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 第46講 外感病因-六淫(暑邪,濕邪,火邪)

上一節我們講了六淫的風邪和寒邪,這一節我們接著講,講第三,講暑邪,一、講暑邪的概念,什麼是暑邪,暑邪是在夏至以後,立秋以前,自然界的火熱之邪,暑邪為病,稱之為暑病,這是第一個概念。第二、暑邪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鮮明的季節性,換句話說,暑邪在六淫當中,唯有暑邪,發生在一個特定季節,就是暑邪獨見於夏令,因此稱暑屬外邪,並無內暑,暑邪的概念,掌握這兩點就可以了,至於說暑邪可以分陽暑和陰暑,就是指暑邪致病,表現出的異常的病理現象,按照陰陽屬性劃分,分為陰和陽,將來同學們在溫病學裡,進一步地學習。

(二) 暑邪

暑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暑性炎熱

    這是它第一個性質,是指暑邪具有酷熱的性質,因為暑,是為盛夏的火氣,具有酷熱的特性,因此,暑邪致病的特點是,人體的全身和局部表現出來鮮明的實熱症狀,比如,高熱、心煩、煩躁、脈洪大等,大暑表現的特點,它表現出的一派的炎熱症狀,表現為炎,火之極,炎熱,就是熱,表現為實熱症,這是火邪的第一個性質,它的致病特點,臨床表現的特徵。

  2. 暑性升散

    升散是指暑邪具有上升、發散的屬性,升,它的致病特點,是指暑邪最容易侵犯人體的頭面,擾於心神,因此,中暑常常表現為心煩,甚者神昏,突出表現為這個者熱之邪內擾心神,心神失守的臨床特徵,散,指暑邪因為屬於陽熱之邪,因此,它容易傷津耗氣,暑邪侵犯人體以後,易於導致肌腠開泄,肌腠開泄的結果,就會出現大汗出的特徵,注意,不是一般的汗出而是大汗出,我們在前面講,氣和津液的關係的時候,講到津能載氣,暑邪侵襲肌體,使腠理開疏,汗大出,汗出過多的結果,損傷人體的津液,因此,中暑的患者口渴,喝水,這是暑邪的散的作用,導到機體大量流失汗液,汗過多而傷津,我們前面講過,津汗同源,汗為津液所化,過多的出汗,必然損傷人體的津液,這是暑邪一個致病特徵,傷津,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津不能載氣,氣必然隨汗而脫,這叫氣隨津脫,或者叫氣隨液脫,由傷津最終導致耗氣,會表現出氣虛,及至氣脫的臨床特徵,氣虛之極,中醫叫氣脫,後面病機的時候,再進一步地來講,定義氣脫,以及它的病理機制和臨床特徵,在這裡面,同學們從暑邪的性質,推出它致病的特點,從而掌握它的重要臨床特徵,升,是指暑邪,暑性炎熱,這個升,最容易向上升,侵犯神明,表現神志的症狀,散,是暑邪侵襲肌表,腠理開疏而大汗出,汗多傷津,導致耗津的結果,那麼暑邪為害,臨床特徵表現一派津虧特徵,隨著大量的傷津,津不能載氣而氣隨津脫,或者叫氣隨液脫,因此最終結果導致氣虛,甚者出現氣脫,中暑的患者,嚴重的就可以休克,神志不清,手腳不溫,中醫把它叫氣脫,輕者氣虛,重者氣脫。

  3. 暑多挾濕

    它這個屬性是由屬邪的特殊的季節性所決定的,在暑季的時候,不僅僅是氣候炎熱,而且多陰雨,表現為潮濕的特徵,因此,在暑季,它的外界六氣變化的特徵,是熱與濕交織在一起,因此,暑邪為害,常常是暑與熱,就是熱與濕並存,因此,它這樣一個致病特點,表現為暑邪侵襲機體以後,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特徵:
    1. 有熱的改變,就是前面我們說過,其升散炎熱的臨床特徵。
    2. 有濕困的特徵,中醫學把這個濕困的特徵抽象出來,定義為濕阻,將來同學們在內科,在溫病的時候,還要進一步講這個概念,濕阻,也就是說,除了有暑熱的臨床特徵之外,它還會有濕困肌表,濕邪阻於上焦、中焦或者下焦,就是濕邪阻滯於上、中、下三焦的特徵,表現為上、中、下三焦氣機不暢,特點是胸悶,困倦,便溏不爽。

上面講的是暑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這裡面一個難點,就是暑性升散,耗氣散津,為了便於講,語言的表現形式就是耗氣,實際從因果關係看的話,是暑性升散,傷津耗氣,它的機制,我們前面講氣和津的關係的時候,就是津和汗的關係,氣和津液的關係,難的地方在這兒,講述它的致病特點,它的機制,用前面我們講的知識來分析它,不是先耗氣後傷津,它的特徵是先傷津,氣隨津脫而耗氣,表現為全身氣虛,乃至氣脫的臨床特徵。

(四) 濕邪

1 濕邪的定義

濕邪是六氣當中,或者六淫當中,或者六淫當中,具有粘滯、重濁、趨下特性的外邪,用它的性質來定義它,稱之為濕邪,濕邪所導致的疾病稱之為外濕病,我們講六淫的濕邪,六淫當中的濕邪所導致的疾病,通稱為外濕病,濕邪對應於四季,對應於長夏,內臟和脾土相對應,這是第二點。第三、外濕所導致的外濕病,常常與內濕交相為患,將來我們在講內生五邪的時候,再進一步講它,濕邪的概念,1.掌握它的定義。2.掌握這個濕邪與哪些季節當令。3.和內臟脾土相關。

濕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濕為陰邪

    • 阻遏氣機,損傷陽氣,第一濕為陰邪,可阻遏全身的氣機,導致全身氣機運行阻滯,而發生升降失常,氣機阻滯於不同的部位,就表現為不同的症狀,比如,身困,就是肢體沉重,懶動,困,身困,乏,但是乏而又沉,是濕困於肌表經絡的結果,胸悶,濕阻於上焦,使肝肺的氣機升降阻滯,那麼就可以出現胸悶,濕邪阻於中焦,影響了脾胃的功能,就會出現脘痞,痞就是指胃脘發滿,但是不痛,痞,滿而不痛謂之痞,不舒服,總覺得吃飽了,有飽滿的感覺,可是又不疼,這是氣機阻滯改變,泄瀉,濕邪困於中焦,使脾不能運化水濕,造成的消化吸收功能異常,而表現為泄瀉,這裡只要求同學們記住,阻遏氣機,濕邪侵襲機體以後,外濕阻遏全身的氣機,導致的結果是使臟腑氣機升降失常,阻遏在不同的地方,被阻遏的地方就發生氣機不通,而表現有不同的臨床特徵,這個症狀簡單地記一記,找到特徵的東西記一記就可以了。

    • 損傷陽氣,濕邪侵襲機體以後,最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損傷哪個地方的陽氣呢?以損傷脾陽為最,為什麼以損傷脾陽為最呢?脾,在五氣上與濕在氣化上相應,在五行屬於同一個系統,所以稱脾為太陰濕土,前面我們講過,脾運濕又惡濕,現在是六淫當中濕邪為患,這個邪氣侵襲機體以後,超過了脾所能耐受的程度,正因為兩者氣化相通應,所以濕邪侵襲機體,損傷全身的陽氣,尤其是以損傷脾陽為最,會導致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液的功能失調,表現為泄瀉或者是水腫,根據濕邪最容易損傷人體陽氣,這樣一個機制,中醫學將它抽象出來,有一句著名的原理,叫濕盛則陽微,只要有濕氣,陽氣一定受損傷。

  2. 濕性重濁

    重是指沉重、重濁,濕邪這樣一個屬性,表現為致病特點上,就是症狀的沉重性,或者自覺感覺有不舒服的徵象,不舒服的地方,有沉重的感覺,比如說身重,身發沉,肢體困重,肢體懶動而發沉,沉,這樣的臨床特徵,表現為濕邪的沉重的屬性,因此,由此我們推及這種病理現象的發生,與濕邪有關,注意這個重,沉重,濁,是指穢濁,垢膩的意思,這樣一個性質,它導致的致病特徵,指機體的分泌物、排泄物穢濁不清,比如,泄瀉,大便性狀發生了改變,稀,不成形,這種排泄物,表現為穢濁不清,所以中醫學分析泄瀉的病理機制的時候,判定它的邪氣的時候,必有濕邪,所以中醫有句話,叫無濕不作瀉,治瀉就要祛濕,女性的帶下,帶是正常生理現象,一旦發生性狀的改變,這種分泌物和排泄物,出現黃、紅、黏稠性狀的改變,中醫認為它屬於穢濁不清,因此,中醫學認為女性的帶下病,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重要的致病因子就是濕,將來學婦科的時候,同學們進一步學,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帶,都立足於濕,再如眼眵多,中醫說肝經有濕熱,為什麼呢?正常的淚液分泌是保護眼睛的,分泌過多,發生性狀的改變,叫穢濁不清,正常的小便是淡黃色的,小便發生渾濁,中醫也認為它是穢濁不清,認為它有濕邪存在,那麼這個穢濁不清,反應了濕邪穢濁、垢膩的特徵,將來同學們學習舌診的時候,講膩苔,就是舌面上就好像喝完牛奶,掛上一層牛奶一樣,很厚,發白,將來同學們再進一步去學習,那麼這個膩苔,我們感觀上叫穢濁,根據這個膩苔,就判定一定有濕邪,它體現了濕性濁這樣一個屬性。

  3. 濕性黏滯

    黏是指黏膩,滯是指停滯,黏滯的特性是指濕邪致病,具有黏膩的屬性,這種黏膩的屬性,表現為症狀的黏滯性,注意,症狀的黏滯性,比如,二便排便時黏滯不爽,痢疾或尿道感染,有熱以後,小便排泄不暢,有黏滯不爽的感覺,這叫症狀的黏滯性,排泄物和分泌物排出不暢,就是症狀的粘滯性。(2)表現為病程的纏綿性,濕邪在六淫當中,它和其他邪氣相比,因為它有黏滯這樣一個屬性,最不容易祛除,這就決定了它的病程纏綿難愈,用中醫的術語說,這個濕性黏滯表現為膠著難解,最不容易祛除,就是濕邪最不容易治好,就是由於濕性黏滯的特性所決定的,它表現的臨床特徵,濕邪為害,起病緩慢、隱襲,傳變的速度與其他邪氣相比也較慢,病程較長,纏綿難愈,注意,濕邪為害,病程長,特別是纏綿難愈,將來同學們在學習溫病,在學習方劑學的三仁湯的時候,會進一步去講,在這裡只要求同學們掌握,在六淫當中,濕邪與其他幾個邪氣相比,最不容易治愈,這樣來理解就可以了,將來在學習方劑的三仁湯,在學習溫病,以及內科學習濕阻的時候,說濕邪侵襲機體,也會出現發熱,溫病學有個著名的結論,叫熱不為汗衰,說濕邪為害發熱,祛濕,熱就應該減,由於濕邪黏滯這樣一個特性,雖然暫時熱減,因為沒有把濕邪徹底去掉,所以濕邪留於體內,是發熱的一個致病因子,因此熱暫時退,隨之而來,熱還要上升,還要表現出來,就表現出濕邪所致的發熱,舉這個例子,就是熱不為汗衰,它是反應在臨床上,對濕邪為害的發熱治療,暫時退熱,隨之而來又繼續發熱,表現為熱、汗、減、熱,這樣一個特徵,在這個臨床上的特徵,治療的反應,也就是中藥的治療效應,反應出來,為什麼反應這樣一個現象呢?是濕邪黏膩停滯的一種表現,這一點,將來同學們在學習方劑學的三仁湯,學習溫病的時候,還要進一步去講,將來學溫病的時候進一步去學習,這只從濕邪的致病特點來理解,濕邪為害與六淫當中其他邪氣相比較而言,起病隱襲,傳變慢,病程遷延,纏綿難愈,注意,這是和其他六淫相比較而言的。

  4. 濕性趨下

    它這樣一個性質,決定它的致病特點,具有易於傷及人體的下部,這樣一個特徵,同樣,它也是與六淫當中其他邪氣相比較而言的,表現為症狀的就下性,注意,並非是下部的病變,都是由濕邪所引起的,在這裡僅僅是指濕邪的屬性,前面講過沉,講過重,重意味著什麼呢?往下沉,沉重,那麼它的趨勢,下趨,因此它的病變有就下特徵,就是易於侵襲腰以下,與其他邪氣相比,易於侵襲腰以下,並不意味著腰以下的病變,唯濕邪所致,不能這樣來理解,所以內經有一句話,「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僅僅是濕邪致病,有這樣一個特徵而已。

(五)燥邪

1 燥邪的定義

燥邪是指六淫當中,具有乾燥收斂特性的外邪,外燥為病,稱之為燥病,或者叫外燥病,第二點,燥邪與四季相應是秋季的主氣,第三,初步了解什麼叫溫燥和涼燥,燥邪,外燥在秋季,人體的病變按照陰陽屬性來分,分之為溫和涼,就是一寒一熱,將來同學們在溫病的時候,還要進一步學什麼叫溫燥和涼燥,在這裡簡單地理解,就是初步的理解,這個外燥就是秋季的外感病,溫燥相當於其他季節的外感風熱,涼燥相當於其他季節的外感風寒,就是燥邪表現為熱的症狀,就稱為溫燥,表現為屬性為寒的症狀,就屬於涼燥,僅僅記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就季節而言,它們發生在夏末秋初這個階段,就是秋季的主氣,關於溫燥和涼燥,只簡單地作一個初步了解,將來在學溫病的時候進一步學,什麼叫做溫燥和涼燥,它們的辨證論治,燥邪的概念裡面,還需要掌握一點,就是燥邪與人體的肺氣氣化相通。

2 燥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燥性乾澀

    燥性乾澀易傷津液,就記一個字,乾,乾澀,指乾燥、澀滯,是指燥邪為病,易於損傷人體的津液,而表現出乾燥,澀滯不爽的病理現象,集中一點,都是由傷津所決定的,所以內經講「燥勝則乾」,因此第一個性質,乾澀傷津,傷津的結果導致機體失於濡潤,就記一個字,乾,它的臨床特徵呢?我們六淫的燥是外感病邪,主要表現為肌表的症狀,至多侵襲到肺,因此表現為口、鼻、咽、唇等官竅乾燥,人體的頭面官竅,鼻孔發乾,眼睛發乾,口乾,咽乾,唇裂,秋燥的時候容易出現這些臨床表現,皮膚乾燥,毛髮不榮,特別記住口、鼻、咽、唇等,官窗乾燥。

  2. 燥易傷肺

    燥邪與人體臟腑的肺氣化相通,我們前面講肺為嬌臟,講五臟六腑當中,肺直接和外界相通,外界六氣、六淫的變化,都會影響到肺,也就是肺在接受六淫來說,它是首當其衝的,我們又講到肺為嬌臟,肺喜清肅柔潤,柔潤與乾燥相對,乾燥就違犯了肺的生理特性,所以燥邪損傷人體之後,在五臟系統當中,它最容易傷肺,燥邪傷肺會導致肺的宣發肅降失職,它表現出的臨床特徵,我們前面講肺的生理功能提到,肺一旦宣發肅降失調,它的臨床特點表現為咳、痰、喘,病的初期、中期主要表現為咳和痰,到了末期才會出現喘,外燥,六淫當中的燥,初步損傷人體,導致肺宣發肅降失調,它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一個是咳,一個是痰,那麼燥邪傷肺以後,引起的咳是什麼樣的特徵呢?咳是乾咳,現在我這個咳就是乾咳,打乾槍沒痰,耗氣傷津,耗傷肺氣講課,就是乾咳,表現為痰的性狀呢?無痰,可以是無痰,也可以是少痰,也可以表現為痰黏稠難咯,這種咳嗽,在目前,在最近幾年來,無論是在成年人,在小兒,非常多見,在臨床見就是乾咳少痰,反復咳嗽,不僅表現在秋季,夏季它也會出現這種咳嗽,那麼中醫認識這種咳嗽,把它歸於肺燥,這就是燥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一是乾,就是少津,二是咳,咳的特點,乾咳,少痰,無痰,痰黏,這是燥邪的性質。

(六)火邪

六淫當中,最後一個邪氣叫火邪

1. 火邪的含義

我們已經提到少火,少火提了一句,在前面的課裡面,在中醫理論當中,火這個含義,作為人體的火,(1)指的生理狀態的火,稱之為少火,少火表現為人體的陽氣,屬人體正氣範圍。(2)病理的火,就是病理性的火,與少火相對,稱之為壯火,在壯火當中,有外來者,屬六淫之一,外火,也有機體臟腑功能失調,而表現出來的火,叫內火,將來我們在下一講,在病機裡面講,內生五邪病機的時候,再去進一步講這個內火,我們這裡主要是講六淫當中的外火,在病理情況下,無論是從六淫而來,或者是機體臟腑功能失調而產生的火,通通屬於邪氣的範疇,火的含義,我們這是從最一般的,在中醫文獻裡面,講一個邪氣和正氣的火,就是少火和壯火,除此之外,在中醫學裡面的火,有各種各樣的名稱,前面我們曾經提到過一個,君火和相火,講臟腑功能失調和講病機的時候,還有各個臟腑的各種各樣的火,同學們在閱讀這些文獻的時候,就看某某火,它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定義它的,把它概念搞清楚就可以了,這裡只要求同學們掌握,在人體的火,有生理和病理,生理的屬於正氣範圍,定義為少火,病理的可以是外來者,也可以是體內功能失調所產生的,定義屬於邪氣範疇,命名為壯火,中醫有句話,在內經裡叫「少火生氣,壯火食氣」,就是少火能夠促進人體之氣的生成和運行,對人體的正氣有益,而「壯火食氣」,就是病理性的火會損傷人體之氣,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理解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

2. 火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火性燔灼

    燔,熱得厲害,就是燒一樣,燔灼,熱,是指火邪侵犯人體,會表現出鮮明的熱象,或者是局部,或者是全身,火為熱之極,第一個性質就是熱,而且這個是壯熱,熱之甚,因此在全身、局部熱象異常顯著,比如高熱,脈數,脈搏速度快。

  2. 火性炎上

    是指火邪最容易侵犯人體的上部,火邪具有炎,有熱,不僅有熱,還有上,向上的趨勢,因此,從它致病的趨勢而言,最容易侵犯人體的上部,不僅表現為熱,症狀表現的趨勢多侵襲人體的上部,比如面紅耳赤,口舌糜爛,齒齦腫痛,中醫認為這些臨床表現是有火,目赤是有肝火,口舌糜爛,我們前面講過,舌火紅,痛,是有心火,齒齦腫痛,一般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說有火了,用中醫的話說,是有胃火,我們前面講過經絡,陽明經,在循行過程中與齒齦相關,所以說有胃火,可那麼為什麼齒齦腫痛定義它是胃火呢?定它是火呢?火性炎上。

  3. 傷津耗氣

    應該是耗氣傷津,習慣上都叫傷津耗氣,火邪傷津耗氣的屬性,它的致病特徵,易於損傷人體的津液,易於損傷人體的正氣,耗津,傷津,火邪,陽熱之甚,它侵襲機體以後,能使肌腠開疏,汗出,汗出則傷津,傷津的表現,會表現為全身各個臟腑系統津液虧少,比如小便短少,喜歡,要喝水,大便乾結,這些都是火邪傷津的結果,同學們可能都有這個體驗,說我現在上火了,這兩天大便不通,小便也黃,也少了,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就是火能傷津。二、火能耗氣,我們前面講這個火是壯火,壯火食氣,火邪侵入人體之後,最易損傷人體的正氣,表現為氣虛的特徵,發高燒之後,患者第一個感覺就告訴醫生,我一方面發高燒,一方面感到乏,中醫怎麼解釋這個臨床現象呢?火盛,耗氣的結果,注意,在這裡面火邪的傷津耗氣,我們前面講過暑邪還傷津耗氣,這個耗氣的機制是不同的,暑邪耗氣的機制和火邪耗氣的機制,不甚相同,那麼暑邪耗氣傷津,它的主要機制是先傷津後耗氣,傷津和耗氣是個因果關係,傷津在前,耗氣在後,而火邪,並不像暑邪表現出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那樣密切,理解火邪,耗氣,損傷人體正氣,是從壯火食氣這個意義上來說的,火邪傷津,並不會達到暑邪傷津那樣的程度,暑邪致病的特點,大量耗傷津液,那麼火邪和暑邪相比,耗傷的津液程度,要比暑邪輕微得多,而暑邪的耗氣是氣隨液脫,而火邪的耗氣,第一,和津有關,我們前面講氣和津液的關係了,二,最重要的是火邪,壯火,侵入機體以後,直接損傷了人體的正氣,表現為氣虛的證候,症狀,所以我們這裡用這樣一個詞,叫氣隨津耗,如果區別這兩者的機制,它們共同的,都是氣和津液的關係失調,那麼暑邪,我們一般來說,為了區別這個火邪,那個叫氣隨液脫,或者氣隨津脫,不用這個耗字,雖然一字之差,表現出兩者病理機制不完全相同,有同的,也有異的,這一點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等將來學習臨床的時候,臨床課的時候也要注意,要正確的理解它們因果之間的關係,孰輕孰重。

  4. 生風和動血

    是指火邪侵襲人體,易於引起肝風內動,和易於引起血液妄行,火邪引起這個風,將來講內生五邪的時候,我們再講,叫熱極而生風,將來講內生五邪我們進一步講,為什麼熱極而生風,這個熱極生風,屬於肝風,肝風內動的一個類型,它的臨床特徵,記住,高熱、神昏、抽搐,再濃縮呢?就是熱、昏、抽,這表現了熱極生風的特徵,二、動血,我們前面講寒邪,寒性凝滯,會導致氣血運行阻滯,那麼熱邪呢?火邪呢?就會使血液妄行,所以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火邪侵襲機體會導致血液運行加速,乃至出血,把這個叫做動血,用術語說,規範地說,叫迫血妄行,妄,非正常的意思,妄行主要是指速度快,血行運送速度快,將來從脈博表現出來,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出血徵象,因此,我們通過血液運行的異常,懷疑動血帶有熱的特徵,我們就可以定為是火邪導致的出血。

  5. 易致腫瘍

    腫瘍,將來同學們在學習外科學,進一步講,就我們一般意義所說那個生瘡,長癤子,腫瘍,在這裡不宜去嚴格的講它的定義,就是屬於外科性的疾病,通稱為瘡瘍,那麼為什麼火邪有這個特徵呢?就是火邪侵襲機體以後,(1)入血分,血有熱,這個血裡面的熱,與肌肉交織在一起,腐蝕了肌肉,叫做腐蝕血肉,在這樣的條件下,就會局部的發生癰疽瘡瘍,統稱為瘡瘍就可以了,就是長瘡,它的特點,瘡瘍表現為局部特徵是紅腫熱痛,瘡瘍有的屬陰邪,不一定都是火邪,寒邪也可以出現,它是局部表現為紅腫熱痛為特徵的癰疽瘡瘍,它是火邪為害,將來同學們學習內經的時候,有句話,叫「諸痛瘍瘡,皆屬於火」,那就是說,瘡瘍的發生,與火有關,以局部紅腫為特徵的瘡瘍與火有關,它的機制是火、血、肉這三者,火是啟動之因子,侵襲了血,由血侵襲肉,血和肉與火交相為患,最後用一個詞,叫腐蝕血肉,從而長成癰疽瘡瘍。

  6. 易擾心神

    實際上它和火性炎上也有關係,最容易侵襲人的上部,它和六淫當中,和其他邪氣相比,它最容易侵犯神明,表現為神志的異常,心煩,失眠,甚者狂躁、譫語、神昏,表現為神明,心者君主之官,這個心神的功能異常,這節課就到這裡,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