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承實錄(疑難雜癥治驗)

作者:余國俊


25、頓咳1個月沖出教科書的“樊籠”

診斷現場

男患,5 歲,1985 年 1月20日初診。
初似外感咳嗽,服金沸草散加減 4 劑無效,咳嗽日漸加重,且出現痙攣性嗆咳,持續咳嗽數十聲,涕淚俱出;咳嗽近尾聲時,必深長吸氣一大口,發出雞鳴樣回聲,並竭力咳出膠粘之痰涎,甚則吐出食物,一日發作十餘次。

西醫診斷為百日咳,用西藥治療一周乏效。

中醫診為頓咳,先予瀉白散合《幹金》葦莖湯四劑,繼予貝母瓜蔞散合桑白皮湯三劑,同時配服雞苦膽,一日一枚,連續服藥一周,持續性痙攣性嗆咳仍未明顯緩解。

刻診:症如上述,精神萎頓,雙目浮腫,瞼內紅赤,舌紅苔薄黃,脈細數。

辨證論治

[學生甲]頓咳即百日咳,獨見於小兒;因其具有傳染性,又稱為“疫咳”。近年來隨著百日咳菌苗接種的推廣普及,本病的發病率已大大降低,但農村仍時有所見。

據臨床觀察,患兒一旦發病並發生持續性痙攣性嗆咳,中西醫治療均很棘手。病情嚴重者還往往合併肺部感染(肺炎喘嗽),甚則驚厥。

從理論上講,應當早期發現,早期隔離和及時治療,但在臨床上,至今還沒有“截斷扭轉”的方藥,病家醫家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患兒逐漸進入痙咳期。

[學生乙]頓咳的早期症狀與一般外感咳嗽很難區別,所以只能按外感咳嗽來治療。我就曾遇到過幾例,按外感咳嗽治療無效,遷延數日,愈咳愈頻,直至出現持續性痙攣性嗆咳,並伴有特殊的深長吸氣聲和雞鳴樣回聲,方知確實是頓咳。於是按照《景嶽全書》所示,用桑白皮湯(桑皮、半夏、蘇子、杏仁、貝母、黃芩、黃連、山梔)加減瀉肺鎮咳,療效不好。

又轉而試用錢氏瀉白散瀉肺清熱,《千金》麥門冬湯潤燥降逆,《千金》葦莖湯清肺豁痰,效果均不滿意,真是“千方易得,—效難求”!考慮為毒傷肝腎,肝火刑肺之證。

治宜養肝斂火,滋腎解毒,潤肺豁痰。

予“簡氏頓咳方”加味:白芍 20g,生甘草 10g,五味子 6g,黃連 3g,地龍 10g,蟬衣10g,玄參 15g,麥冬 15g,北沙參 15g,生牡蠣30g,貫眾 15g,僵蠶 10g,天竺黃12g.7 劑,一日一劑。

另用蜈蚣、生甘草各25g,軋為細末,每次用蜂蜜凋服 2g,一日三次,連服 7 天。

效果:服上方 4 劑,痙攣性嗆咳顯著緩解,服完 6 劑全止,尚餘一劑未服。

改用沙參麥冬湯合四君子湯以善後。

思辨解惑

[學生甲]今觀老師使用簡氏頓咳方加味治療本例頓咳,效果不錯,似有所會悟。但老師將其病機概括為“毒傷肝腎,肝火刑肺”,聽起來頗感生僻(特別是“毒傷肝腎”4 字),不知這—病機概括有何根據?

[老師]頓咳的典型症狀表現在痙咳期:持續性痙攣性嗆咳,並伴有深長吸氣聲和雞鳴聲,甚則吐食、鼻衄、目衄,顯系肺金嚴重受戕,導致津枯液乏,痰火上升。這種連續不斷地向上衝激的邪氣到底是何物呢?換言之,人身之中,到底哪一種邪氣才有這樣大的衝激之力?我看恐怕只有肝氣和肝火才能肆虐如此。

因為肝氣橫恣上逆,可以導致肝火升騰莫制(氣有餘便是火)。對照《易經》,肝屬木,於卦為震,震為雷,則肝中所藏之相火為“雷火”;因其威力強大,又名“霹靂火”,故能反侮肺金,中醫稱為“木火刑金”或肝火刑肺。

若再深入一層,雷火本來靜謐地潛藏於肝木之中,何以會浮越於外而升騰莫制呢?我個人認為,可能是由於百日咳桿菌這種邪毒秉強烈的燔灼之性,而嚴重地耗傷了肝腎的真陰 (根據乙癸同源之理,肝陰傷則腎陰多傷;腎陰傷水不涵木,又可加重肝陰傷),肝腎陰傷,則肝中所藏的雷火失於滋潛,必浮越于外而刑傷肺金。這樣一種病理機制,可不可以用“毒傷肝腎,肝火刑肺”八個字來概括,大家可以進一步探討。

[學生丙]既是肝火升騰莫制,理應重劑清肝瀉火,但觀老師所用方藥,似乎並非如此?

[老師]肝火有實火與虛火之分,但將肝火稱作雷火之時,主要是指虛火為患,故宜乎滋之涵之潛之。況肝為將軍之官,其性剛烈,縱然兼夾實火,亦不宜使用苦寒重劑。因苦寒可能化燥而進一步劫傷肝陰,則肝火愈益升騰莫制。故我遵師訓治療此證,恒以滋養肝陰,斂戢雷火為主,配合滋腎解毒,潤肺豁痰,而習用簡氏頓咳方加味:白芍、甘草配地龍、蟬衣、黃連養肝斂火,玄參、麥冬、生牡蠣配貫眾、僵蠶滋腎解毒;北沙參、麥冬配天竺黃潤肺豁痰。

方中還寓有三蟲湯(僵蠶、地龍、蟬衣),配合驗方蜈蚣甘草粉,解痙通絡鎮咳之力頗宏,所以療效較為可靠。

[學生乙]老師用的是簡氏頓咳方的加味方,請問原方是由哪些藥物組成的?

[老師]原方系我的老師簡裕光老先生創制,是治療痙咳期的基礎方,其組成只有六味藥:白芍15g,麥冬 15g,玄參15g,五味子 6g,生牡蠣30g,貫眾 15g,此方創制於60 年代末期,那時連續幾年的冬春季節,川西農村流行百日咳,不少處於痙咳期的患兒,遍用成方及單驗方乏效。

簡老乃擬此方,以白芍、五味子養肝陰,麥冬潤肺燥,玄參、生牡蠣、貫眾滋腎解毒。藥味平淡如斯,但隨症加味,多能很快緩解痙咳。若非親眼所見,簡直難以相信。
其加減之法約有:發熱加青蒿、生石膏;咳血、鼻衄加柏樹果、白茅根;目赤或目衄加木賊草、密蒙花;嘔吐加竹茹、生赭石。
如連服二劑效差者,配用僵蠶、蜈蚣、地龍、蟬衣,軋為細末,蜂蜜水調服 1.5g,一日三次。

簡老嘗曰:痙咳期多屬肝肺腎三臟之真陰受傷,而致肝火升騰肆虐,故用頓咳方加味之時,忌加升提、發散、苦寒、滋膩之品。遵斯訓而用之者,多曆驗不爽。

[學生甲]觀老師使用頓咳方時所加之藥,是以僵蠶、地龍、蟬衣等蟲藥為主,其療效較好的主要原因恐在於此吧?

[老師]蟲類藥物泄熱、熄風、解痙、鎮咳等功效遠勝於草本之品。近現代擅用蟲藥的名醫當推章次公和朱良春。

朱良春介紹了三首治療頓咳的蟲藥驗方,我都分別試用過,確實有效,除了本例用過的蜈蚣甘草粉之外,另二首是:
①頓咳散:蟬衣、僵蠶、前胡各 6g,生石膏、杏仁、川貝、海浮石各4.5g,六軸子、北細辛、陳京膽各 1.5g,諸藥研極細,每次 1 歲服0.3g,1 日可服 4~5 次(間隔3小時),白糖開水送下。
②蜂房冰糖液:露蜂房1個,先用開水泡 4~5 次,至無紅湯為止;再用清水漂幾次,用紗布包好,加水2碗,煎數沸,再加冰糖 50g,煎取藥汁,候溫頓服。但頓咳散有的藥物難配齊,故我在使用簡氏頓咳方加味之時,多配用蜈蚣甘草粉或蜂房冰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