。
上述講的都是從病因學角度講的,實際它也包涵了病因學、症狀學和疾病學或叫病證學。
在中醫文獻裡面的病證學含義。因為我們在痰飲這一節裡面已經涉及到把中醫痰飲作為病證學出現,所以介紹一下其病證學的含義。在這裡說明一下,為什麼叫病證不叫疾病?前面講了疾病的概念,又講了證候的概念,又講了病證的概念,什麼關係?聽就可以了。它們的這個概念最後的定義需要一個研究過程,最後下定義。其中關鍵是證候這個定義。症狀也好定義,疾病也好定義,唯獨證候這個定義,按照現代中醫學理論的認識,臨床上表現的各種病理現象,強調證候是中醫病機學特有概念。它寓於疾病過程之中,由於證候概念的定義目前尚在探討之中,有的時候證候和疾病的概念界限與症狀的概念不甚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現行的中醫理論,現行的中醫臨床醫學,將病和證兩者合併稱呼。按這個定義,這個術語,它既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疾病,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證候。在這種情況下,用比較模糊的概念,取其介於證候和疾病之間這個概念,既包括證候又包括疾病,用病證這個術語。這也是中醫科學術語研究當中的一個重大課題。說句老實話也是中醫理論重大課題。暫時簡單跟同學們介紹一下,這樣來理解。不然一會兒怎麼又出現病證、疾病、症狀,怎麼理解呢?
在病證學範疇之內,換句話說,把病證去掉,就是中醫的臨床醫學,痰飲什麼意思?也分廣義的和狹義的痰飲。廣義的包括四種病證,或者叫四個疾病,四個病證,是指懸飲、痰飲、支飲、溢飲等痰飲病證的泛稱。換句話說,廣義的痰飲,在病證學領域裡面,廣義是指懸飲、痰飲、支飲、溢飲,是它們的合稱,還包括其他痰飲,這四者是代表,就是所有痰飲病通稱為痰飲,就行了。狹義的僅僅是指四飲當中之一。
這個痰飲,這就是痰飲的病證學意義。通過上面的分析講痰飲的概念,同學們可以看出,中醫學痰飲的這個概念是非常複雜的,義項很多。那就要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把它掌握好,它在什麼條件下來定義痰飲。比如作為病證學或疾病學概念的痰飲,後面我們要講它僅僅是一種疾病或者叫一個病證,它純粹以病證面目出現的。在病因學裡面,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這就要求判斷這個作為術語的痰飲,是病證學概念呢還是病因學概念呢?這就需要我們分析,在某一個語境下,它到底是想回答疾病問題呢還是回答病因問題呢?來確定它是指何而言。
我們把這個兩個定義,病證學定義和病因的定義歸納起來能夠得出結論,抽象出來痰飲這兩個字,這個語言符號。在我們中醫學裡面,把義項抽象出來,它所包含意義,一屬病因學的痰飲,一個屬症狀學的痰飲。大家看,剛才講,無形的痰飲以苔膩脈滑為特徵,還有許多症狀,後面繼續講。那麼就根據症狀來判定它是痰飲,認定它是痰,那屬於症狀學範疇。呼吸道所咳出的痰,剛才我們前面曾講過,肺失宣發肅降,可以咳、可以嗽、可以喘。前面講肺失宣發,講六淫時候,著重講一個痰,咳出的痰飲,什麼乾咳、少痰、多痰、痰粘,或者是痰液稀薄,從它的物理性狀可以判定,它是作為一個症狀出現。那麼由它體現為第二層意思,它是症狀學的含義。作為四飲,即懸飲、痰飲、溢飲、支飲的痰飲,作為疾病學的概念,那麼這個痰飲之一,又屬於疾病學的範疇之一,就是中醫學的痰飲非常複雜。根據它們所存在的語境,著重想回答什麼問題,是講症狀呢?還是講病證呢?還是講病因呢?來判定,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痰飲的意思是什麼?
痰飲,我們定義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所產生的病理產物。按照這個定義推理,凡是人體水液代謝發生障礙那些因素,都是痰飲形成的因素。再進一步推理,那麼就臟腑而言,以肺、脾、腎為主調節水液代謝的臟腑,發生了功能異常都可以形成痰飲。第一先掌握這樣一個思路,那麼具體而言,所形成痰飲的因素。剛才講了飲食不節,前面講了七情內傷,都可以引起臟腑功能失調。如果它累及了以肺、脾、腎為主的調節水液代謝功能並使之失調,那麼就會出現痰飲,使水濕停聚,形成痰飲。六淫,外感六淫以後,影響了肺,影響了脾,特別是影響了肺,那麼就會引起肺的宣發肅降失常,導致水液代謝異常。由肺及脾及腎,也可以導致水濕停聚而形成痰飲。五臟虧虛,就是五臟功能失調。這裡虧虛不僅僅是虛,是五臟功能失調,使五臟參與水液代謝的調節機制發生異常,也可以導致水濕停聚。總的機制是臟腑氣化失司,在五臟系統當中以肺、脾、腎為要。具體通過臟腑的功能失調的,哪個機制實現的呢?我們上面列舉了,肺不行水、脾不運化,脾不運化水濕,脾不運化水穀精微,肝失疏泄、腎不主水、心陽不振、三焦水道失司、膀胱氣化失司等,就是五臟調節水液代謝功能的失調,是引起痰飲的機制。關於痰飲的形成,同學們回憶我們前面講的藏象學說,關於全身水液代謝的調節的機制,這是第一。
(二)無論是外感病因或者是內傷病因,都可以導致五臟系統調節水液代謝功能失調,而形成水液代謝產物,即痰飲。在這個前提下,再進一步認識,那麼五臟形成痰飲的具體機制,是五臟系統當中那麼哪幾個臟器最重要呢?肺、脾、腎最重要。肺、脾、腎最重要,具體說它的哪一種生理功能發生異常了呢?調節水液代謝的功能,是肺不行水、脾不運化、腎失氣化,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講了氣行則水行,三焦氣化、膀胱氣化等等,其中也包括小腸主液、大腸主津。通過這些機制使功能失常,通過這些機制導致水液代謝停留於體內,不能夠維持水液代謝的體內外平衡,從而形成痰飲,掌握到這些思想就可以了。這裡面舉的例子,供同學們進一步來回憶和復習。講到痰,我們回憶一下,我們前面講水液代謝的時候說“肺為貯痰之器”。前面講臟象學說提到了吧?說“脾為生痰之源”,講水液代謝的時候(也講了)。還有一句沒講,叫“腎虛水泛為痰”。這三句話,也是中醫學的基本原理,這是從痰飲角度講肺與脾腎的關係。肺、脾、腎和痰都有關係。治痰,咳嗽、喘,僅僅治肺脾可不可以呢?不可以,還得想到腎,腎虛水泛為痰,這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的命題,也是重要的原理,它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痰作為一個病理產物停留在體內以後,由果作為一個原因,這個果停留在體內,有形也好,無形也好,這個水液代謝產物停留在體內了。第一個結果,就會阻礙經絡氣血,就是影響了氣血在十二經脈當中的正常運行。換句話說,我們是從經絡說的,也可以理解為,這個痰停留在體內以後,會影響人體的臟腑、經絡的氣血運行。解釋它的機制,注意,痰無處不到,隨氣而行。講氣時,把痰換成水,就是氣和水的關係,氣的推動作用,推動血液循行。中醫解釋它阻遏氣血的運行的時候,強調的機制是痰飲一旦形成,便阻遏了氣血在人體內的運行。那麼氣血運行時,氣在先,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所以說痰隨氣而行,無處不到。就這個意義講,這個水飲產物到處都有,講全身都可以迴圈。那麼由於這個痰飲一旦形成,它雖然可以全身都到,隨氣而行,必然要阻遏氣血的運行,這就叫做阻礙經絡氣血的循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以什麼為特徵呢?比如麻木、半身不遂等全身症狀。中風患者,卒然昏倒,半身不遂,中醫說有痰,根據什麼呢?根據它出現的這些臨床表現判定它有痰。甚或停留在局部,阻遏了氣血的運行,積聚于局部會形成痰核、瘰癘,這是外科疾病的名稱。將來同學們學習外科的時候,進一步去理解。總之,阻碣了氣血運行,其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全身和局部出現一些特殊的症狀。在後面,我們最後再總結這個痰飲它的症狀有什麼特徵,記後面的就可以。這兒只理解,提出這些新的疾病學概念,僅僅是初步有個印象。具體怎樣認識這個疾病的概念,將來在外科學、相關學科去進一步學習。
(二)阻滯氣機。實際上它和阻礙經絡氣血的運行是相輔相成的,從不同角度來說的,那個是強調一個氣血的運行,這是強調了臟腑氣機的運行。為什麼單獨立一項呢?特別是阻礙臟腑的氣機運行呢?旨在說明,阻滯在不同地方,阻滯在不同的臟腑,導致不同臟腑的氣機運行升降出入異常。第一項,阻礙經絡氣血的運行,旨在從整體上講,它通過影響臟腑氣機,導致氣血運行發生病理變化,出現了全身和局部一些特徵的病理改變。第二項阻滯氣機,旨在強調,痰飲停留在體內以後,最容易使臟腑氣機升降失常,停留在不同的部位,就表現出不同的特殊症狀。我們在分析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根據這些特殊的症狀考察哪一個臟屬於哪一臟哪一腑的氣機升降失常,從而得出有五臟、六腑有痰飲存在。比如,咳嗽、咳痰,肺氣不宣,我們說它是肺氣不宣的結果。肺氣不宣是肺升降失常的一種表現,因此我們就可以根據咳嗽、咳痰,定肺有痰飲。比如胃腸不好,表現噁心、嘔吐,那個嘔吐物,特別是那個胃內物,嘔吐出來含水多,我們說有痰濁、有水飲,根據這些症狀,我們判定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為什麼呢?胃中有痰飲。
(三)影響水液代謝。痰飲,是水液代謝形成的病理產物——果,這個果形成以後,又停留在體內,阻遏了三焦的水道,影響了調節水液代謝臟腑的功能,就會加重水液代謝失調,導致機體內外水液代謝不能平衡。就這個意義講,影響水液代謝。水濕停聚在體內,影響了水液的正常運行。將來在學習水腫的時候,痰飲病的時候,老師們會進一步講,有了痰飲,怎樣會導致水濕停聚而發生飲和腫,它們之間的關係?將來在痰飲病、水腫病裡面進一步去講。
(四)易於蒙蔽神明。在前面講心主神明時提到一個概念叫痰迷心竅。痰飲停留在體內以後,不能夠及時排出,它的致病特點之一就是容易侵犯神明。為什麼叫蒙蔽神明?因為痰飲侵襲於心,使心神發生異常,表現出的神志的特徵,神志的特徵為昏,就是昏迷不醒的昏,似明似暗,又清醒又不清醒,總體上來說,它具有神志的改變,是這樣的一個改變。這是一。這個蒙蔽神明,還表現為神志失常。不僅有昏,似明似暗這個特徵,甚至譫語發狂,神志失常。神志失常,通通可以稱為神昏,意識不清,就這個意義講,叫蒙蔽神明。因痰而昏,另外換個詞,就是蒙蔽,它還含有這個意思,也體現了痰的特徵。將來同學們在學習證候學的時候,將會進一步來區別。心火熾盛證,可以出現神志的改變;痰火擾心證,可以出現神志的改變。這兩者在症狀上有區別的,根據症狀判定,是痰火呢還單是心火呢?它的症狀的表現不一樣。
(五)症狀複雜,變幻多端。也就是說,痰飲作為一個病理產物,作用於機體以後,使臟腑功能紊亂而表現出非常複雜的臨床症狀和體征。加了一句話,叫非常複雜。嚴格說來,這個規律性很難把它抽象出來,痰飲停留在不同的臟腑,不同的經絡,不同的部位就表現出不同的症狀,從中找出概括出抽象出來一個非常有規律性的東西,很難很難。所以我們給它用一個變化多端來概括它的特性和致病的特點,說表現各種各樣。
儘管如此,我們根據中醫歷代文獻對它進行歸納分析,透過這些非常複雜的症狀,看一看它們大致的規律,抽象出來幾個字,八個字。就它們的症狀,我們都用單音字,一個字,來表達它。不管怎麼複雜,痰飲為患所表現的症狀特點總能占一個。咳,咳嗽;喘,喘促;悸,是心悸;眩,是眩暈;嘔是噁心嘔吐;滿是身體的部位飽滿、痞滿。注意這個滿不是痛啊,這個滿好像是發脹、飽滿,有飽滿的感覺,不痛。也可以是腫,這個腫不僅僅是理解為水腫,也包括將來學習外科的那個紅腫熱痛,腫痛的腫。痛,疼痛,也可以表現為疼痛。用這八個字概括症狀複雜、變化多端,儘管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表現,透過這些複雜的表現把它抽象出來,大致有這麼八個字。要求同學們,它症狀表現的特徵,痰飲致病的特徵,除了記住這樣幾個規律之外,其臨床表現上的特徵,記住這八個字,這樣就能夠掌握痰飲的致病特點。
換句話說,按照中醫辨證求因這個角度,我們在臨床的時候,碰到這八個字當中之一,再結合患者的其他表現和病史就能夠判斷出他有痰飲的存在,這樣就可以從痰飲立論來進行治療。所以重在掌握臨床表現的特徵,對於判定是否有痰飲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我們前面講定義的時候講它有病因學的意義,就是理論上講是病理產物,又是繼發性因素。可是更重要的是,也是最難學的前面我們定義所說的無形的痰。無形的痰是指特殊的某些症狀、體征,特殊的病證而言的。那麼特殊病證的診斷,以特殊的症狀和體征為依據,所以認識痰飲症狀的複雜性,找出來他們的規律,對於辨證求因,確定是否有痰飲存在是至關重要的。
在痰飲這一節裡面我們所講授的內容,前面講的,重點要求同學們必須熟練記住的,我們從病因學的角度,要求必須熟練記住的。後面講這些,僅供同學們參考,同學們作為瞭解,不要一一去背它。將來在臨床課學習時還要進一步去學習的,比如在肺我們強調咳、喘、痰。在心,心悸、神昏、失眠、癲狂,什麼叫癲狂?以後來學習。這些表現,它的症狀表現在胃,表現為胃脘痞滿,噁心嘔吐。在咽喉,喉中梗阻,現代意義上講,中醫也可以把它叫梅核氣。將來同學們學習經典著作的《金匱要略》,有一個症狀叫做什麼呢?喉中有什麼感覺呢?咱們現代語言叫喉中梗阻。它形容我們吃肉,現在同學們吃不吃紅燒肉啊?就把那個豬肉切成方塊樣的,然後經過燒把它做熟了,吃進去卡在這地方,食道這地方,形容它吞之不入,吐之不出。這裡是指什麼呢?這個性狀,實際這裡面什麼也沒有。中醫學把這個叫做梅核氣。狀如一個核桃,核桃卡在這個食道上,咽喉的部位,吞之不入,所以叫做狀如炙臠,就是燒肉,紅燒肉,燒肉。所以吞之不入,吐之不出,就卡在這個地方,實際什麼也沒有,患者自覺的感覺。這是七情病裡面最常見的一個症狀,或者通過它這個症狀反映出疾病,那麼是以女性為多見。中醫講什麼呢?叫痰,將來講到氣鬱生痰,講病的時候講,痰氣結合起來。停留在經脈也表現出各種症狀。
那麼飲是四飲,要求同學們初步記住啥叫四飲就可以了,懸飲,溢飲,支飲,痰飲,將來講疾病學裡面專門講飲證,痰飲證。溢飲這個水飲,痰飲停在什麼地方呢?停在肌膚,它表現的臨床特徵,肢體水腫身重無汗。懸飲,飲邪停留在胸脅,它的特點咳嗽牽引胸脅作痛,叫做咳引胸痛,記住這麼個特點就行了。除此之外,體現出的還有胸脅脹滿。將來同學們學習西醫臨床課的時候,學習胸膜炎,有個滲出性胸膜炎,包括腫瘤的,也可以是結核的。胸膜裡面全是液體,患者躺不下,咳嗽,上不來氣,它有個特點,一咳嗽胸就痛,叫咳引胸脅作痛。還有一個叫支飲,支飲定義他的時候這個飲停在什麼地方呢?停在胸膈這個地方,它重要的特點,喘不得臥,其形如腫。注意這個痰飲,我們講痰飲是一個病證學的概念,狹義僅僅指四飲之一,它的特點是腸鳴有聲,胃腸漉漉有聲,就像饑餓似的,腸鳴不僅僅是腸,實際是胃腸而言。腹滿食少口乾,將來學習《金匱》的時候講“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將來在學習《金匱要略》的時候念這條原文,我們在《中醫基礎理論》裡面講這個,概括出這幾個症狀,就是從那一條,張仲景老先生給我們留下來的那條判斷,診斷標準,把那個叫痰飲,那這個痰飲停在哪呢?停在胃腸裡面。要求同學們初步知道什麼叫四飲?什麼叫溢飲、懸飲、支飲、痰飲?飲停在什麼地方?表現出臨床特徵是什麼?為將來學習臨床課,為將來學習《金匱要略》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這節課到這裡,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