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講了六腑,講了膽、胃、小腸、大腸,而最難學習的是膽主決斷,膽的生理功能,同學們理解它,是從實踐入手,將來學習臨床課的時候,再進一步的理解它,把它的定義記住,它有什麼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就可以了,再一個難點,就是小腸的分別清濁的功能,由此得出來兩個重要的命題,重要的原理,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我們接著往下講膀胱。
所謂膀胱貯存尿液,是指人體內的最終水液代謝產物,由腎的氣化作用,送至膀胱,在腎氣化作用的調節下,維持膀胱正常氣化的作用,形成尿液,貯存於膀胱之中,通過膀胱氣化作用,控制膀胱的開合,維持尿液的排泄和貯存,在這裡,貯存尿液,強調的是它的貯存作用,強調的合,這裡面理解膀胱貯存尿液的作用,一定牢牢記住,它是在腎氣化作用的控制下來完成的,這也體現了以臟率腑,因此,膀胱貯存尿液的功能異常,中醫治療它,不是治膀胱,而是從腎入手,治腎。
前面我們講了,在腎的氣化作用的調節下、控制下,使膀胱的氣化作用維持正常狀態,表現為膀胱的開合,處於和諧狀態,開,用陰陽學說來解釋,開為陽,合為陰,膀胱的氣化作用表現的形式為,開和合維持在正常的陰陽和諧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夠實現貯存尿液的作用,貯存尿液的功能,著重表現為膀胱氣化的合,雖然是開合的統一,和諧狀態,重在強調它的合,排泄尿液的作用,重在強調它開,開則尿液排出體外,排出尿液,那膀胱的功能,通過開合這個機制,膀胱開合的機制,來完成尿液的貯存和排泄,來實現調節人體內水液代謝平衡,這樣一個作用,我們前面講,腎臟是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根本,這是從五臟當中,腎主水液這個角度說的,強調的,如果具體的機制,是腎通過膀胱,通過尿液的排泄和貯存,通過膀胱的開合,來調節人體內外水液代謝的平衡,因為腎是臟,膀胱是腑,膀胱的氣化取決於腎的氣化作用,在這個意義才強調,腎為調節水液代謝的根本,我們在講膀胱貯存排泄尿液,講膀胱的開合,實際上控制人體內外水液平衡的閘門是在膀胱,不是在腎,但是中醫學理論強調五臟的重要作用,尤其強調腎為主水之臟,在調節水液代謝當中的特殊作用,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講述,維持體內水液代謝平衡的各種機制。
就是開合這兩個字,它的氣機必須保持開與合處於和諧狀態,膀胱屬六腑,從總體上它應該通暢下降,它應該不斷的排泄尿液,但是就每一個腑來說,也必須是升和降、出和入的統一,在講膀胱貯存、排泄尿液的生理功能的時候,那麼這個生理功能,只有膀胱的開和合,就是它的氣機出和入,如何理解出和入,它的氣機運動的形式,出和入處於一個和諧狀態,才能夠實現調節水液代謝平衡的作用,強調開和合處於和諧狀態,無論是開和合,過與不及,都是表現為膀胱氣化功能異常的改變。
下面我們講三焦,請同學們注意,三焦這個概念,也是中醫理論在學術發展過程中,討論最熱烈,從形態到功能,至今還在深入討論的一個重大的課題,上一節課講到命門的時候,我說了一句話,叫「考古問今論命門」,在這裡面,三焦也是「考古問今論三焦」,至今見仁見智,在中醫基礎理論這門課當中,我們這裡講述的三焦,著重臟象學說,著重講臟腑的生理功能,因此,我們在這裡,著重從三焦的功能入手來定義三焦,講述三焦的功能和生理特性,不是將三焦的全部內容,將古人討論的內容,全部納入其中,注意,只從三焦的生理功能入手,來探討、講述它的內容,來探討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 第一、我們在這裡定義什麼叫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是六腑之一,二、在中醫學術發展過程中,稱三焦為最大的腑,就是說,它在五臟六腑之中,就大小而言,說它最大,它分布在胸、腹腔,一、三焦為最大的腑。
● 二、三焦就臟腑陰陽表裡相配而言,三焦在五臟當中找不到,或者說沒有匹配的對象,陰陽,一陰一陽,表裡相合匹配的對象,就這個意義講,在六腑當中,三焦是個孤兒,中醫學稱之為三焦為孤腑,這是第二點。
● 第三點,我們強調講述三焦的生理功能,那麼首先要明確上焦、中焦、下焦,到底和哪些臟腑相應呢?在中醫理論當中,常常把它叫做部位三焦,第三點同學們心須掌握的,上焦在什麼地方?下焦在什麼地方?中焦在什麼地方?各自包括了哪些臟腑?
一、上焦,就部位而言,指橫膈以上,包括的臟腑,主要是心和肺。二、中焦,它的部位在膈下臍上,主要包括的臟腑,脾、胃、肝、膽。下焦,臍以下部位,通稱為下焦,它主要包括的臟腑為腎、小腸、大腸、膀胱、女子胞等等,這是中醫基礎理論當中,關於三焦部位劃分的一種方法,大家注意,是在中醫理論體系當中,學術界共識的一個三焦部位劃分方法,要求同學們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掌握這個三焦的部位劃分,這裡面請大家特別注意一點,我在講五臟生理功能的時候,講到脾胃的時候,脾升胃降的時候,曾經講到五臟系統氣機升降的規律,講過一句話,說「上焦心肺,在上者宜降,下焦肝腎,在下者宜升,中焦脾胃,能升能降,為氣機升降的樞紐」,這是五臟系統氣機升降的一般規律,那為什麼在這裡講述部位三焦的時候,又把肝列入中焦呢?而沒有說它棣屬於下焦呢?在這裡面講三焦的部位劃分,是從它的部位而言的,不是從氣機的運行規律而言的,換句話說,就是指解剖的大致位置而言的,而講肝在下焦,位下焦,大家注意,關於三焦的劃分,另外一說,把肝列入下焦裡面去,不列入中焦,這樣的劃分,它的立足點,就是劃分的依據是從氣化作用,從氣機的運行過程,從氣化這個角度來劃分的,不是從部位這個角度來劃分的,注意,在劃分的條件,不同的條件,可以劃分出不同的結果,但是注意,劃分不能同時兩個條件一起用,必須每次條件是唯一的,從氣化這個角度劃分,肝在下,從形態部位這個角度劃分,肝在中焦,為什麼要強調這個呢?一、前面曾經講過一句話,「肝腎位於下焦,在下者宜升」,將來同學們在學習《經絡學》,學習《溫病學》,講三焦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三焦,相對應的是肝腎,那裡也是從氣化的角度來講的,作為經絡,也是從經絡學這個角度來講的,肝臟的位置,肝臟的部位,這一點只要求同學們作一個了解,重點掌握三焦,我們這個教材裡面,在中醫基礎理論裡面所講的,部位三焦劃分的標準,依據就可以了,那麼三焦都有哪些生理功能呢?
講到此,元氣這個概念,出現了多次,在中醫理論體系當中,換句話說,在現代中醫理論體系當中,學術界已經共識,元氣又稱原氣,那個又稱的原,是原來的原,注意,現代中醫基礎理論當中,元氣和原氣是統稱,而且把原氣置於元氣的後面,我們前面在講肺主一身之氣的時候,大致講出了人體之氣包括哪些內容,人體之氣,我們在前面提到,統統稱之為、高度摡括為真氣,那麼分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說先天之氣源於腎,我們稱之為元氣,後天之氣,包括呼吸之氣,水谷之氣,相結合而成為宗氣,由宗氣再進一步分化,劃分,分為營氣和衛氣,我們在這裡說,三焦具有通行元氣的作用,一、我們前面講了,三焦是水液代謝的通道,講了三焦的功能之一,後面我們講它通行水液,已經提到了,講水液代謝的時候,通過三焦,肺、脾、腎為主的三個臟器,完成水液代謝的調節作用,除通行水液之外,它還通行元氣,為什麼這樣說呢?一、正如我們前面講的,元氣是由腎所產生的,所以叫元氣根源於腎,但這個,人到出生以後,這個元氣,也就是先天之氣,還要靠後天之氣,就是五臟六腑之氣,不斷的培育,這樣才能成為人體生命的根本,這是一,所以元氣根源於腎,那麼為什麼說是通過三焦到達全身的呢?我們剛才上面講了,三焦囊括了五臟六腑,我們講三焦的部位,三焦實際上就是人體五臟系統的概稱,這個元氣從腎產生以後,必須到達全身,它參與了人體之氣的生成,那麼人體之氣要循環往復,不斷的運動,到達全身,為五臟系統的形成和功能的發揮,提供物質基礎,中醫學認為,三焦囊括了五臟系統,那麼元氣要到達五臟系統,就通行的通道而言,路徑而言,把三焦作為它的路徑,就這個意義講,元氣是通過三焦這個途徑,到達五臟六腑系統,維持五臟系統的功能活動,就這個意義講,它能夠通行元氣,至於說這個理論的淵源,源於《難經》,將來在講「氣血津液」這章,講元氣的生成功能和分布的時候,再進一步去講授,三焦是通行元氣的通道,在這裡面只要求同學們記住,一、元氣根源於腎,為什麼?我們在講肺主氣的時候,已經第一次提到,將來在講氣血津液的時候,再進一步來講,第二,這個元氣到達全身,怎麼走的呢?它運行的通道是三焦,因此說三焦具有通行元氣的作用,正因為它有這樣的作用,所以在中醫歷代文獻裡面,提出一個概念,不叫通行元氣,我們用現代語言講叫通行元氣,叫主持諸氣,這個諸氣是人體之氣,因為它通行元氣,元氣是人體之氣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元氣不僅僅根源於腎,它要賴後天五臟六腑之氣的濡養,那麼這個元氣在本質上,在人體內通行的元氣,既包括先天之氣,也包括後天之氣,統稱為人體之氣,用主持諸氣,那就是諸氣,就是所有的氣,由此推出一個主持諸氣的概念,這是第一。第二、又提出來,正因為它能夠通行元氣、主持諸氣,氣運動起來稱為氣化,發生各種變化叫做氣化,氣的運動稱之為氣機,升降出入,它能夠通行元氣,主持諸氣,意味著不僅參與了諸氣的生成,氣一旦生成起來,那還要運動,叫氣機,還要變化,叫氣化,就這個意義講,又導出一個結論,叫做主司全身氣機和氣化,所以通過三焦,通行元氣這樣一個作用,古人從中醫理論,又推理出一個重要的理論,推出重要的命題,或者叫做理論,主持諸氣,主司全身氣機、氣化。
通行水道,所謂通行水道、疏通水道,一是指三焦是水液運行的通道,把水液運行的通道,中醫稱之為水道,又將三焦疏通水道的作用,稱之為三焦氣化,大家注意,講腎的氣化,特指腎調節水液代謝的作用,講膀胱氣化,特指膀胱控制尿液的貯存和排泄,換句話說,調節水液代謝的作用,在這裡,在疏通水道這個條件下,講三焦氣化,又特指三焦調節水液代謝的作用,注意,三焦氣化,將來同學們再進一步來學習的時候,三焦氣化應該說包括全身的氣化作用,也就是說,包括氣化這個概念的全部內涵才對,但是從古到今,歷代文獻闡述中醫理論的時候,使用三焦氣化這個概念,重在取其調節水液代謝的義項,這也提示同學們學習中醫的科學術語,中醫對概念的定義,中醫學任何一個概念都是多義的,那麼正確的把握,這個義項是在什麼條件下使用呢?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中醫學概念的定義,盡管它是多義項的,但是用現代邏輯來理解,就不存在邏輯混亂的問題,否則就會出現怎麼說怎麼有理,這是我們學習中醫理論,研究中醫學的概念和定義的時候,特別注意的一點,那麼三焦是怎樣來完成,通過什麼機制,來完成疏通水道的作用呢?在這裡表述三焦疏通,調節水液代謝的作用,沒用調節水液代謝這樣一個表述方法,來把它特徵表現出來,著重用疏通這兩個字,來表現三焦調節水液代謝的作用,一、是指三焦通過它的氣化作用,使全身的氣機升降出入正常,那就是說氣的運行正常,要保持氣暢行無阻,通行無阻,體現著通的,只有暢行無阻,通,水液才能在機體內生成、輸布、排泄,才能夠正常的進行循行,才能維持體內外水液代謝的平衡,這裡面強調三焦氣化,它的功能,體現一個通,這個通,具體體現在以肺、脾、腎為代表的五臟系統,調節水液代謝的所有的臟腑的氣機,保持正常的運行狀態,換言之,就是以肺、脾、腎為主的臟腑,調節水液代謝的功能處於正常狀態,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三焦氣化的作用,我們著重講中醫臟象學說,是從臟腑的功能角度來闡述、來定義臟腑的功能、臟腑的特性,大家理解三焦疏通水道的機制,一、它自身保持氣機升降出入正常,這才能夠行使水道的作用。二、具體的環節,是通過臟腑實現的,通過哪些臟腑實現的?就是凡是參加水液調節的臟腑,都介於其中,這是三焦氣化的概念,如果我把這個概念,這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把它具體化,使這個功能具體機制,那包括了肺、脾、腎、肝、胃、小腸、大腸、膀胱都包括在內,它們各自行使作用,但是這條通道,是通過三焦來實行的。
3. 在三焦裡面,除了講述了它的部位的劃分,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之外,還需要掌握的就是三焦的生理特性。
上焦:
中焦:
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