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病例(15)

中醫師 朱木通

  1. 大量鼻出血二日不止的少年
    年齡性別 男,17歲。外鄉來的布袋戲徒弟。身體白胖,標準型壯健青年,但膚色白軟如女性,顏面潮紅如被酒狀。[由顏色可推知其為上逆]
    發病情形 在家鄉兩月前曾患一次輕症衄血,此次隨團來嘉,突然大量出血急如泉湧,經西醫注射三四針不能止,乃托予診治。
    脈象及症候 自覺症狀為頭痛,由其後腦筋更痛,口內黏澀,大便順,唯小便赤澀,無熱,不大渴。
    用藥 黃連解毒湯加甘草。
    結果 一劑血止,是日盡二劑而頭痛亦除,翌日再服二劑而全治。
    備註 本欲投三黃瀉心湯,因其人便不秘,心下沒有痞硬,所以用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黃柏、梔子
    三黃瀉心湯:黃連、黃芩、大黃


    瀉火劑中以黃連解毒湯的用途最廣,因此合其他方劑的機會亦多。日本矢數道明先生曾以黃連解毒湯合甲字湯治一婦人由卵巢喇叭管炎併發急性腹膜炎,有快速的奇效。矢數氏曾撰文發表於「漢方與漢藥」。對本方又詳細解釋,文長無法全譯。現將其要止略為節取而散記之:

    • 本文出肘後方之「傷寒時氣溫病」門為黃連三兩、黃柏黃芩各二兩、梔子14枚。主治熱極、心下煩悶、狂言見鬼、欲起走、煩嘔不得眠者。
    • 肘後方原文:此方瀉三焦之火云云。蓋消火藥,即今日之消炎、解熱、清涼也。用途雖與三黃瀉心湯類似, 但此方之消炎作用是主治血中遊火,及消殘餘之熱,既除發散,也不似柴胡之合解作用,又不似大黃芒硝之瀉下解熱,更不似白膏主劑之大寒解熱。
    • 舊窗方意解曰:「結毒沉涸而諸藥罔效,或用奇良輕粉ㄅ類無效者,用此方有大效。森道柏先生常以此方改造起因於胎毒之小兒虛弱體質,並為驅逐胎毒之根本方劑。」
    • 馬場和光氏治盲腸炎用三黃瀉心湯兼之,或兼用桂枝茯苓丸料加苡仁黃連黃芩,其意即原本此方,亦頗有研究價值也。

  2. 急性胃炎注射三針不能止痛的少女
    年齡性別 女,10歲,自幼兒時代即發育不太好,營養不良。
    發病情形 八歲即屢發胃炎、胃痙攣 。一年中必發數次,痛時即嘔吐、心胸灼熱、便秘。如是三年間,發作時唯請西醫注鎮痛劑,大抵一兩針止痛。此次發作,連續注射三針而無少差。
    脈象及症候 嘔吐、心胸灼熱、便秘。
    用藥 黃連湯加大黃。
    結果 一劑疼痛止、嘔吐亦除。連服五劑已感瀉下過甚,於是由第六劑起去大黃。通計十餘劑胃病盡除。
    備註  
    黃連湯:黃連、乾薑、桂枝、半夏、甘草、人參、大棗

  3. 幼兒夏期性癢疹與溫清飲
    年齡性別 女,1+歲,發育營養均普通。
    發病情形 六月中旬患流感、發熱,治療後發夏期性癢疹。
    脈象及症候 皮膚發冒針頭大之斑疹,軀幹輕,而以臀部及手足做多。患部稍現浮腫充血,灼熱瘙癢,患兒因而啼哭不停。大小便正常。
    用藥 四物湯合黃連解毒湯。[溫清飲,即溫血與清熱雙重作用]
    結果 翌日再來,斑疹已消失大半,連服三劑,一切痊癒。
    備註 望診上看出患兒屬貧血體質,又由皮膚炎推知其血熱。
    另一3歲女孩,因患頭瘡經西醫注射消炎劑,不但頭瘡不見效,反而遍身發疹,一如蕁麻疹。亦以溫清飲十餘劑而全治。
    四物湯:當歸、熟地、白芍、川芎
    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黃柏、梔子

  4. 皮膚瘙癢症(乾性癢疹)
    年齡性別 男,33歲。北平籍。
    發病情形 乾性癢疹多年不癒。
    脈象及症候 皮膚乾燥缺乎脂肪,軀幹腹背、手足等處遍發小結節紅斑點,痛症灼熱,搔扒處呈線條搔痕。此外別無所苦,而大小便亦正常。
    用藥 麻黃連召赤小豆湯加地骨皮
    結果 二劑全治。
    備註 皮膚瘙癢症,古時稱為癢疹。此症在現代醫學昌明,多以細菌為原因,然而皮膚科專家一致認為不易治癒之病。
    中醫學對於皮膚病自古已主張為內因性,即氣血水三者之間,有某一種循環失調,因而發生此病。但中西醫的主張為內外因之別,誰是誰非,並非我們淺學者所能下斷語。茲就近所治療而且經患者報告其結果者,據實筆之。
    麻黃連召赤小豆湯:麻黃、杏仁、生梓白皮、連韶、赤小豆、甘草、生薑、大棗

  5. 頻回子宮出血而疑懼子宮癌的中年婦人
    年齡性別 女,37歲。生產子女已五人。體質細長,消瘦,貧血明顯。
    發病情形 去年因施人工早產,嗣後屢屢子宮出血(血崩),而且經信近似遲早不準,有輕度月經困難狀態。之後復經一次搔扒,蓋當院婦科醫師診斷為子宮外膜炎也。雖然經過搔扒,其月經痛的症狀依然存在。夏末某日與同事游泳,突然小腹疼痛,繼而下血斷續不止,住院治療凡二三十日無少差。主治醫師未下肯定的病名,其本人及同院護士都懷疑為子宮癌。
    脈象及症候 多量出血,瘀黑而成塊。眩暈、心悸、口舌乾燥而不渴、小腹疝痛、腰酸、下肢麻痺,尤其左下肢更甚。手足微冷(覆被中)、脈稍沉而遲弱、大便每日而軟、多尿。自云全身脫力感,詢其是否肛門感瘙癢,則謂平時都是如此,且常有蟯蟲排出,亦曾服藥驅除數次而不能盡除。
    用藥 溫經湯。
    結果 翌日中午時下血稍減。腹痛如遺,手足復溫,心跳減。
    第二日原方,是夜下血盡止,元氣大復,自云同事皆謂其顏面已有血色,肛門不復瘙癢。
    第三日因其下血既止,轉用當歸芍藥散料合桂枝茯苓丸料,無大變動。
    第四日月經來,自云鮮紅血色,且此次不似平時經來時之痛苦,又經血中已沒有血塊血絲。
    第五日原方,是夜月經淨。
    第六、七日均用原方,至是,出血既止而顏面血色紅潤,元氣大復,乃自動退院唯尚未敢上班。
    備註 患者自此對自己服務醫院失去信心,然心理上仍疑懼是子宮癌,數日後外出求診另一婦科為之詳查。此時已無病態,經醫師詳查後,發現前此之子宮出血並非子宮癌而是子宮外妊娠,於是開刀手術而安心。
    溫經湯:當歸、川芎、半夏、生薑、人參、甘草、桂枝、阿膠、白芍、牡丹皮、吳茱萸、麥門冬
    當歸芍藥散:當歸、川芎、白芍、茯苓、白朮、澤瀉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

  6. 麻疹治療中突然尿血而解熱
    年齡性別 女,4歲。
    發病情形 發麻疹,因其父為我的信者,故感染前驅期便求醫治療。
    脈象及症候 [未記錄]
    用藥 第一日用升麻葛根湯。
    結果 三日後熱勢漸增,而科匹氏斑點亦隨之發出。
    第四日斑點鮮紅已達極點,體溫39.5°C。此時患兒大渴引飲,轉用竹葉石膏湯。
    第五日熱退至 38°C之間,煩渴稍減。竹葉石膏湯第二劑剛服初煎後,排尿時則半盆皆尿血,於是舉家騷然,急囑我往診。至則患兒安好如常,熱亦大減。此時患家必欲我採取應急辦法,經我苦口曉以出血為急速治療之良候,才於半信半疑中再煎服藥滓服之。自是尿清而歸於平溫。
    翌日霍然而癒,斑點退色。
    備註 按急性病(包含麻疹)在治療中突然出血—如尿血或鼻血,西醫看法不得而知,但中醫則認為良候多於惡候。古書中有明訓:如
    傷寒論太陽篇—「太陽病,脈沉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癒。」(麻黃湯條)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癒。」(桃仁承氣湯條)

    日本馬場和光醫學博士認為麻疹是一種皮下出血的現象而已,所以,發疹中能有出血,就是瘀血的排出,同時也是治癒機轉的良候。據馬場氏說:古時候麻疹的治療盛行實施瀉血法,所以,他想麻疹在最初之時施用少量而適當的瀉血法,必能使發疹減少,而且早期治癒。馬場氏這種主張,深得仲景的秘奧。

    麻疹是一種無藥可治而自然治癒的急性熱性傳染病。所以治療單純性的麻疹不難,所難者是在於併發症同時隨伴麻疹而來。初期發熱惡寒,患兒狀似感冒,這是第一難關。至科匹力斑點雖然出顯,體溫增高,症狀轉劇,此時患兒有無併發症之隨伴,這是第二難關。所以舉凡麻疹而未經詳診,便貿然投以升麻葛根湯,我認為是十分危險的。
    升麻葛根湯:葛根、升麻、生薑、白芍、甘草
    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麥冬、人參、半夏、粳米、炙甘草

  7. 無月經卵巢炎
    年齡性別 女,15歲,生來瘦小蒼黃,膚色瘀血著明,典型的發育不良。
    發病情形 15歲仍無月經,居恆頭眩倦怠。
    脈象及症候 除痿黃瘀黑外,食慾不大佳,屢屢頭眩體倦、腰酸痛、大小便無異狀。
    用藥 四物湯加催經劑和理氣劑。
    結果 凡三個多月始見經血,顏面稍有血色,且漸有光澤。
    約四個月後,忽覺左臍旁急痛、硬結,繼則發熱,就近聘某婦科醫治,診斷為卵巢炎,然注射無少差,是夜請我往診。患者唯汎身煩熱而不惡寒,左臍旁硬結疼痛甚,不太渴,大小便無異狀。
    投以黃連解毒湯加荊芥防風甘草一帖,翌日往診,已自起操作,雖恢復平溫,但左臍旁尚感鈍痛,再與原方與之,三四劑病盡除。
    備註 多年前矢數道明式曾以此方合甲字湯治一婦人卵巢喇叭管炎,據矢數氏之報告,一劑即痊癒。
    四物湯:當歸、熟地、白芍、川芎
    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黃柏、梔子
    甲字湯:桂枝、牡丹皮、茯苓、桃仁、白芍、甘草、生薑

  8. 服安眠藥昏睡苦悶的少婦
    年齡性別 女,20+歲,新嫁未及半年。(為醫師的鄰居)
    發病情形 數日經夫婿責罵而憤恨,一夕以偷多量安眠藥秘密吞服,以時間推算當為初夜,藥量不得而知。發作時昏睡苦悶空嘔,時夜半之十點左右,被發現已是午前一點。床頭尚留有餘藥和包紙,舉家驚惶失措,正擬送醫洗腸。
    脈象及症候 [未記錄]
    用藥 余不忍坐視不救,乃以紫丸(約五分)頓服之。
    結果 十無六分鐘後連續吐水五六次,隨後瀉便十餘次,至黎明已清醒如常,於是飲以冷水以止其瀉。
    備註 紫丸:千金方。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並挾傷寒溫病、汗後汗不歇, 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進、乳則吐蜆、食癇先寒後熱。

    紫丸的應用,相當於西醫之蓖麻子油僅僅在於瀉便而已,也不像蓖麻子油有一種難以入口的氣味。而且治療範圍相當廣泛而穩和,這可從其原典千金方的「無所不療,雖下之亦不致虛也」一語證明。

    千金方紫丸:「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並傷寒溫病、汗後熱不解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進、食癇先寒後熱者。」

    吉益東洞對紫丸所下的定義:「紫丸治胸腹結毒,或腹滿不大便,或有水氣。」

    現對千金方所治四症,加以說明:

    1. 小兒變蒸:發育過程中的發熱狀態,為正常生理狀態,非病態。其症狀與生齒熱及腺熱相似。
    2. 傷寒溫病:廣義言之,為傷寒論中的陽明實熱。
    3. 腹中痰癖 :泛指腹部硬結膨滿之病,包括今日之腹水、結核性腹膜炎、實證型腸間膜癆、脾臟腫大,乃至肝硬變等。
    4. 食癇 :癇疾為痙攣性神經病的一種,大抵相當於現今的腦炎、疫痢,或尿毒症的某一時期。「大人曰癲,小兒曰癇,癇發作有間之意也。」 食癇即痙攣性神經病而兼有便秘—腸性中毒的症候。
    千金方:赤石脂酥焙,岱赭石醋?淬七次,各一兩,巴豆三十枚去殼膜淨油,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上四味為末,巴豆杏仁別研為膏相合, 更搗二千杵,當自相得,少入麵粉為丸,密器中貯三十日取用, 兒服如麻子一丸與少乳汁令下,食後再與少乳,勿令多,至日中當小下 熱除,若未全除,明日更與一丸,百日兒服小豆一丸,以此準量增減,夏月多熱善令媽疹二三十日輒一服,佳,紫丸無所不療,下不虛人。

  9. 顏面蜂窩織炎
    年齡性別 男,6歲,體質營養均良好,平素很賞少生病。
    發病情形 五月十日突然發高燒(據云超過40度),全身疲勞倦怠,失去平時活潑狀態,是夜左頰發赤,隆腫、灼熱疼痛。急就某外科專家診治,注射擦藥雙管齊下,症狀有增無減;召余往診為發病後第四日。
    脈象及症候 顏面赤,呈潮紅之外候,左頰部患處隆腫發赤,熱可灼手。體溫40.2°C,鼐浮緊而頻數、頭痛、煩躁無安靜時、口大渴、舌被厚白苔而乾燥甚、腹膨滿硬結有底力。此時患兒陷入呼吸迫促,且時時起發作性痙攣。 據云發病二日前迄今不大便,尿利銳減。
    用藥 紫丸一瓦之六(0.6)。
    結果 五六分鐘後嘔吐三次,隨即泄下水泄便六七次,於是熱退,痙攣止,諸症狀大減。
    即座轉用小柴胡湯加桔梗石膏,翌日腫消痛止。
    此外一星期餘用原方而兼芎黃丸,病癒回復舊時活潑之狀。
    備註  
    紫丸:(同前例)
    小柴胡湯: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薑、大棗
    芎黃丸:大黃、川芎

  10. 急性腸炎與不換金正氣散
    年齡性別 男,4歲,兩年前以長期泄瀉遂致形成脾疳。(當時以茯苓四逆湯、生薑瀉心湯、消疳飲等治之)
    發病情形 此孩子平時不肯受節制,因而時起食傷下痢,然都不太嚴重,大抵一二小包五苓散便可治癒。此次因飲食過度,先起下痢水泄,同時腹脹滿,發高熱。
    脈象及症候 狀似感冒,汎身高熱,腹部膨滿,下痢日夜二十餘行。
    用藥 不換金正氣散二日份。
    結果 服至二包,下痢即漸減少,而熱漸退,至夜半,腹脹亦消。翌日已與常時無異。
    不換金正氣散: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半夏(、大棗、生薑)
    五苓散:桂枝、白朮、茯苓、豬苓、澤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