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 第47講
上一節我們講述了六淫的性質和致病特點,需要說明的是,中醫病因學裡面,這個六淫的概念和原理的形成,它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內經已經建立起來了,經過後世醫家進一步發展,把六淫這個學說進一步的完善,是在當時,至少是在秦漢時期,以中原為中心,來考察神州大地春夏秋冬季節的變化,氣候的變化,考察這些自然界氣候的變化,對疾病發生產生了什麼影響,長期的觀察結果,應用中國古代的哲學,氣、陰陽、五行,更確切一點說,結合當時的,天文、氣候學、氣象學、地理學,多種學科的知識,建立起這樣一個學說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當時的環境和現在的環境,我們現代人所處的環境,是不一樣的,我們學習六淫學說,不能拿現代的,我們所處的環境,去理解在秦漢時期所建立起來的學說,六淫學說。
第三,我們在學五行的時候,講五氣,本來四季,為了和五行相對應,又有五季,關於長夏的劃分,從歷史到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學說,其次,暑邪,我們在六淫學說裡面強調暑邪只在暑季,六淫當中,暑只有外邪而無內邪,其他幾個邪氣,將來講內生五邪的時候都有,那麼暑邪和長夏有什麼關係呢?這也出現了,需要搞清楚的,至於這些問題,歷史上都見仁見智,有的從這個學說出發,有的從那個歷法出發,我們今天來理解它,就有一個怪現象,暑邪按照五行春夏秋冬,定在什麼地方呢?長夏,一說是四季都有長夏,脾主四時,脾主長夏,又有說長夏在夏秋之間,各種各樣的學說,對這些學說,同學們進入高年級以後,感興趣,可以就某一點進行研究,我們在這裡學習六淫,重在掌握,不在於長夏到底屬於四時呢?還是屬於夏末秋初呢?不在於此,我們前面反復強調,用五行屬性對事物進行分類,是一個類比,它可以全真,它可以部分真,就是有或然性,所以現在出現五時的劃分,和六淫之間的關係,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我理解和這些有關係,同學們進入高年級的時候,再進一步去攢研,有一條,同學們必須記住,我們的前提,氣、陰陽、五行,總體把握清楚,它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基礎,進一步提升為邏輯思維,但是畢竟以形象思維為基礎,形象思維的特點就是類比,類比思維的結果,就絕不會得出一一這個線性結論,而事實和結論,總有差異的,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理解我們今天講的六淫學說裡面的,和季節的劃分,就和氣化之間,氣化和季節的劃分,出現了這樣的不完全一致,它有些重合和差別,在這裡只要求同學們牢牢記住,我們前面講的中醫病因學特點,叫辨證求因,為了便於學習,分析臨床現象,我們從六淫的性質、致病特點,推出它的臨床特徵,我們貴在掌握它,學會思想方法,如何從患者的臨床表現,抓住它特徵性的表現,看這個特徵,它屬於六淫當中哪一個淫的屬性,從而得出病因,它屬於哪個淫,學習的重點在此,至少在我們這門課的學習過程中,把重點放在這裡,我前面所說那些見仁見智的問題,今後去學習,進一步鑽研,在我們這門課程,只要求同學們掌握,風、寒、暑、濕、燥、火的性質,致病特點,它的臨床表現的特徵性現象,同學們學會從臨床的特徵性現象向回推,由果導因,導出六淫的性質,最後確定是何淫為病,學習六淫學說,思路應該是這樣的思路。
二、癘氣
下面我們講外感病因的第二個,叫癘氣。
1 癘氣的基本概念
我們講癘氣的基本概念,什麼叫做癘氣,癘氣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邪,怎樣理解癘氣的概念呢?1.癘氣和六淫相同,都屬於外邪。2.它和六淫不同,表現在什麼地方呢?主要表現在傳染性,在講六淫的性質和致病特點的時候,沒提它具有傳染性。2.我們講六淫的時候講,它是六種外邪的統稱,而這裡面講是一類,注意,癘氣它是個類概念,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邪,理解它的這個定義,要從這幾個要素來理解,癘氣在中醫文獻中,又稱雜氣、戾氣、疫癘之氣、疫氣等等,有多種名稱,現在都規範地一個定義,叫做癘氣,它的正名叫癘氣,又稱之為雜氣,或者戾氣,就是戶字底下加一個犬那個乖戾之氣的戾氣,其他的名稱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實際上,癘氣所包含的內容,包括了現代醫學的傳染病學的病因,明確提出這個概念是吳又可的《溫疫論》,他講了這麼一句話,同學們聽一下就可以了,他說「溫疫之為病」,就是指的傳染病,說「非風、非寒、非暑、非濕」,那就是說,不是六淫所引起的,風、寒、暑、濕、燥、火引起的,「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疫氣所感」,就是除了六淫之外,他把這個癘氣定義,又名叫做疫氣,就是另外一種氣所感的,所導致的,在《溫疫論》裡面,在溫病學裡面,已明確指出,癘氣是一種特殊的氣,是人們用肉眼看不見的特殊的物質,這是中醫病因學的重大突破,這是第一,講它的概念。
2 癘氣的致病特點
癘氣的致病特點
- 傳染性強,易於流行,也就是說,疫癘之氣,它致病有強烈的傳染性和流行性,所謂傳染性是指癘氣致病,它是通過食物、空氣等多種途徑,可以在人群當中傳播,所謂流行性,是指癘氣所導致的疾病,表現為鮮明的地域性,可以在某一地域發生,也可以在若干的地域發生,表現為它的流行性,可以是大面積的,也可以是散在的發生。
- 發病急驟,病情危篤,癘氣為病,與六淫致病和內傷疾病相比較而言,發病急驟,侵入機體以後,有個短暫的潛伏期,就是隱伏起來,短暫的隱伏期,它迅速的表現出來鮮明的臨床變化,南方的同學可能有這個體會吧,南方打擺子,就是瘧疾,那麼中醫認為瘴、瘧,打擺子,致病,屬於癘氣範疇,它的特點就是發病快,不僅如此,而且病情險惡,有的甚至於很快就會出現病危的特徵,這是第二個,癘氣的致病特點,所以古人講,「癘氣為病,緩則朝發夕死」,早晨得病,晚上死,「重則頃刻而亡」,可以發病後很快就死亡,這句話,我們今天來理解,就是烈性傳染病。
- 特異性強,症狀相似,所謂特異性,就是指癘氣,我們講一類,一類外邪,癘氣當中的某一種致病的種類,它有專屬性,在中醫文獻裡面,概括這個專屬性,稱之為一氣致一病,一種氣導致一種病,它和六淫不同,這是一。二、症狀相似,不管哪一種癘氣,侵襲機體以後,在機體的發病過程,不同的疾病,它們會出現共同的,有基本相同的臨床表現,有基本相同的發病規律,在不同的階段有共同的表現,這一點將來同學們在學習溫病學的時候,老師會進一步再講,在這裡同學們學習特異性強,症狀相似這樣一個癘氣的性質和致病特點,和六淫相比較來掌握,(1)每一種癘氣致病有專屬性,也就是說有特異性,用中醫的傳統的話講,就是一氣致一病,某氣對某病有選擇性,有專屬性,(2)不管哪一種癘氣,侵襲機體以後,它們的發病過程,它們的臨床表現,有一個共同的過程和表現,前面我們提到過衛氣營血,衛氣營血提到過一個衛氣營血辨證,又提到一個上、中、下三焦,在講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過程中,講溫病條辨,講葉天士的溫熱論,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他們所建立那個衛氣營血、上中下三焦辨證,溫病,它的病因就講的是癘氣,那麼,要麼是按照衛氣營血這個規律發展,衛氣營血,每一個階段,它有它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不論什麼疾病,哪一種癘氣致病,它都遵循著衛氣營血這樣一個規律演變,它每個階段都有相同的臨床表現,要麼就是按照上中下三焦來轉變,那麼上中下三焦都有它們共同的症狀,將來同學們在學習溫病的時候,進一步來理解,癘氣致病的症狀相似性和特異性,它和六淫不同,我們前面講了六淫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每一個淫,它有不同的性質,它有不同的特點,很難找出症狀相似,更無從說起它們有特異性,唯獨在癘氣裡面,強調症狀的相似性和致病的專屬性。
上述這幾點就是癘氣致病的特點,要求同學:
- 記住概念,要和六淫相比較來記住,癘氣是一個類概念,而六淫,如果從概念上來說,那麼六淫是一個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氣的合稱,不是類概念,是六種邪氣加在一起,那麼定名,給它定義叫合稱,都屬於外邪,它是有確定的數量的,而這個是個類概念,將來同學們學習溫病的時候進一步講,在那個裡面講,常用的都有哪些癘氣,
- 癘氣的致病特點,記住這三句話,不是簡單的背起來,要和六淫的性質,和致病特點相比較而言,去記憶,為將來同學們學習溫病學,也就是中醫的傳染病學和流行病學,奠定基礎,將來學習溫病學的時候,那個時伊講病因,主要是講癘氣。
下面簡單地說一下,癘氣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講這些內容的目的,旨在告訴同學們,上述的致病特點是古人根據癘氣致病,根據那些疾病的特徵,和疾病產生的季節,和相關的因素,總結出來的,所以我們中醫學,很早,內經沒明確提出來,從諸病源候論開始,已經有了豐富的,關於傳染病和流行病的記載,已經認識到流行病和傳染病發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條件:
- 氣候反常,中醫學認為,癘氣的發生,與自然界的氣候有密切的關係,中國有句古語,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就是自然災害之後一定有大疫,那麼,為什麼自然災害之後有大疫呢?就是隨著自然災害的發生,就是表現為氣候的反常,容易滋生癘氣,我給大家讀一句話,看看古人就是明代的王肯堂證治準繩裡面講,他說:「凡時行者」時行,又出了一個定義,時行病,就是我們講的那個癘氣致病,就是現代語言的傳染病和流行病,中醫又稱時行病,他說:「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而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非其實而有其氣」,講氣候的反常,「是以一步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他說在一年當中,所發生的疾病,不分男女老幼,所表現的臨床特徵,基本相似,他最後得出結論,判斷這不是六淫所導致的疾病,而是「時行之氣也」,致病的原因是癘氣,前幾年我們長江流域發大水,發大水之後,產生各種各樣的癘氣之病,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就是氣候的反常,自然環境的變化引起的,容易導致癘氣的滋生。
- 環境污染和飲食不潔,環境,後面我們還要講環境作為致病因素,在這裡面,旨在說明環境不好,比如水源、空氣的污染,容易滋生癘氣,在醫學入門裡講,東南沿海,他說:「山峻水惡,必滋溫熱」,他說:「外感濕毒,此毒從口鼻而入也」,講環境的變化,這種環境的污染,或者飲食污染,食物污染,會滋生癘氣,所反應出來的疾病,比如在溫病學裡面講的疫癘,疫黃,疫黃就是我們現在所說急性肝炎,都是和環境污染,飲食不潔有關。
- 預防工作不好,也是滋生癘氣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在中醫學裡面,古書記載,強調,凡是疫氣之家,就是凡是患有疫氣這樣的人,他這個家族的人,他們所用的衣物,千萬不要送給無疫之家,就是沒有被傳染的人家,中醫古書講說,凡有疫之家,不得以衣服、飲食、器皿,送予無疫之家,看中醫學已經明確認識到傳染途徑,要做好預防和隔離,而無疫之家亦不得受有疫之家之衣物、飲食、器皿,就是我現在沒有得傳染病,沒有癘氣之病,我也不要去接受已經獲得了癘氣之病的,送給我的衣物、飲食和器皿,這句話強調的是預防隔離不好,容易滋生癘氣,除此之外,自然環境之外,和社會環境也有關係,就是社會環境,生產水平的低下,社會戰亂,動蕩不安,也會導致人們的飲食、生活、環境發生改變,也容易導致癘氣之病。
後面介紹這些內容,旨在進一步來說明我們這個癘氣的概念,溫病學這樣一個概念,它是根據實踐中來的,從實踐中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疾病,或者一類疾病,它們的發生與六淫為病不同,根據這樣的事實,溫病學家提出來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所導致的,提出來癘氣這樣一個概念,並且認識到癘氣致病的特徵,那麼這種認識,中醫說癘氣學說這種理論,與現代病原微生物學認識是一致的,也看出中醫學在世界醫學當中的重大貢獻,世界病因學裡面的重大貢獻,也是中醫理論一個重大突破,溫病學建立起的癘氣學說,用癘氣去解釋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就病因這一點,是中醫學病因學的重大突破,理解癘氣,不能按照我們前面所講的六淫那樣來理解。第一節我們講到此,外感病因重點是六淫,癘氣只要求同學們掌握概念,掌握它的致病特徵就可以了,詳細的癘氣的內容,將來在溫病學裡面學習。
第二節 內傷病因
所謂內傷病因,是與外感相對,是因為這種病是由內而生,把它再簡單一點,就是外感和內傷,全稱外感病因、內傷病因,簡稱外感與內傷,注意,外感和內傷在中醫理論當中,它的含義:1. 就病因而言的,就是機體內部的因素和外部的因素。2. 就疾病分類而言的,同學們將來學習臨床課程的時候,去學外感、內傷,那個外感內傷,是外感疾病和內傷疾病,注意,在中醫理論當中,外感和內傷這一對詞,它是一對啊,它的含義、義項,兩個義項,一是指病因而言,二是指疾病而言。
一、七情內傷
內傷疾病,中醫特別強調七情,所以我們第一個講七情內傷,
1 七情的基本概念
在中醫理論體系當中,七情,它有兩個義項:1.指生理意義的七情。2.指病理意義上的七情,就是病因學上的七情。3.指藥物學的七情。我們在這裡面講的是病因學的七情。
- 生理含義
在生理學,生理意義的七情,我們在前面講藏象的學說已經提到了,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也就是正常的情感變化,屬於神的範疇,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們對外界環境刺激,或者是機體內部環境的改變,人們情緒的反應,神的一種表現,古人將它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定義它是正常的情志活動,意味著它們的變化處於合和狀態,所謂合和狀態,屬於正常的生理功能,沒有發生疾病,為了按照五行來分類,又稱之為五志,按照五行分類以後,把七情兩個合并起來,那麼就會剩五個,喜、怒、思、悲,憂和悲同類,恐,恐和驚同類,把憂并入悲,把驚并入恐,那麼和五行相配,變成喜、怒、思、悲、恐,五種正常的情志活動,那就是說,按七來分類,正常的神志活動,那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按五分類,不叫七情,叫五志,是喜、怒、思、悲、恐五種正常情志活動,它屬於生理學意義,這我們前面在講藏象學說的時候,多次提到,這是一。
- 病因含義
我們在內傷病因裡面,把它作為首要的因素來講,就是病因學含義,為了區別正常的七情,即生理含義,在病因學裡面說,規範的表達,應該叫做七情內傷,而不應該簡單稱為七情,但是在中醫歷代文獻,乃至現代文獻中,大家習慣上,把這七情內傷簡化稱為七情,那麼要想區別這個七情,確定它是病因,同學們在閱讀文獻的時候,必須清楚每篇文獻的作者,在此所用七情這個術語,他表達的是病因學意義,還是生理學意義,由上下的語境來判定這個七情,它是內傷呢?還是正常的七情和五志,就病因學而言,在這一章要求同學們掌握這個七情的概念,規範地稱為七情內傷,什麼叫做七情內傷,是指導致疾病發生的、異常的,用異常兩個字,區別那個正常,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疾病是異常生命過程,生理是正常生命過程,那麼七情的生理學含義,那就是正常生命過程當中的七種情志活動,七情內傷是異常生命過程,人的七種情志變化,把兩者的概念嚴格地區別開來。
- 藥物含義
將來學習中藥學,同學們注意,學習中藥學的時候,那也有個七情,第三個義項,是指藥物七情,什麼叫藥物七情呢?是相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反、相惡,七種藥物的應用形式,藥物的七情,將來同學們在學習中藥的時候會詳細講,在這裡給同學們介紹出來,旨在說明中醫學任何一個術語,或者許多術語,科學術語,常常它的義項不是單一的,從這裡也看出來,中醫科學術語的多義性,它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漢語的語言學的一個特徵,語義學特徵。
把七情從生理,從病因,從藥物,三個方面來定義,三個義項,不能理解為中醫的科學術語的概念的表述,定義是岐義的,我們在講述的時候,
- 七情限定是正常的情志活動,限定的條件是很重要的,在正常的生命過程中,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的變化,這個七情屬於正常的,限定是正常的。
- 異常的生命過程中,情志的異常變化,也叫七情,條件不同。
- 在藥物的應用形式上,確定藥物的七情是指相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
相反而言,這三個義項,就從我們現在的定義規則來說,也是非常嚴格的,邏輯上沒有問題,每一個義項概念都非常清楚,講到這裡,也可以進一步來提示大家,學習中醫學科學術語的多義性,每個義項之間,它們是什麼關係,在什麼條件下使用,這是正確的理解中醫的概念,學習中醫理論的一個必須掌握的思維方法,如果學習這三個義項,按照現在規範的定義,對概念定義的規則,也就是說,在同一學科使用某一個語言符號,表達一個概念,作定義的時候,它的內涵和義項是唯一的,這也是現代術語所要求的,這個觀點是從西方科學來的,或者說,從古希臘亞里士多得的形式邏輯來的,那麼是不是中醫學的概念永遠都這樣下去呢?現代術語就是規範告訴我們,現代術語學,它首先強調,在本門學科裡面,同一個語言符號,最好不出現兩個義項,這也是最基本的原則,在特殊情況下,不僅是中醫,不僅是中文,自然科學也存在,如果有兩個以上的義項,要求做技術處理,怎麼技術處理呢?叫術語分離,用這個方法,也就是說,使用七情,按照這個要求,那麼第二個義項,第三個義項,假如定義為第一個義項,那麼生理的意義的義項和藥物學義項,另起名字,這個語言符號不要用七情這兩個字,另外起名,但是我這個內涵確實存在,換一個語言符號來解釋,這叫術語分離,我想講到這裡,也是我們今後大家參與研究中醫的科學術語規範化一個思路,供大家參考,在這裡反復強調,旨在要求同學們正確地來理解中醫學的科學術語,它表達概念的方法,這是第一點,講七情的基本概念,涉及到七情的三個義項,以及七情和五志的關係,在前面講課,講藏象學說,講到人的神志活動,反復講到精神、意志、情緒,這麼多術語,下面講一講什麼叫精神?什麼叫意志?什麼叫情緒?七情和人的情緒有關。
- 精神:精神這樣一個術語,它有哲學意義,還有科學意義,就是具體科學意義,在哲學上講,在哲學領域,精神是與物質相對的,對稱的,物質與精神它倆是一對範疇,精神是指物質的最高產物,哲學意義,在具體科學意義,精神這兩個字是指人的心理活動而言的,包括神經科學、心理科學,精神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動。
- 什麼叫意志?意志就它的現代意義講,是指人們自覺地確立目的,並根據確立的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最終實現預定的目的,這樣一個心理過程,稱為意志,換言之,意志是心理學的概念,講人的心理過程,確立目標,按照目標來支配自己行動,最終來實現自己的目的,這個過程就是意志,大家來學習,同學們學習中醫,盡管難度很大,確立了終身地獻給中醫藥事業,目的確定了,那麼根據這個目的,來確定自己在學期間的行為,規範自己的學習行為,那就刻苦學習,克服困難,最終能實現這個目的,最終成為一個優秀的中醫藥人才,在這個過程,這個心理過程,把它抽象出來,用兩個字來表達,叫意志。
- 情緒,什麼叫情緒?情緒簡單說來,是主觀體驗,什麼樣的主觀體驗?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體驗,就是對客觀事物抱著什麼態度,自己的一種主觀體現,它屬於心理學範疇,一般來說,情緒改變,按照心理學屬於一種心理狀態,什麼心理狀態呢?就興奮和抑制而言,它屬於興奮的心理狀態,這是理解七情、五志,是中醫的術語,而精神、意志和情緒是現代科學的術語,它們之間什麼關係?
二 七情與臟腑氣血的關係
1. 七情與臟腑的關係
按照我們前面講的藏象學說,所涉及到的中醫情志學說裡面的,第二個學說就是五臟藏神說,情志活動屬於中醫學的神志活動範疇,五臟藏神說將七情經過歸類以後,變成五志,分別歸屬於五臟,這就使七情與五臟發生了密切關係,我們前面講神志學說,神生於五臟,舍於五臟,主導於心,說七情是五臟系統正常生理活動,表現為神志活動的一種反應,屬於正常生理活動的範疇,按照五行分類,把它分別的歸屬在不同的臟腑裡面,七情的怒與肝相應,思與脾相應,喜與心相應,悲憂與肺相應,驚恐與腎相應,在中醫理論當中,不能僅僅理解為五神臟學說,就是五臟藏神說,那麼按照內經說,心藏神,肝藏魂等等,那僅僅是用這個文字符號來代表人的神志活動,神明的活動,與五臟密切相關,按照五行分類,分別分於五臟而已,在這個前提下,又為了便於說明五臟各自扮演的角色,在七情上扮演的角色,五志,七情轉換為五志,五志與五臟相應,這是第一點,大家聽到這裡,李老師,把腦袋放哪去了呢?腦為元神之府啊,情緒變化,心理過程,你又強調精神是物質發展到最高級階段的產物,我們前面反復講中醫情志學說,講腦的神明功能,腦為元神之府的功能,隸屬於心主神明之下,隸屬於五臟藏神之下,也就是說,心主神明和五臟藏神包括了腦主神明,所以在這裡面講,情緒的改變與臟腑的關係,這裡沒有腦袋,沒有頭,沒有腦。
2. 七情與氣血的關係
這裡面的氣血,是人體生命物質的基本物質系統的代稱,應該這樣理解,不應該僅僅就理解為氣和血,如果僅僅理解為氣和血,人的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是精氣,精氣是人體內所有精微物質的概稱,那就會發生邏輯上的矛盾,同學們讀書的時候,學習的時候,正確理解這樣一個概念,用氣血這兩個字,來代表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再進一步來抽象,又可以稱為人體的精氣,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精微物質,那麼神的活動,形和神,中醫強調有形才有神,我們剛才講精神的神,那就是說先有物質,然後才有神,它倆是對稱的,那麼氣血就是人的精神情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而氣血又是通過以五臟系統為中心的,五臟系統協調作用的結果,講七情和臟腑和氣血分別開來講,實際上講七情與臟腑,七情與氣血的關係,講氣血,強調神志活動的物質性,講臟腑,講神志活動,是以五臟為中心的,協調活動的結果,強調神的統一性,從臟腑的生理功能而言,這節課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