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 第35講 津液(二):生成、輸布、排泄、生理功能 氣與血的關係

上一節我們講了血、精的概念,生成及其機制,以及主要生理功能,我們接著往下講,講津液的生成,要求同學們記住,津液,就是記住現代意義的津液的含義,津液的本義,作一般的了解。

二、津液的代謝

(一) 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物質基礎,主要來源於飲食水谷,它的形成過程,就是它的生成過程

  1. 賴五臟的整體調節,就是靠臟腑生理功能總體調節,才能完成這樣一個生理過程,其中以脾、胃為主,由小腸、大腸等臟腑來完成,通過對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最終形成人體所需要的體液、津液,也就是說,津液的生成,以水谷精微為主要物質基礎,通過五臟的整體調節,以脾、胃、大腸、小腸等臟腑為主,完成由飲食水谷化生津液的過程。
  2. 津液生成的必要條件,
    • 飲食水谷的飲,我們稱之為水飲,要充足。
    • 臟腑功能要正常。請同學們注意,我們在這裡講津液,前面在講水液代謝,在講脾主運化水谷精微,都屢次提到人體的水液,人體的津液,實際上,津液是在飲食水谷的運化過程中,與水谷精微同時產生的。

(二) 津液的輸布

我們在前面講水液代謝的過程中,講到了水液代謝的調節,1.靠五臟整體調節,2.其中以肺、脾、腎為主,那個調節過程,實際上就是津液的調節過程,下面具體講津液是怎樣進行輸布的,根據上面我們復習水液代謝的調節過程,我們可以知道,津液的輸布是由肺、脾、腎、心、肝、三焦等臟腑綜合作用而完成的,那為什麼省掉了大腸、小腸呢?我們前面在講臟腑之間的關係,臟它們的功能都囊括在脾的功能之下,所以我們強調是以肺、脾、腎為主,而三焦是作為一個孤臟,是作為水液運行的通道而出現的,具體輸布的機制。

  1. 靠脾運化水液,通過升清轉輸作用,將津液輸布到全身去。
  2. 依靠肺主行水的作用,通過宣發肅降,保證水道通調,完成津液的輸布過程。
  3. 腎主水液的作用,依靠腎蒸騰氣化作用,作為全身津液輸布的一個根本,來調節人體的津液的平衡。
  4. 肝主疏泄的功能,我們在講肝主疏泄的時候,講到肝能夠疏通水道,促進水液代謝,就是肝主疏泄通過調暢氣機,使三焦水道通暢,稱之為氣行則水行,保證三焦水道通暢,來參與津液的輸布。
  5. 三焦是水道的通道,被稱為決瀆之官,在肺、脾、腎三臟為主的五臟系統調節下,水液正常輸布,必須有一個通道,它的通道就是三焦,只有以肺、脾、腎為主的,五臟系統功能正常,這個三焦的通道才能夠暢行無阻,保證它執行決瀆的作用。
  6. 心通過心主血脈,也參與了津液的輸布,因為血,它的化生,其中一個機制,是由津液可以化生為血,換句話說,津液是構成血液的一個重要成分。

那換言之,血液當中有津液,那麼通過心主血脈的功能,使津液同血一起運行於脈中,輸布到全身,這就是津液輸布的機制,是通過以肺、脾、腎為主的,五臟系統整體調節的結果。

(三)津液的排泄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1. 津液作為人體的正常的水液,對人體有滋潤、濡養作用,怎樣來理解呢?從宏觀上,同學們用陰陽的觀點來理解它,津液同屬陰液的範疇,人要臟腑正常,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是陰陽和合,這個陰,這個範疇,作為具體物質來說,我們前面講過血,這裡講的津液,都屬於陰的範疇,就這個意義講,臟腑的陰要和臟腑的陽處於和合狀態,具體物質形態,精、血和津液,所以說它們有滋潤濡養臟腑的作用。
  2. 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前面講過,說津液是化生血液的成分之一,津液進入血中,是通過什麼機制完成的呢?前面講過,是通過心和肺來完成的,將來同學們在學習經絡學的時候,在經絡學的時候會講到,說「津液通過孫絡滲於血脈之中」,有這麼一句話,「津液通過孫絡滲於血脈之中」將來在經絡學的時候,在學習臨床課,學習針灸學的時候,老師會進一步講,我們這裡只要求同學們知道,津液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就可以了,就這個意義講,它化生血液。
  3. 能夠調節體內的陰陽,也調節體內外的陰陽平衡,我們前面講,滋潤濡養作用,作為陰液,津液,第二個講過血液,它們都屬於臟腑之陰,人體之陰的範疇,人體必須是陰陽和合,那就是說保持人體的陰陽勻平,通過具體物質,津液和血液的參與,那麼津液呢?通過化生血液和發揮它自身的作用,來參與調節,就這個意義講,它調節體內的陰陽。第2.津液還具有調節人體內外陰陽平衡的作用,我們前面講與五臟四時相通應的原理的時候,反復強調一句話,「人體臟腑的陰陽,要與四時的陰陽相通應」,在講整體觀念的時候,又講人與環境是一個統一體,人通過自身的調節機制,保持與外界環境陰陽消長變化相一致,我們在這裡講津液的功能,它不僅能夠調節人體的、自身的陰陽平衡,它還能夠調節機體和外界環境的陰陽平衡,比如,汗,人體通過衛氣肌表的汗的作用,人,機體在四季過程中,隨著氣候的溫暖的變化,常常以汗,甚至汗和尿排泄的多寡,來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和機體與環境的陰陽平衡,同學們都知道,人們在夏季的時候容易出汗,而到冬季的時候,容易少汗,那麼機體通過汗液的形式,來調節與夏、與冬機體內的陰陽和外界的陰陽維持平衡狀態,就這個意義說,津液不僅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也參與調節體內外的陰陽平衡。
  4. 它有排泄體內代謝產物的作用,我們在前面講,津液的排泄方式的時候,濁氣,呼吸道吸清呼濁,呼出濁氣,是人體內的代謝產物之一,汗、尿、大便,都是人體的代謝產物,所以津液的作用,它還把人體內的代謝產物,就是最終的代謝產物,以液體的形式排出體外,這也是精液的一個作用,除此之外,將來後面我們在講氣、血、津液關係的時候,還會講到,津液還有一個功能,叫津能載氣,就是人體之氣在運行過程中,不僅是以血為載體,也要以津液為載體,這個功能,將來我們在講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的時候,再進一步講述,如果把那一節學完了,最後問同學們,津液有哪些功能呢?那就不是僅僅是:一、滋潤濡養,二、化生血液,三、調節陰陽,四、排泄廢物,五、津能載氣,津液,主要是講津液的概念,至於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要求同學們作為了解,在此基礎上,將水液代謝的過程一並起來,來加深對水液代謝調節過程的理解,其次,掌握津液的生理功能,最後附一個概念。

四、五臟化液

從五臟整體調節這個角度來說的,那麼一,要求同學們掌握定義,二、掌握幾個判斷

(一) 五臟化液的概念

  1. 什麼叫做五臟化液?首先講一講什麼叫五液,在中醫理論當中,五液是汗、涕、淚、涎、唾五種分泌物或排泄物的統稱。
  2. 因為汗、涕、淚、涎、唾這五種分泌物和排泄物,是分別由五臟所化生的,因此又可以稱之為五臟化液,或者說叫做五臟化五液,具體言之,就是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這是第一。要求同學們掌握什麼叫做五液,什麼叫做五臟化液,或者叫五臟化五液,掌握兩個概念。

(二) 五臟與五液

五臟和五液的關係,我們定義的時候,已講它的關係了,要求同學們記住五個判斷,也就是五個原理,講到這五個原理,就是「汗為心之液,涕為肺之液,涎為脾之液,淚為肝之液,唾為腎之液」,在掌握這五個判斷的時候,請同學們復習「五行學說」那一節,對事物五行屬性的分類,那麼汗、涕、涎、淚、唾,分別隸屬於五臟系統,從總體、從事物屬性分類的時候,那麼這個結論就出來了,在這個基礎上,記汗為心之液。

  1. 汗為心之液,它的實踐意義,1.什麼叫做汗,中醫學認為,汗是津液通過陽氣的作用以後,由汗孔排出的液體,在內經裡面有一個經典的結論,叫「陽加於陰謂之汗」,我們用現代語言,在中醫基礎理論,把它表述為:汗液,汗是津液通過陽氣的作用,從玄府排出的液體,稱之為汗,這是一。2.汗是由津液化生而來,轉化而來的,津液是構成冊效的組成部分,就這個意義講,血與汗、與津液,有密切關係,先是血和津液有關,津液轉化為汗,因此得出結論,汗與血發生關係,兩者之間什麼關係呢?它們同源於,都是水谷精微,所以中醫學又有血汗同源之說,它的實踐意義在於,發汗過多就會損傷血液,血液虧少,這種病理情況下,盡管需要發汗,也要慎發汗,將來在講氣、血、津液之關係的時候,再進一步來講它的意義,在這裡提示大家,為什麼要記住汗為心液這樣一個原理,或者這樣一個判斷,旨在它不僅有理論意義,還有實踐意義,理論上,同學必須明確,為什麼說汗為心之液,從津液、血汗之間的關係來得出結論,它有什麼實踐意義。
  2. 涕為肺之液,涕是鼻內分泌的黏液,它有濡養鼻竅的作用,所以在肺發生病理變化的時候,會表現為涕分泌的改變,質和量的改變,所以我們在臨床當中,常常從五液的涕來判斷肺的寒熱虛實。
  3. 涎為脾之液,中醫理論認為,唾液中較清稀的部分稱做涎,它有保謢和清潔口腔的作用,有利於吞嚥,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個涎液應該是量充足,又不溢於口外,在異常情況下,常常會出現涎急劇的增加,甚至由口流出來,根據涎和脾的關係,中醫學就判斷,脾胃的功能失常,這在兒科裡面,是一個獨立疾病出現的,判斷小兒的消化功能如何?有的小孩,用普通的話說叫流口水,那麼流口水的小孩,中醫說什麼呢?叫做和脾胃功能有關,那麼根據什麼這樣判斷呢?涎為脾之液。
  4. 淚,是眼正常的分泌物,它有滋潤保護眼的功能,那麼淚的分泌,既不應該多,也不應該少,性狀,既不稠又不稀薄,在這種情況下,才能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淚的分泌異常,可以由此判斷肝臟的功能如何?說肝開竅於目,淚能養目,所以肝與淚發生關係,在生理、病理都發生關係。
  5. 唾為腎之液,這是把唾液一分為二,中醫在理論上,分為涎,分為唾,把涎歸之於脾,唾歸之於腎,前面講涎的時候,唾液當中較清稀者,那麼唾呢?就是唾液當中較稠濁者,在理論上把它這樣分,分別歸屬於兩臟,它和涎同樣,具有相同的功能,保護口腔,參與吞嚥和溶解食物,中醫學把它放在腎裡面,有什麼意義呢?將來同學們學習養生學的時候,講保精固腎這種方法,按這個原則,根據調精學派的理論,採用保精護腎這樣一種方法、原則,進行養生的時候,常常有一個方法,吞嚥津唾,就是自己吞津,唾液分泌出來以後,然後嚥回去,這個叫吞津,就養生學來說,吞津的作用,只在養腎,保腎精,將來在學習氣功的時候,學養生學當中的氣功學,其中有一個方法,就是吞津,它有這樣一個指導意義,在實踐上,在中醫臨床實踐當中,常常把涎和唾,統一起來,就像我們剛才講津液的時候,在理論上,把兩者分開來,在實踐應用上,中醫學常常把兩者統一起來,不再細分涎和唾。 五臟化五液,要求同學們掌握什麼叫做五液,什麼叫五臟化五液,然後記住,五液和五臟的關係,記住它們的這幾個原理,或者叫幾個判斷,同時做為它們的實踐意義,作一般的了解。

第五節 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一、氣與血的關係

氣、血、津液的最後一節,叫氣、血、精、津液之間的關係,我們在講,本章開始就強調,氣、血、精、津液就生命物質而言,它們處於同一系統,這是第一。第二,我們又講,氣、血、精、津液五者本源於氣,相互化生,已經講到了它們之間的關係的同一性,本源於氣,本源於水谷精微。第三、我們分別講了氣、血、精、津液,它們的、各自的主要物質來源,它們的生理功能,它們在生成運行過程中的五臟調節機制,通過這幾個方面,又進一步來說明了,氣、血、精、津液之間的區別,前兩者強調是它們的聯繫,後者是強調它們之間的區別,所以同學們學到這裡,應該從總體上,作為一個總體的生命物質系統,要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其中主要是氣血的關係,這一節,要求同學們,重點掌握氣血的關係,我們前面曾經提到,說中醫學用氣血這個術語,作為人體基本生命物質的代稱,常常就這個意義使用氣血這兩個字,那麼氣為陽,血為陰,又常常從「陰陽勻平,命曰平人」這個角度,來強調,作為生命物質而言,強調氣血之間的關係,來體現論證人體的陰陽之間的關係,所以把學習的重點放在氣血的關係,氣血的關係,包括哪些關係呢?住兩個原理,叫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氣為血之帥

氣對血作用的概稱,說氣對血有什麼作用呢?用中醫一句話,就是一個判斷說出來,表達出來叫氣為血之帥,那麼氣為血之帥包括了哪些內涵呢?

  1. 氣能生血,怎樣來理解氣能生血?(1)氣作為物質含義而言,它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血、精、津液都是由它所化生的,就這個意義講,氣能生血。(2)就氣,中醫學者說這個氣,人體之氣,它是精微物質,同時它又體現了人體的生理功能,我們在講心主血脈,肺助心行血,脾統攝血液,肝藏血的時候,又講到血液在體內的運行,在體內的化生,要依賴於五臟系統的生理功能正常,才能夠源源不斷的為血液的生成,提供充足的物質來源,氣能生血,第二層意思,是從作為五臟系統,生理功能正常的一個標誌來理解的,就這兩個意義來說,氣能生血,在這裡進一步強調,對中醫學的氣,不能僅僅理解為僅是物質,它的內涵僅有物質意義,它不具有生理功能的含義,在這裡給大家舉個例子,有興趣的同學,將來涉獵一點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學,宇宙學的最新的前沿的知識,同學們都能講出來,波粒二象性,講場,現代宇宙學提出一個概念叫暗物質,什麼叫暗物質呢?應用現代自然科學,直接觀察物質運動的所有手段和儀器,觀察不到,具體這個物質,這個粒子是中子、還是核子、還是夸克呀?不知道,看不著,但是卻能夠通過儀器觀側出來,直接看不到的物質結構,它所反應出的功能效應,舉這個例子,只在幫助同學們聯想,如何來理解中醫的氣,似乎是中醫的這個氣,非常不好理解,承認它是物質,你又強調它,考察的時候,又是著重從它的功能,從它產生的效應來考察,現代宇宙學這個暗物質,拿暗物質這個定義,也可以做一種類比,來想、來幫助大家理解,中醫氣這個概念,這是一,講氣能生血。
  2. 氣能行血,我們在講,氣它有推動作用的時候,已經講到了,它能夠推動血液的循環往復,營周不休的循行,氣與血相比,氣為陽,血為陰,陽氣,血液循行要靠陽氣的推動,從總體是這樣來理解,那具體的機制,要通過臟腑的功能來實現,把心作為血液循行的第一個動力,我們強調陽氣充沛,說肺呢?肺氣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說脾氣呢?有統攝血液,保證血液不溢於脈外的作用,說肝呢?肝的疏泄和藏血,構成陰陽平衡,保證行使肝能攝血的作用,使血不能溢於脈外,而腎呢?腎陰、腎陽為人體五臟系統諸陰、諸陽之本,保證五臟系統,都處於正常的生理狀態下,才能行使行血的作用,嚴格來說,五臟系統,通過這些機制來參與行血的作用,把它再高度的概括,稱之為氣能行血,狹義的解釋,就是氣通過它的推動作用,來推動血液的循行,中醫有一句話,叫「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說「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氣和血,強調是氣的作用,大家注意,強調氣的動力作用。
  3. 氣能攝血,是氣通過它的固攝作用,保證血液在脈道中運行而不溢出脈外,具體在此基礎上,具體的機制,我們講了攝血的機制,脾統攝血液,不僅如此,還講到肝能攝血,至少在五臟系統中,要記住這兩個臟器,特別是脾,直接的參與攝血作用,這是一。第二,氣所以能發攝攝血的作用,具體來說,也是通過五臟的功能活動來實現的,後面這句話,強調這樣一個理論,這樣一個機制,旨在告訴我們,出血性疾患,不僅僅只責之於脾,或者是責之於脾和肝,和五臟的功能活動都相關,大家學習到這個的時候,1.每一種機制都是五臟整體調節的,體現中醫的整體觀念,而又特殊強調某一臟、某一腑,在某一個機制,發揮什麼作用,那就是說治療又有所重點,用這樣一個理論上,能夠體現了中醫學的思想,在實踐上,也要體現這個思想,這樣的話,把理論和實踐才能統一起來,在這裡面說氣為血之帥,包括了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這樣三層含義,要求同學們牢牢記住,至於它的病理和治療意義,僅供同學們參考,今後在學習病機的時候,學治療的時候,還要進一步來理解,在這裡面,這個表,旨在幫助同學們認識到這個理論,解釋病理現象的時候,有什麼意義,在指導臨床治療的時候,有什麼意義,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講生理,指在從理論上闡述,氣能生血、行血、攝血,它們是怎樣說明氣發揮作用的,從道理說清楚。這一個理論有什麼意義,而且前面講的是理論意義,後面強調的是實踐意義,怎樣用這樣一個理論,來解釋病理現象呢?來指導臨床對疾病的治療,把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它也提示我們,同學們在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的時候,第一步先把理論意義搞清楚,說是說明部分搞清楚,中醫怎麼解釋某一個原理,再簡單點說,就是為什麼?是什麼?為什麼?在此基礎上,再去理解有什麼用?學習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有什麼用?氣對血的關係,表現為生血、行血、攝血。

血為氣之母

血對氣的關係概括為血為氣之母,血對氣的關係,表現在兩個方面:

  1. 血能生氣,就是血和氣可以互相轉化,相互化生,血還可以生氣,血內運行的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那麼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我們在講氣的組成部分的時候,它包括先天之氣、後天之氣,從精這個角度講,就包括先天的精氣、後天之精氣,換句話說,後天生下來以後,在血液循行當中包括的,是五臟六腑的精氣,那麼血液裡面含有五臟六腑之精氣,我們有講氣,全身之氣的生成,包括肺吸入的清氣,脾胃的水谷精氣,腎所藏的精氣,那麼這些精氣,都隨著血的運行,在全身運行,就這個意義說,血能生氣,就是血中含有水谷精微,含有營氣,含有水谷精氣,含有先天之氣,就這個意義講,講它們的相互轉化,血對氣而言,它能生氣,把它概括,再抽象出陰陽,就是陽化氣,陰成形,兩者是相互消長,相互化生的,用張景岳的話說,本自互生,就是互相化生,講氣對血的時候,氣能生血,本自互生,氣能生血,講氣對血的化生作用,講到這裡面,血對氣,它在生血的時候,稱為血能生氣,它在生理上,血旺者氣也盛,它體現了兩者同時旺,就是都保持正常的生理狀態。
  2. 血能載氣:從陰陽學說來說,陰陽對立互根,氣為陽,血為陰,一陰一陽,既對立又互根,兩者強調的是,一陰,屬陰液,在這裡屬血,說血有形、氣無形,如果把它換成陰陽呢?那麼陰靜陽動,所以中醫學認為氣無形,則動,陰有形,則靜,血有形則靜,那麼只有動靜統一,叫動靜互涵,才能保證氣血運行正常,這兩者,血和氣相比較而言,強調血的靜,只有處於動靜狀態,和氣相比較而言,叫靜,叫寧謐,血才能夠在經脈當中正常循行,而不至於妄行於脈外,就這個意義講,稱血對氣而言,血能載氣,用現代語言說,就是「血是氣的載體」,換言之,氣必須依附於血液而循行,兩者相即不離,最後記住一句,血能載氣,用現代語言表達,就是血是氣的載體,這就是血為氣之母,它的含義,在中醫文獻當中,在傳統上常常就講,血為氣之母,血能載氣,不講生氣的作用,按照現代的中醫基礎理論,我們從陰陽對立統一,陰陽勻平,意味著健康這個角度,意味著陰平陽秘,謂之平人,這樣一個理論依據,我們來看氣和血的關係,血對氣的關係,那麼氣和血的關係,實際就是反應陰陽之間的關係,它有對立互根、消長和轉化的關係,這節課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