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講 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證治

王雪華教授講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二、原文分析
  第14條 論虛寒性腹滿/寒疝病證治
   ※心胸中大寒痛┐┌病位┬心胸─→腹中     ┬被寒氣充斥
     腹中寒  ┴┤  └表裡內外─→臟腑經絡 ┘範圍廣泛
           │病性──大寒       〈機〉中虛寒甚
           └主症──胸→腹劇痛
    嘔不能飲食:“格拒”
  難點: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陰凝“成象”
  疑點:上下:遊走性、移動性
     痛而不可觸近──“拒按”
  大建中湯
    蜀椒、乾薑──溫中散寒
    飴糖、人參──溫補脾胃
  〈臨床應用〉

  第17條 論寒疝病機及發作時典型證治
    腹痛、繞臍痛:陽虛寒盛的結果
    脈┬弦──衛氣不行:惡寒 ┌衛陽與胃陽並衰
     └緊──胃氣不和:不欲食│外寒與內寒俱盛
                 └邪正相搏,寒氣攻沖
               〈機〉陰寒內結,陽氣不行
    若發則白汗出
       ↓
     bo2薄=魄 ≈ 逼迫
    手足厥冷
    其脈沉緊者──大烏頭煎:破積散寒止痛

  第18條 論血虛寒疝的證治
    腹中痛─→脅痛裡急
         肝  血虛─→生寒─→疝痛
            痛勢緩、喜溫、喜按
            形精俱補,有情之品

  第19條 論寒疝兼表證的治治

  犯寒輒發

同學們好,上午的三個學時,我是這麼安排的,用一個學時把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講完,然後進入第十一篇,十一篇的內容比較寵雜,我們擇其要。

首先,接著上次課來講,我曾經給大家介紹了,“溫下”法的代表方劑,大黃附子湯,作為[臨床應用],我再向你們推薦兩首方劑,叫作“溫脾湯”,“溫脾湯”,在五版《講義》上,它介紹了《本事方》的溫脾湯,請大家看,在111頁,《本事方》的溫脾湯,有這個方子(大黃附子湯)的,大黃和炮附子,沒有細辛,而用了桂心,就是肉桂(其幹皮去表皮者),配合乾薑、甘草,關鍵它用了厚朴,幫助行氣。所以,這個方在藥物組成上來說,比較周到,用起來比較穩妥,這是一首,是《本事方》的溫脾湯,在[按語]後面,給大家提供了《本事方》的,“溫脾湯”。這是在大黃附子湯基礎上化裁而來。

再向大家介紹一下,就是孫思邈《千金方》裡的溫脾湯,這個溫脾湯的組成,也是保留了大黃附子湯中的,大黃和炮附子,它加的是乾薑,這兩個“溫脾湯”都是配合了乾薑,但是它(《千金方》的溫脾湯),加上了人參和甘草,所以,《千金方》的溫脾湯,也是臨床比較好用的一個方子。

這是關於“溫下”法,兩個“溫脾湯”,各有千秋,但是,都保留了大黃附子湯中的,大黃和炮附子,都用了溫中的乾薑,只不過孫思邈的溫脾湯加用了,人參和甘草,而《本事方》的溫脾湯加用的是,厚朴、桂心和甘草。

接下來,我們重點要講寒疝發作時的典型症候,請大家看14條原文: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二類)

“見”:那個字是古今字,出xian,不要念jian。

這個條文的分析,我們說它(大建中湯),是治療脾胃虛寒證的,不管是脾滿病,還是脾痛的寒疝病,這個方子都適用。所以,《講義》[提要]開頭的時候說,本條論述脾胃虛寒的腹滿痛證治,含義就在於,它既適合於虛寒性的腹滿病,也適合於虛寒性的寒疝病。

原文首先講了“心胸中大寒痛”,後面又講“腹中寒”。首先,病性上屬於寒性;疼痛為主症。這裡面我們首先說,在病位上體現的,是從心胸到腹中,從表裡內外到臟腑經絡,範圍涉及得廣泛。為什麼造成這樣呢?是寒氣充斥的結果,這是病位。說了三個問題,(1)病位涉及的範圍廣泛,也等於說,把寒氣充斥內外的問題提示出來。(2)病性是大寒的。(3)主症由胸到腹劇痛。這是把,“心胸中大寒病”和“腹中寒”,給大家從三個方面解釋,因此,本條原文的重點,就放在“心胸中大寒痛”上,第1句話,點出本證的重點,是“心胸中大寒痛”。

“嘔不能飲食”,這是一種格拒的現象,寒氣充斥的結果,充溢,結果出現了一種格拒現象,嘔吐,而且不能飲食,這是寒氣攻沖,胃失和降的結果,出現嘔吐而且不能食,這是從中醫名詞上來講,寒氣攻沖的結果,致胃氣失和,出現了格拒現象。

下面說“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這裡面有一個[名詞解釋],什麼叫“出現有頭足”?是形容腹起包塊,“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腹起包塊的意思,像有頭足樣的塊狀物,實際上,作為寒氣攻沖,應不應該有有形之物呢?沒有,是氣滯為病,寒氣攻沖的結果。因此,它(腹起包塊)只是一個假像,這裡請大家注意,它是本條的一個難點,既然是寒氣攻沖作痛,為什麼還會出現腹起包塊的情況?尤在涇他說是陰凝“成象”的標誌,這個塊狀物,我說是陰凝的結果,陰寒至盛所致,所以,它出現了好像有形之物似的,實際上,等於我們上次講的虛寒性腹痛,它的特點應該是腹滿,有時滿時減的傾向,雖然有脹滿,有包塊,但是,它是氣聚的時候則滿,氣散則消失,所以,成象的話,是一種一時性的,寒氣充斥證重的時候,它就脹痛,甚至於腹起包塊。當寒氣一時散開的時候,它又不明顯了,所以這是一個假像,因為實熱證腹滿的特點,我上次給大家歸納為,一個是痛而不移,再一個是滿而不減,按之反劇。現在,它的情況怎麼樣呢?這個滿,有頭足的一種成象,但是一個假像,是時滿時減的情況。

疑點的地方,就是“上下痛而不可觸近”,把它分開說,“上下”的意思,再說“痛而不可觸近”,是一種拒按的情況,到底是在說實熱證的腹滿,還是在說虛寒性的腹滿?剛才我已經說了,拒按的情況,一定是實熱證腹滿的特點,現在我仍然說,它是虛寒,是寒氣充斥的結果。怎麼解釋?“上下”,這來說明它是痛有移動性,或稱之為遊走性,或者說有移動性,是上、下在變化的,也就是說,腹起包塊的情況,是有一種遊走性和移動性,正好是腹滿時減時聚的情況。“痛而不可觸近”,這是一種拒按的情況,也是假像,也可以說,是病人一種心理障礙,他懼怕疼痛出現的拒按,所以也是一個假陽性的體征。因為在整個的病機認識上,我們總結是寒氣充斥的結果。因此,在病機的概括上,為中虛寒甚。因為張仲景在原文裡面,首先把本證的重點拿出來,叫作“心胸中大寒痛”、“腹中寒”,性質已經確定了,虛、實之辨,就在於哪呢?一個是它出現的“格拒”現象,嘔不能飲食,是中焦寒盛,胃失和降,所以“嘔吐不能食”。“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呢?陰凝“成象”,這種塊狀物,也是時聚時散。“上下痛而不可觸近”,這是本條的一個疑點,究竟是實熱證腹滿,還是虛寒證腹滿呢?我已經給大家解釋了,“上下”,標誌著痛無定處,有一種遊走性、移動性的特點,還有,就是這種“痛而不可觸近”,可以說是病人心理性的拒絕,因此,是一個假陽性的體征,這種拒按,“不可觸近”,仍然屬於中虛寒甚引起的一種虛寒證。

條文解釋完了,看大家對於我所說的重點,“心胸中大寒痛”,難點在於“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怎麼理解。疑點:“上下痛而不可觸近”,為什麼仍然是屬於虛寒證腹滿的特點?我給大家歸納的,就像“格拒”,“成象”,“遊走”,“拒按”,就是寒疝發作時的典型表現,我用這幾個字來概括原文,看看大家理解了沒有,寒疝發作時的典型症狀,範圍廣泛,表現為從心胸到腹中,表裡內外、臟腑經絡都被寒氣充斥,然後出現了格拒、成象、遊走、拒按,這樣的一些特徵。

下面,來講“大建中湯主之”,是什麼意思。我昨天已經請大家回顧,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都是以飴糖為主藥,特別是小建中湯,我們還分析了芍藥在其中的作用。現在的大建中湯,它的組成,仍然是飴糖為主藥,裡面有蜀椒、乾薑,這兩味藥是辛熱之品,專治中焦脾胃虛寒,蜀椒二合,乾薑四兩,然後加的是人參,這個方子名為“大建中湯”,是大建中氣之義,靠誰來大建中氣?我們首先說溫中散寒,因為中虛寒甚,首先針對虛寒,要溫中散寒,靠誰呢?辛熱之品,蜀椒和乾薑,飴糖為主藥,我們已經明白了,現在加人參,什麼道理?人參在這裡面是補益脾胃,溫脾益氣。所以,特別是飴糖,用量重到1升,就是重在建中緩急,而且緩蜀椒、乾薑燥烈之性。因此,我們《講義》對這個方義,也是這樣解釋的,是通過用人參和飴糖配合,說明它虛的程度,我將其病機叫作中虛寒甚,虛的程度重,寒的程度也比較重,故溫中散寒,同時,加飴糖和人參來補益,溫補脾胃,達到大建中氣的作用。

三個方子,我們學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加上大建中湯,在共同點上,我覺得第一,必須都以中焦虛寒為病機要點,只不過小建中湯證屬脾,陰陽兩虛偏於陽虛。黃芪建中湯證屬脾,陰陽兩虛偏於氣虛,加黃芪增強補氣的作用。大建中湯證,就是我所說的中焦虛寒甚,不管是從虛的程度,還是從寒的程度,都為重,這是第一點,從中焦虛寒上看,三者各有側重。第二點,三者都有脾胃虛寒,裡急腹痛共有的症狀,脾胃虛寒,裡急腹痛,像這條原文講的,“心胸中大寒痛”、“腹中寒”,就把虛寒的程度點出來了。第三,三者都以建立中氣,為主要治法。第四,三者都是以飴糖為主藥,建中法。

我用這三個方子,給大家作了一下比較和歸納,我再說一遍,三者都是以中焦虛寒為病機要點,小建中湯證屬脾,陰陽兩虛偏於陽虛,黃芪建中湯證屬脾,陰陽兩虛偏於氣虛,而大建中湯證,偏於中焦的虛寒證更為嚴重,因此叫作中虛寒甚,這是病機上的特點。第二,三者都有脾胃虛寒,裡急腹痛的症狀,第三,三者均以建立中氣,為主要治法,第四,三者均以飴糖為主藥。

現在,我請大家分析一下藥物,就這幾個方子講,包括我上次講的,虛寒性腹滿的用藥,也就是說,治虛寒性的腹痛,附子不如乾薑,炮附子止痛力好,為什麼不用炮附子,而說乾薑優越於它呢?因為對於中焦的虛寒來說,乾薑是“守而不走”,專取溫中散寒作用,這是一點。第二,就是對於虛寒性嘔吐,比如,本方證也是,“嘔不能飲食”,附子梗米湯證裡也是,不僅“雷鳴切痛”,而且有嘔吐,當然,它是泄瀉了,我們說,就是治療虛寒性的嘔吐,半夏不如蜀椒,蜀椒的辛熱之性,對於溫中的問題,解決寒氣充斥,寒氣攻沖的問題,蜀椒優於半夏,半夏止嘔是溫胃、降逆、止嘔,蜀椒同其它辛溫藥比較,辛溫、辛熱之性,溫中散寒力更強。第三點,溫養脾胃,用甘草、粳米、大棗,咱們看附子粳米湯裡也是,用甘草、粳米、大棗來溫養脾胃,就不如大建中湯裡面,所用的飴糖配人參,這是在方劑配伍上,一方比一方的作用增強,是在配伍上顯現出來的,這是關於講到的大建中湯,它大建中氣。

在[臨床應用]上,像天津的吳咸中教授,他在對於,用中醫、中藥的理法方藥,來認識治療急腹症,特別是腸梗阻的問題,昨天,我舉了很多關於不全腸梗阻,包括機械性的以及麻痹性的腸梗阻,在這個問題上,他認為本條文,的描述,近似於對腸梗阻的,臨床表現、典型證候的描述,可以說惟妙惟肖,就是“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而且“嘔不能飲食”,疼痛劇烈,正是臨床腸梗阻的典型證候。大建中湯證,比方說,我講機械性腸梗阻,一類病證是腫瘤壓迫所致,再一類,就是蛔蟲症所致,不全梗阻,我覺得,現在由蛔蟲,造成的這個情況已經很少見,或者不至於到這種嚴重程度。我曾經看過,就是說中藥方也不行了,最後,是手術取出,半臉盆那麼多的蛔蟲,那可真是小孩肚大脖細,按照中醫來講,就是蟲瘕,像嚴重的食積蛔疳,那麼嚴重。

現在我來說,應用大建中湯治療蛔蟲性的腸梗阻,它的理由有幾個呢?第一,就是臟氣虛寒,特別是中焦的臟氣虛寒,容易引起蛔動,將來咱們要講蛔蟲病,烏梅丸證就是,它為什麼要蟲動?為什麼從腸間跑到胃、膽道裡了?因為臟寒,是臟氣虛寒,容易引起蛔動。

第二,就是蛔蟲症的腹起包塊,和我剛才說的,“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非常吻合。

再一個第三就是,對於剛才我所重複的,這個條文所顯示的幾個特點,(1)比方嘔吐,在蛔蟲病裡面,他平時可能是口吐清涎,重的話,嘔吐胃內容物。(2)還有劇烈的腹痛,可以是繞臍痛,或者是胃、膽區的疼痛,再就是我說的“成象”,“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3)還有是它的發作性疼痛、拒按,當然,如果有蛔蟲蟲體阻隔,肯定是起包塊,而且是有形之物,和我們講的純虛寒性的,寒氣攻沖是有別的。(4)疼痛緩解以後,他又很喜歡揉按,這也是虛寒性腹痛的一個標誌。所以,在臨床上,對於蛔蟲性腸梗阻,西醫也是這麼認為的。

第四,在《蛔蟲病》篇裡,它(原文)提到“其人吐蛔”,實際上我們看,如果不吐蛔,在早期,可能就是驗糞便,查見蛔蟲卵,再有的就是便蛔,這是蛔蟲病的一個前提,它必須得有腸寄生蟲,得有蛔蟲的存在,它在表現上一個是蟲卵,一個就是便蛔或者吐蛔。大建中湯在臨床上適用於這個,而且在以前的,比方病案記載,或者臨床實踐上,我們都看到,大建中湯有這個治療效果。另外,比方說大便不通,我們講寒實內結,用“溫下”法的大黃附子湯,今天我給大家補出兩個“溫脾湯”,實際,大建中湯也適用於寒結的情況,這是個緩方。在臨床應用上就給大家提這些。

下面,來講第17條,也是重複說明寒疝發作時的典型證候,特別是用脈象來論述病機的。因為它涉及證治,大烏頭煎是對典型證候的治法。請大家看第17條原文,第1段,大家基本上瞭解就行了,重點在第2段,論寒疝發作時的,典型證候及其治法。首先說: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二類)

這個條文首先說,寒疝的典型證是腹痛,結合下一段,說到腹痛在發病部位上,已經和上一條有別了,上一條特別強調的是範圍的廣泛,從心胸中到腹中,上下內外,都被寒氣充斥,因為我們說“疝,腹痛也”,是屬於一種,發作性的、急性的、陰寒性的腹痛,名為寒疝。這裡把發病部位集中到臍周圍,因此,這更是表現為病在腹中、腸間,特別是我剛才提到,如果是蛔蟲引起的,腸寄生蟲更是表現在,臍周圍的疼痛。如果沒有蛔蟲,那就是寒氣充斥所致,表現在臍周圍疼痛劇烈。

現在說“脈弦而緊”,更是陰寒內盛的表現,但是,具體來講,比方說“弦則衛氣不行”,而且表現為惡寒,“緊”,他說“不欲食”,不欲食實際上是一個症狀,應該和惡寒一樣,用弦脈來提示衛氣不行。在外表現為症狀是惡寒,用緊脈來說明胃氣不和,還不是因為是中焦的,脾胃陽虛,寒盛的意思嗎?所以,造成胃氣不和而不欲食,在病因病機上,歸納成衛陽與胃陽並衰,外寒與內寒俱盛,邪正相搏的結果,寒氣攻沖。具體來說,病因病機,我們說這種寒氣攻沖,邪正相搏,是因為陰寒內結,陽氣不行。

第17條,由脈象推論的病機,實際上就是陰寒內結,陽氣不行。胃氣不和也是由於寒盛的結果,陽虛而寒盛。下面我要解釋第2段:

“寒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弦者,大烏頭煎主之。”

“寒疝繞臍痛”,病位與主症已經說了,提示是陽虛寒盛的結果。“若發”,什麼意思?發作性疾患。當它發作的時候,出現什麼臨床表現?“白汗出”,這個“白”字,為什麼念成bo2呢?相當於《內經》裡面所講的,比方《素問•陰陽別論》說,“魄汗未盡”,講的這個“魄”,“魄汗未盡”是“白汗”的意思。《素問•經脈別論》又說,“發為白汗”,也是這個“白汗”,在古字裡面,“白”、“薄”、“魄”是同音同義,都相當於逼迫之義,逼迫的意思。因為什麼逼迫?因為疼痛劇烈,逼迫汗出,所以,這一定不要理解成,“白(bai)汗”,而是由於寒疝發作時,繞臍疼痛劇烈,病人被疼痛劇烈逼迫汗出。

除了汗出以外,看看下一句話叫作“手足厥冷”,所以,有的說疼痛劇烈,肢冷汗出,我覺得,用原文來說,就是“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冷”,疼痛的結果,造成他四肢不溫、厥冷,這是寒氣內結,陽氣不行的結果。陽虛則陽氣不能行於外,特別是不達於四末,表現為手足厥冷。

下面說“其脈沉緊者”,“弦緊”發展到“沉緊”,病情比弦緊深重了,因此,對於沉寒痼冷這個嚴重性,就得選用烏頭,所以,用“大烏頭煎主之”,也是因為要看它疼痛劇烈的程度,疼痛的程度加劇了,在用藥上,也要跟著加重,就是因為其脈由弦緊而轉為沉緊,寒盛,已經成為沉寒痼冷這種情況,只有烏頭才能夠破積、散寒、止痛,選止痛力最強,對沉寒痼冷最有治療作用的烏頭,5枚,而且是大個的5枚,不㕮咀,取它破積、散寒、止痛之力。

在[現代研究]裡面,對於用烏頭,咱們不能用這麼大量,但是,你為了“急則治其標”,止痛作用最好,用炮烏頭15克,加蜜30克,這等於沿用了張仲景的,有毒藥和解毒藥之間配伍,蜂蜜30克,加上1000ml的水,用文火來煎,煎1小時,或者1.5小時,60~90分鐘,這樣用文火慢慢地煎,剩下的量按照1次100ml口服,也就是1天最多服用2次,文火煎煮,1小時~1.5小時,每次都可以再煎,然後溫服,日服2次,有很好的止疝痛的作用,這是一個救急的方,現在把這個量和煎服法給大家說,還是用白蜜來煎煮,而且是文火煎煮。為什麼一定用蜜來解烏頭的毒呢?甘能解毒藥,蜜煎能夠制其烏頭的大熱、大毒,這是《直解》程雲來認為,甘味能解毒藥,蜜煎專制烏頭之大熱大毒。我們現在臨床所用的烏頭也好,炮附子也好,已經是炮製好的了,但是,你一定要在方上注明“先煎”,至少先煎40分鐘左右,它的藥效不減,毒性更為降低,使用安全。[現代研究],烏頭注射液,動物實驗證明,它有很好的抗腫瘤作用,已經被肯定,抗腫瘤作用,烏頭注射液,它(烏頭)已經是炮製好的了,還有一個,我們《講義》上在最後,給大家在[按語]上提示了,《外台秘要》有解急蜀椒湯,也是救急的一個方子,它成分裡面有蜀椒、炮附子、乾薑、半夏、粳米、甘草、大棗,這個方主治上,和大烏頭煎是相同的,但是藥性平和,在我們臨床用藥上,只要認准是虛寒性的腹痛劇烈,就可以用,特別是兒科,常見唇青面白,舌淡苔白,尤其現在對小食品、冷飲不注意,經常發生小孩的繞臍腹痛。這個方子,就是針對虛寒為甚證,應用這個方子比較平和。

好了,這是講完17條,下面,再請大家看第18條,18條論述血虛寒疝的證治:

“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二類)

“腹中痛”,涉及到“脅痛裡急”,脅痛涉及到肝,肝藏血,這裡是指的肝血虛,因血虛而生寒,發生的疝痛,這種疝痛是一種虛性的表現,虛性的表現,能像我剛才講的那個疼痛劇烈,到肢冷汗出的程度嗎?不是。它表現為疼痛的勢緩,特點上,痛勢緩,因為是因虛而生寒,喜溫,喜按,喜溫熨。比方給個熱水袋,或者是給他揉按一下,就得舒,疼痛就減輕,和我上面講的大建中湯證,還是大烏頭煎證,顯然有別,是因為血虛生寒出現的疝痛,部位是腹中痛偏於兩脅,包括胃脘,是因血虛而生寒的,因此,有這樣的特點。用當歸生薑羊肉湯,從方測證,我們說,由於是這個部位,失去血的濡潤、濡養,血主濡養,主濡潤的,失去了氣之溫煦,失去了血之濡養,因此,它要筋脈拘急不舒,失去緩和,而“裡急腹痛”。

在脈象上,因為涉及到血虛的問題,所以脈細、澀,包括弦,主其疼痛,應該是顯得無力的脈象,因此,當歸生薑羊肉湯,是屬於一個補方,不僅適合於血虛寒疝,也適合於產後的血虛腹痛,就是因為,它是屬於“形精俱補”的有情之品。我們《講義》上也引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的,“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我認為這三味藥,它就達到形精俱補,屬於有情之品,當歸,補血養血,也能夠補而不滯,和血行血。生薑,起溫中的作用,和當歸同用有補虛的作用。羊肉,老百姓都知道,羊肉的補血作用非常好,而且是溫補之性。要說這個方子,怎麼熬比較合理,還能夠吃下去,大家都知道羊肉特膻,它這是1斤的羊肉,加5兩的生薑,當歸是3兩,你要真這麼一塊熬,藥味也挺濃,羊肉也挺膻,我的老師告訴我,他說是生薑和羊肉一起煮,羊肉的膻味也能被中和、中和。然後,當歸是煎湯,吃了羊肉湯,然後再喝當歸湯,尤其對產婦,產後的血虛腹痛,你要這麼用,這種煎服法,同樣達到了當歸生薑羊肉湯,養血、散寒、止痛的作用。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選注],《心典》,尤在涇講,“此治寒多而血虛者之法,血虛則脈不榮,寒多則脈絀急”,這是講的脅痛裡急的問題,怎麼造成的?就是這個部位失去了血的濡養,所以“血虛則脈不榮,寒血則脈絀急,故腹脅痛而裡急也,當歸、生薑溫血散寒,羊肉補虛益血也”,我覺得,這就等於把我今天講的內容,給作了個小結,[按語]我已經提過了,這就是和產後因虛寒,或者因血虛所致者,仍然適用。

第19條,這是一個表裡俱寒的情況,也就是說,是寒疝兼表證。第19條: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二類)

用灸刺法或者用藥,那是因為治療不當,所以效果不好,“烏頭桂枝湯”前面多出來的兩個字,“抵當”,是衍文,在背誦原文的時候,也不要背“抵當烏頭桂枝湯”,直接說“灸刺諸藥不能治,烏頭桂枝湯主之”,這是二類條文,大家知道、熟悉就行了,烏頭桂枝湯,就是烏頭這味藥,再加上桂枝湯,所以,是表裡皆寒的情況,或者說是寒疝兼有表證,從方測證,我們也知道了,桂枝湯來解表、調和營衛,用烏頭,就是取其袪寒止痛力,所以是表裡雙解,就是兩解表裡寒邪。

有關寒疝的部分,我講了條文裡面的方子,我請大家注意關於我反復強調的,寒氣充斥造成寒疝的,上下內外,腹中寒冷,劇烈疼痛,而且可以涉及到範圍廣泛,心胸中到腹中。第二,寒氣上逆,胃失和降,胃不受納,“嘔吐不能飲食”,當寒氣攻沖的時候,甚則會出現,“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痛而不可觸近”,這就是關於寒疝,“凡寒氣攻沖作痛”,這是一個,另外一個,比方說剛才我們講到寒疝兼表證,這就是有時候遇到外寒,犯寒輒發。有些書裡面講,什麼叫“輒”?立即之義,也就是說,本來它就是中虛寒甚了,陽虛寒盛,又由外寒誘發,立即發作,所以,內外皆寒,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情況。

這堂課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