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講 仲景退黃八法及臨床應用舉隅

王雪華教授講

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仲景退黃八法的歸納
              傷寒論         金匱要略
汗法(解表退黃法)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桂枝加黃耆湯
吐法(摔鼻退黃法)               瓜蒂散
下法(通腑消瘀退黃法)             大黃硝石湯、豬膏發煎
和法(和解退黃法)               柴胡湯┬小柴胡湯
                           └大柴胡湯
溫法          “於寒濕中求之”    《醫學心悟》茵陳術附湯等
                        (茵陳術附湯、茵陳理中湯、茵陳四逆湯)
清法(清泄退黃法)   濕熱兩盛證:茵陳蒿湯
            熱重於濕證:梔子柏皮湯 補出:熱重濕證:梔子大黃湯
            濕重於熱證:茵陳五苓散
補法(建中退黃法)               小建中湯
消法(消瘀化濕法)   抵當湯         硝石礬石散

下面,我把“仲景退黃八法的歸納”,給大家說一下,汗法(解表退黃法),在《傷寒論》裡面,有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在《金匱》裡面,是桂枝加黃耆湯。在吐法裡面,我們把它說成搐鼻法,搐鼻促進退黃,就是[附方]裡面的瓜蒂散。下法,(通腑消瘀退黃法),這就是今天我所講的,大黃硝石湯,裡熱成實。和法(和解退黃法),作為兼症,宜柴胡湯,這裡讓你臨證來化裁。溫法,兩書都依據,張仲景在《傷寒論》“方後注”,裡面提到“於寒濕中求之”,我向大家推薦《醫學心悟》的方子,茵陳術附湯、茵陳理中湯、茵陳四逆湯等等。關於清法,這個也是我們本篇,包括《傷寒論》裡面,反復強調的幾個方子,就是說,對於濕熱發黃,要分辨,它是濕熱兩盛型,用茵陳蒿湯,熱重於濕型,《傷寒論》提出用梔子柏皮湯,溫重於熱型,用茵陳五苓散。今天,我們仍然講了,濕熱兩盛型,用茵陳蒿湯,濕重於熱型,用茵陳五苓散,又多出來的,是熱重於濕型,用梔子大黃湯。在補法裡面(建中退黃法),儘管它的本義,是對萎黃提出來的治法,一會兒我要講[臨床應用],為什麼他對於小建中湯,可以應用於包括黃疸的恢復期,或者殘留黃疸不退,一會兒我再給大家,介紹幾個病例。消法裡面(消瘀化濕法),《傷寒論》提出抵當湯,我們這裡提出,對女勞疸兼有瘀血、濕熱者,硝石礬石散。

好了,這是有關,仲景《黃疸病》篇,所涉及的“八法”,包括和《傷寒論》綜合起來,名為“仲景退黃八法”,確實內容比較充實,而且,對目前臨床應用很有價值。關於建中治疸的問題,因為已經超越我們《講義》本身所提出來的,借賓定主法的含義了,我們第一,要求本科生掌握,萎黃和黃疸的鑒別點在哪裡,一個是身黃的顏色,它(萎黃)一定是萎黃的,是脾之色,是脾虛不榮於肌膚的一種顏色,也是比較暗或者說沒有光澤,是這樣的,關鍵地方,它(萎黃)是小便自利的,不存在黃疸的小便不利症,另外,疸病裡面的“三黃”,是以目黃為鑒別要點,它(萎黃)目不黃,也可以說,有的時候,他(病人)的眼目,還因為脾虛,氣血不足,顯得暗淡,應該是這樣的,若有貧血外觀,眼瞼白,口唇也發白,這都是外像,所以,和黃疸是很好鑒別的。現在,我要講小建中湯,它在臨床適用,還可以用於,小兒的溶血性黃疸,建中治疸的問題,實際上,尤在涇對於虛黃,補出補法,他有一個很好的建議,我請大家注意,他說:“夫黃疸之病,濕熱所鬱也,故在表者汗而發之,在裡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等於按照我寫的“八法歸納”,他提出一個看法,就是(1),“在表者汗而發之”,(2),“在裡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3),“乃亦有不濕而燥者”,是變,變得什麼樣呢?清利為潤導,像豬膏發煎。今天,關於下法裡面,我應該再給寫一個,下法,除了大黃硝石湯以外,還有一個豬膏發煎,潤燥、消瘀通便,六版《金匱講義》,已經把這個方子去掉了,萎黃,他(仲景)出了兩張方子,尤在涇認為,清利為潤導,如豬膏發煎,我說,這個下法是潤下法,他(尤在涇)認為,是把清利變為潤導,即豬膏發煎之治,(4),是“不熱而寒,不實而虛者,變攻為補,變寒為溫,如小建中湯之法也”,即補法列入治黃疸可用,(5),“其有兼證錯出者,則先治兼症而後治本證,如小半夏及小柴胡之治也”,就是說,看到了什麼兼證,你就應該“隨證治之”,見嘔,用小半夏湯,見腹痛而嘔,用小柴胡湯,所以,他(尤氏)對我這個八法的歸納,也等於給一下綜合分析,這些法,都是治黃疸不可缺少的。關於今人和歷代醫家,也有比方說王旭高醫案裡面,提到對虛黃辨治的案例,用小建中湯治法,療效很好,所以,現在已經被公認,對於黃疸的恢復期,以及殘留黃疸不去,用建中法,可以達到補虛以滋化源,治本來退黃。還有,《中醫雜誌》,和《中醫內科學》,都反復強調了,用小建中湯治療溶血性黃疸,有治療意義,《中醫內科學》還強調的,本方是治療萎黃的治法之一,這個提供給大家參考。

下面,我想說,我自己臨床的一些看法、體會,僅供參考。

首先,我想談一個病例,這個我曾經發表了論文,但是因為篇幅的問題,病例它(雜誌)沒給我載上去,我借此機會說一下。一位52歲的男患,他是一個幹部,而且,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16年,沒有任何症狀表現,因為他是搞水利的,1998年大水之後,1999年大興水利建設,他必須到生產第一線去,在兩個月的緊張工作中,他發現,首先是乏力了,另外,食少了,再一個,有腹脹的現像,突然出現明顯的黃疸,因為他是幹部,在前線他不好意思請假下來,後來同志們說,“你眼睛黃了!你身上黃了!”他自己才覺得應該去作體檢,結果一檢查,情況特別的危重,什麼情況呢?肝功能實驗室檢查,穀丙轉氨酶3692lu/L,正常40lu/L,他是多少倍?穀草轉氨酶200lu/L,鹼性磷酸酶是137lu/L,總膽汗酸308lu/L,總膽紅素225lu/L,我現在說的,這是主要的方面,B超顯示,肝臟彌漫性病變,肝的右葉長88mm,厚60.9mm,腹水,輕度膽囊炎,脾厚57mm,主訴,我給綜合一下,就是不欲食,消瘦,腹脹,乏力,不發熱,尿黃,色如豆油,量不多,而且是白便,望診的話,目黃,身黃略暗,就是我剛才講的,濕重於熱型的那種陽黃,應該是面色暗滯,怎麼知道是陽黃呢?就是體征裡,尿黃如豆油的問題,陰黃絕對不能到這個程度,這是一,精神狀態好,你就說他的病情這麼嚴重,他為什麼還能,堅持在工作第一線上,就是思維等狀態還是挺好的,但這舌質上看,深紅,苔薄潤,切診,脈沉、小弦,就顯得沒有太大的力量,西醫診斷,重症乙肝,亞急性肝壞死,為什麼?亞急性肝壞死,不是一接診的時候就診斷出來,是當我20天以後,用中醫去辨證施治的時候,他向我介紹,西醫院的經治大夫,包括參加會診的人提出的,“我們現在已經,懷疑他是亞急性肝壞死了”,他是1999年9月8號入院,住院20以後,通過輸血,靜脈點滴胸腺肽,中藥茵梔黃注射液,後來又加的丹參注射液,黃耆注射液,他經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是西醫院裡面的,“西學中”的同意開的藥,另外,口服保肝藥,用了這樣的治療方案以後,病情控制了,病情控制到什麼程度了呢?當我去看的時候,穀丙轉氨酶已經從3962lu/L,除到180lu/L,比40還多出多少倍呀?相當4倍多,穀草轉氨酶已經從200lu/L,降到134lu/L,鹼性磷酸酶從137lu/L,已經降到134lu/L,總膽汁酸從308lu/L,降到264lu/L,總膽紅素,開始入院的時候是225lu/L,現在已經反增到515.8lu/L,就是黃疸增劇了,等於翻一倍一樣,從225lu/L到515.8lu/L。B超的結果,腹水和膽囊炎的情況依然存在,臨床的表現,我看的時候就是面色暗滯,食欲很差,另外,病人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已經到那程度。西醫為什麼要咱們中醫去看?實際上是家屬提出來的,當時分析的情況,為什麼懷疑到亞急性肝壞死呢?因為治療的過程中,出現了酶膽分離,什麼叫“酶膽分離”?酶的值降下來了,總膽紅素的值升上去了,看見了沒有?從3962lu/L的穀丙轉氨酶,降到180lu/L,降得很好了,但是,總膽紅素,我不說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因為時間關係就不說那個細節了,總膽紅素的值翻了一倍。

因此,懷疑,他要變成肝壞死的情況,希望中醫能夠合作一下,但是,第一個方子,我出的時候,因為就是我自己去看,我覺得應該是,屬濕重於熱型,因為他的面色,和尿如豆油的樣子,我就用茵陳五苓散打的底兒,這個方子裡面,茵陳一兩,金錢草一兩,我也等於告訴你,金錢草有很好的,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所以,配合茵陳蒿,茯苓30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用活血藥同時,我也用止血藥了,因為他已經告訴我了,病人比較危重,我用了丹參15克,同時用了茅根30克,因為我有顧慮,怕他上腔靜脈出現問題,郁金用20克,內金15克,黨參20克,黃耆30克,行氣的藥,我用的佛手15克,用了焦三仙各20克,後來的方子,有加減,大體上45付藥以後,這中間也用了雞內金,焦三仙,包括甘草。病人的病情,好轉到什麼程度呢?第一,恢復食欲,而且吃得很多,他父親提出意見,後來我們建議他,可以吃胡蘿蔔煮羊肉,這是當歸生薑牛肉湯之義,我們認為,用羊肉來補血、補中,關鍵是給他扶正氣,用胡蘿蔔燉得爛爛的,再就是牛肉燉大蘿蔔,食欲好的時候,能吃2~3碗,把他父親嚇壞了,他父親說,“你要是好的時候,你能夠吃多少?”他說:“我好的時候,肯定也能吃這麼多,但是,我已經好幾個月,沒這麼吃了,就像夠不著底了,吃得非常好,後來我們說,”你想吃,你分頓吃,少食多餐,你可別一頓吃那麼多”,這就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時時顧護他脾氣的問題,這個方子,我想說的是什麼呢?第一,用茵陳五苓散,一定給濕熱以出路,而且,我這裡注意了,用金錢草一兩,配合茵陳蒿一兩,這是一,第二,關於扶正健脾的藥,我很早的就用上了,因為他已經在西醫院,治療了20多天,西醫用“胸腺肽”什麼意思呀?也是增強免疫功能,輸血什麼意思?還是增強免疫功能,結果這麼好的藥,到最後,西醫花了將近三萬元人民幣,就是到最後出院的時候,咱中藥用的就是幾千元人民幣,扶正的藥,特別是健脾的藥,如黃耆30克,黨參20克,活血疏肝行氣的藥,比方郁金、佛手,佛手價錢比較貴一點,但是它比較輕柔,不像柴胡,青、陳皮作用力那麼強,所以,佛手、香櫞這一類藥,對於虛弱的體質,又是陽黃的病人,我覺得配合雞內金效果很好。最後用姜、棗顧護胃氣,其中,黃耆配白朮、黨參,黨參,有一段時間,換用了太子參,但是從來沒用過別的參,這是一個。丹參,比方說覺得怕太涼了,就改成歸、芎、芍,當歸、川芎、赤芍,是這麼用的,不是白芍,然後45付藥以後,黃疸顯退,乏力減輕,食欲尚好,好的程度,就是我剛才說的那樣,大便正常了,用到15付左右,就是2周之後,大便的顏色就是茶色樣的,而且非常通利,45付藥以後,尿色和尿量完全趨於正常,二個月以後複查肝功,是最好狀態的時候,穀丙轉氨酶88lu/L,是正常值的2倍,穀草轉氨酶是69lu/L,鹼性磷酸酶75lu/L,總膽汁酸19lu/L,總膽紅素46.5lu/L,病人堅持服用湯劑,我說改成丸藥吧,他說不,後來在這個基礎上,去掉茅根和豬苓,改為茵陳20克,丹參30克,當歸20克,川芎20克,赤芍15克,厚朴20克,為了防止肝纖維化,用炙鱉甲15克,砂仁10克,是為了扶助脾胃,30劑以後,又是一個月,依照這樣的量,做成丸藥,也就是住院期間,二個月當中,有一個月是在服中藥,出院以後,堅持一個月,後改成丸藥,正好是服三個月中藥,現在已經追蹤三年了,這個病人出院以後休息半年,所有的檢查完全正常,乙肝病毒攜帶是陽性不能改變,其它完全在正常範圍,這病人現在是正常工作,而且他的女兒考上研究生,他都覺得是很大的支持,這是他家的兩大幸事,就是說,健康是第一位的,這個病例給我的感觸非常深。

下面我來談一下,就是在乙肝的治療過程中,我覺得,目前臨床上有幾個誤區值得提出,目前治療肝病,包括甲肝、乙肝、肝硬化,這些方面的方藥,非常的多,尤其是廣告,都說它能轉陰,療效顯著得不得了,我認為,純中藥或者純西藥,都沒有中西醫結合更切合實際,像我講的這位病人,如果說用純中藥,他化驗室的這些指標,不會降這麼快、這麼徹底,如果是用純西藥,他(大夫)都擔心酶膽分離的結果,促成亞急性肝壞死,那個預後也是相當可怕的,但是,我們中、西醫兩法治療以後,效果這麼令人滿意,我曾經給其它患者,說這個情況的時候,有的患者說,他的家人就因為這個病死掉的,“你們能治?”首先是表示懷疑,不相信,但是,這位病人,他每次來就診的時候,他向其他病人,介紹他當時什麼樣,我們檢驗科的人也說,這個病例是最能教育人,中藥就是能夠治療黃疸。現在我覺得,對於甲肝、乙肝,包括戊肝和肝硬化的問題,是應該從仲景的這些經方裡,汲取精華,而臨證的化裁問題,確實應該從幾個方面來進行考慮,我首先談誤區的問題,廣告上所說的那些,我認為,臨床實踐看來,不盡如人意,不像他們廣告說的那樣,我認為,不僅能使臨床症狀改善,還應該把他,病人的生活品質提高,就是實驗室檢查指標,真正的改善才能算治好,臨床控制或者說獲愈,誤區之一,就是把炎症統統的視為熱證,“炎者必熱,熱者必清”,大量的使用清熱解毒藥,尤其是乙肝病毒,現在在世界範圍內,不能把它明確的分離出來,因此,藥物的針對性沒有解決,如果說中藥或者西藥,用什麼胸腺肽、干擾素,還是通過提高免疫功能來治療,通過扶助正氣,來使病毒的複製得到控制,或者慢慢地清除,是這樣的一個機理,所以我認為,大量的使用清熱解毒藥,從辨證施治的角度來看,治療肝炎的這種做法是片面的,因為肝炎,特別是甲肝,濕熱鬱遏者多,從我們今天學習的情況,張仲景時代都那麼認為的,濕熱偏多,如果只去清熱,就是以清熱解毒藥為主,勢必更加操作脾胃,因為它本來就是,“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脾的症狀首先出現,而且為重,比方說,通常我們所熟悉的,厭油膩、納差、噁心、便溏,或者大便不爽,都是脾胃濕熱的表現,所以,形容濕熱之邪,像油入面一樣,難解難分,要不我怎麼說,濕熱為患的話,熱重于濕退黃容易一些,只能說退黃容易一些,而濕重於熱,需要一段時間,它比較慢、比較難,這個就形容說,如油入面,難解難分,所以,你若一個勁兒的,用清熱解毒藥,只能退熱,濕邪更不好祛除,再加上大劑量的清熱解毒藥,對脾胃損傷更甚,更加沒有食欲,對治療很不利的,所以,這種誤區,就是不辨證,只辨病,把炎症和熱證劃等號,是完全錯誤的,我們說,現在走向中西醫結合,在疾病的防治領域裡面,我們希望中西醫理論能夠融合,治療手段上采長補短,不要強調哪一方面,削弱哪一方面,我們服務的物件,是同一個病人,出發點應該是對病人負責,應該促進疾病的康復或者向愈.
誤區之二,對無證可辨的乙肝,濫施清熱解毒藥,補益脾胃,活血化瘀,容易釀成“壞病”,這為什麼呢?好多乙肝的病人,是通過體檢偶然發現的,他本人並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尤其現在,中國是乙肝發病率,比較高的一個地區,所以,這個病,不管是在年齡和性別方面,已經沒有任何特徵可記,就是一個化驗單來告訴你,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或者是小三陽、大三陽,一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得的,小三陽、大三陽出來了,但是,臨床無證可辨,你中醫怎麼辦?我認為,濫用清熱解毒藥損傷脾胃,造成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障礙,身體每況愈下,有的,不是他疾病自然發展到那程度,是藥害的結果,中藥有、西藥也有,因為很多藥,容易對肝、腎造成損傷,尤其是西藥的副作用,應當引起重視,但是,乙肝病毒的標誌物,並不能夠恢復,並不能轉陰,反而帶來種種的弊端,比方說補益脾胃,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我扶正有什麼不好的呢?我認為,甘溫的藥物,最大的弊端是什麼呀?令人中滿,本來病人吃飯問題,還沒有什麼症狀,通過你這麼一溫補以後,脾胃氣滯、壅塞中焦了,所以,腹脹、氣滯症狀出現了,你說是他病情發展了呢?還是由於藥物,給治的不對勁了呢?這個很值得思考.
第三個誤區,我認為,對於肝硬化這樣的病人,動輒活血化瘀,動輒軟堅或者攻堅破積,軟堅散結的藥,鱉甲,或者是甲珠用上,它不是一回、二回就軟堅了,用上以後藥價高,如果說有些醫生,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方方都是甲珠、鱉甲,你受益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增加,病如果不見好,情志對肝病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我覺得,醫患之間應該合作,從實際出發,我認為,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纖維化的歸宿,其病程之長,身體素質之差,脾胃功能之不足,可以說不言而喻,如果企圖以活血化瘀,攻堅破積來治療這種病情,惡果是不可避免的,
(1)病變是長期的肝損害,不能寄希望於活血化瘀,攻堅破積來起到速效的作用,
(2)凡是活血化瘀,攻堅破積的藥物,對肝均有直接的傷害,比方說三棱、莪朮、土鼈蟲,就是那個䗪蟲,大黃䗪蟲丸嘛,有的時候,比方湯藥,我再給你加上一個大黃䗪蟲丸,都應當考慮對肝的損害,長期服用,對肝臟本身損害的藥物,這也容易傷正,活血化瘀藥本身也容易致虛.
第四個誤區,中、西藥並用,利水、利尿,弊端甚多,那邊西藥,速尿、雙氫克尿噻用著呢,咱們這邊再去用,五苓散、五皮飲,或車前子等藥,包括峻下逐水藥聯合應用,很快這病人就會出現傷陰的表現,口乾,舌質深紅,或者大便結,就是大便情況不是不爽了,反而乾結了等情況,所以,不得不想到我提到的.

這四個誤區,實際臨床上,我認為,應當遵照中醫,特別是張仲景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以辨證為主之旨,一定要辨證用藥,不能一概而論,特別是甲肝,來勢兇猛,對於轉氨酶急劇升高,黃疸明顯,有發熱,或者不發熱,小便典,肝區疼痛,消化道症狀明顯的時候,特別是從舌和脈上,都表現為濕熱兩盛的情況下,應當以清利濕熱為主,兼用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藥,剛才我舉的病例,就是三個方面合起來用,也不要單純的去清利濕熱,一定要注意到健脾和胃、疏肝理氣,這樣的話,基本上可以用小柴胡湯,或者茵陳五苓散這樣的方,為基礎方,然後加上健脾和消食的藥,第二,因人而異,辨證為主,這就是說辨證擇藥,兼以解毒,比方說用四逆散加郁金,或者是剛才我提到金錢草了,現在認為,白花蛇舌草,有調整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不僅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它作用比較柔和,還有調整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這個藥比較好,還有像山藥、白扁豆、雞內金,這些藥都是應該常用的,口苦,或者舌苔黃白、微膩的話,應該加郁金,包括我說的薑黃,這樣一類藥從血分上調整,促進疏肝利膽,我認為,小柴胡湯是用於肝膽胃熱,消化道症狀比較明顯的,如果是健脾和胃的藥,應該用山藥、扁豆、穀芽、雞內金這一類的藥。涼血藥,像剛才我提到丹參、赤芍、紫草這一類藥,丹參的用量問題,要問病人胃的感覺,消化功能的情況,如果比較好,丹參的量就多一點,如果胃覺得不舒服,那你用15克左右就行。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為主,兼以解毒,不要過用峻猛攻伐的藥品,比方說,對酒精肝,肝炎後的肝硬化,血吸蟲病的肝硬化,都應當這樣考慮,疏肝理氣、健脾和胃,逐漸地來消散,不要急於求成,應慢慢地、緩緩圖之,所以,我有兩點意見,
1.堅持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保證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對於肝纖維化,導致肝功能損害的問題,特別是對表現為肝區痛,是隱隱的,或者是有時候疼,有時候不疼,腹脹氣滯,食後飽脹,不敢多吃這樣的情況,一定要注意保證脾胃正常的納與化,來促進疾病恢復。
2.軟堅散結,必須在脾胃功能健運的情況下運用,因為患肝硬化的病人,多數脾也腫大,所以,應該攻堅破積,但是量要小,緩緩圖之,活血藥,一般的活血藥我已經講過了,植物藥有幾個?有分等級的,不可以的話,蟲類藥適當的選用,只能暫用,或者標急解決以後,改用平常藥,也可以什麼方式出現呢,我剛才說,湯藥配合相應的丸藥,比方說大黃䗪蟲丸、鱉甲煎丸、血府逐瘀丸,都有中成藥丸藥,在用量上,要因人而異,醫囑是很重要的。

關於《黃疸病》篇整個內容,就講完了,關於我提出的問題,僅供參考,我還想說的一個,就是關於單項的轉氨酶升高,是不是都是肝功能的問題呢?這也是臨床常見的,因為中醫大夫,現在也得學會看化驗單了,看實驗室檢查結果,應逐漸摸索中醫的辨證、治療,對回饋的情況要作分析,這樣對我們提高臨床療效,從理論上進行整理、挖掘,是很有幫助的。我想,對於單項的轉氨酶增高,應該考慮,除了濕熱以外,並不一定是,肝功能減退、變化的最早指標,它是肝功能變化的指標之一,但不能說是唯一的,因為這一項指標,它也有特異的標誌,
(1),比方說膽道疾病,膽囊炎或者是膽囊、膽道結石,誘發的炎症,那若是囊腫就是另外說了,膽道的疾病可能出現這個。
(2),還有一部分,現在流感病毒變異,有的也會出現這樣的一個情況,
(3),心肌病用藥的過程中,你要檢查肝功能的情況,有的時候,就這一項轉氨酶增高,可以考慮,是藥物來的,還是疾病本身可能發生的一種情況,這在用藥的時候,你要考慮,而並不是肝病引起,
(4),另外,在南方,瘧病也會出現轉氨酶升高,
(5),糖尿病的病人,你會發現,他在檢查“大生化”的時候,會發現,“我是不是這段時間用藥不對呀?我怎麼轉氨酶升高了呢?是不是降糖的藥物或什麼,對我的肝功能有損害了?”這還得側重臨床體征,得看他的狀態,咱們就是通過這個,強調中醫的獨特優勢,就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以辨證為主”,證候不變,你還是底方不變,然後,隨證治之。
(6),甲亢的患者,也會在化驗單裡面,出現轉氨酶升高。
(7),更有意思的,就是我因為牙病,曾經一段時間去牙科治療,我沒有肝病,但是,偶爾檢查,“大生化”出現轉氨酶升高,高不多少,我挺害怕,牙科的醫生告訴我了,是牙病,特別是義齒、蛀牙,也會引起轉氨酶的升高,時間的關係,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