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隨想


每個人的想法、愛好都不盡相同,有人喜歡經商,有人熱心鑽研世間學問。對我個人而言,我最傾心的還是修學佛法,併力爭讓更多不瞭解佛法的人們同享佛陀的無漏智慧,這就是我一生為之奮鬥不已的目標。在我瞭解的範圍內,除了藏地及一些佛法真正興盛的地區,大量的身處佛法邊地,或表面佛教興盛,實則缺乏正見與善知識指導的地方的人們,大都目光短淺,缺乏對因果的長遠考慮。在他們的人生計劃當中,幾乎從未涉及對後世的安排,眼界僅僅盯著眼前的一點兒蠅頭小利,真可謂鼠目寸光。即就是有人大略了知了一些因果的概念,但也絕談不上形成對前後世的穩固見解,最多可稱之為相似見解而已。我從內心深處很可憐那些否認前後世的人們,因而我很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們去說服那些固執而愚昧的眾生。但可惜的是,知識界學佛的朋友們卻有很多不敢站出來從佛法的角度剖析世間科學與公眾認識盲點。的確,宣講佛教科學是需要一定勇氣的,但這項工作卻具有長遠的永恆價值。如果不宣說佛法,又如何使她成為照亮眾生暗昧心田的智慧明燈?相信隨著知識分子們的深入研究,並普及關於生命延續的學說,很多人對佛法的誤解、譭謗便會因之而逐漸趨於消亡。

在英、美等西方國家,隨著科技的昌明,原先被認為是迷信學說的佛法,反而越發獲得了如科學皇冠上的明珠一般的地位。尤其是對佛法闡述的生命科學理論,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對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將之用於指導自己的生活,因果輪迴的觀念已在西方受到了普遍的認同。也許來自英國的鄭戈的切身感受,會增加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

人生像是時間隧道上的一架列車,載著我們走過生命的一站又一站。從童年到暮年,從學習到工作,從健康到衰老,從出生到死亡。雖然在旅途上會遇到不同的景色,時而美麗時而荒涼,但這旅途的終點卻都是一樣:死亡。因此,世界上的許多哲學和宗教都談到這一主題,但是卻有太多不同的觀點和看法。那麼,我們到底又應如何看待和把握自己的人生呢?自從接觸了佛法以後,對這一問題我才有了新的認識。現在,儘管我已來到了英國學習,有機會瞭解西方的文化和社會,但也因此更加感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也深切地體會到佛法絕非迷信,而是蘊含了無盡智慧與科學性的認知與實踐體系。因而在這裡,我很想把自己的學佛因緣和一些粗淺認識介紹給大家,希望有緣的您可以從中瞭解佛法,並進而把握和提高自己的人生質量。

在高中二年級的一次暑假聚會中,一位同學的朋友特意留下了我的住址。結果沒過幾天他就來看望我,還帶來了三本佛學小冊子:《佛法在原子時代》、《真智慧之門》、《什麼是佛法》。由於受長期的唯物論教育,當時的我是抱著懷疑的心態去閱讀它們的。然而,這幾本小冊子卻帶給了我許多對待人生的新理念。例如:因果的定律與生命的三世流轉,宇宙和人生的關係等等。通過當時對佛學道理的粗淺認識,我對自己的人生從另一方面得到了新的觀察思路,那就是對因果的認知。佛教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因緣關係,就像我們播下了芝麻、蘋果和西瓜的種子(因),只要加以陽光、水分和肥料(緣),到一定的時機我們就可以收穫果實——芝麻、蘋果和西瓜(果)一樣。我們的一言一行甚至每一心念都是我們播下的種子,這些全都被我們自己種到了生命的八識田中,然後便等待在不同的時間,其因緣聚合時去收穫應得的果實。我們的生命其實是連續的,它有前世、現世和來世,這正像有昨天、今天、明天一般,我們的生命甚至從未停止過一剎那的遷流。生命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有能量的波體,它是遵守能量守恆定律的,每一次生命的再生都只不過是換了不同的形體而已。過去世,我們曾種過一些好的種子,但也種下了有毒的種子。因此,現在一旦過去的好種子成熟了,我們就會感到很順心;但當壞的因緣成熟時,我們又會遇到很多麻煩。簡言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但因果業報並不可怕,只要我們瞭解了它的真相,我們就可以成為改造命運的主人——我們可以用現在的心念與行動去改造我們未來的生命。

後來,我步入了高三,並因此而面臨很大的學習壓力。然而正是靠著這些新的佛學觀念的影響,我的學習狀況才有了明顯改善。因為我抱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源於因果關係)的學習心態,老老實實地從自身學習的每一個環節入手努力,我確信所有灑下的辛勤汗水都不會成為澆灌無果之因的唐捐用功。就這樣,我平時上課和做作業時會很專心和勤奮,而考試時卻很放鬆,並沒有太多的得失心態。另外,當時我也注意盡量多做一些好事,比如下課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甚至路上遇到清潔工人推車上坡也來幫忙推一下。這樣做並不是刻意要去積功累德,只是感覺,如果說陽光默默促成了萬千物種的孕育與成熟的話,為何我不能如瓜熟蒂落一般,自然地加入到讓別的眾生也感受善業成熟、收穫果實的微小助緣中去呢?我肯定會注意自己的因緣果報,但我也慢慢明白盡量為別人培植善緣的重要。這種種的因與緣共同編織成我們賴以生存的關係之網,我相信,所有心田中種下的美好、善良的種子,不管是針對他人的,還是針對自己的,都將幫助我們共同營造出一個培育賢良社會與賢善人格的人類發展與提高的溫床。感謝佛菩薩的慈佑,再加上學習的勤奮和心態的轉變,我的學習成績終於有了顯著提高,並在高考時順利考取了經貿大學。

日後,隨著不斷的佛法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我對佛教的道理又有了更深的認識。1995年,經朋友介紹,我參加了河北省柏林禪寺的佛學大專夏令營,並且正式皈依了三寶。自此以後,我更與佛法結下了不解之緣且越來越從中受益。我深深地希望能生生世世不斷此緣,因為佛法的因果甘露已擦亮了我的雙眼。在今後的人生征途上,可能還會有漫天大霧,也可能長夜漫漫、同行寥寥,但我都不再會迷失自己。佛法與我的碰撞讓我漸漸心明眼亮,再加上因果正見這柄慧劍,我將特立獨行於茫茫江湖之上。

鄭戈在英國讀的是經濟學碩士,這在時下的普通人心目中可能是一個非常熱門的專業吧。在一個講求發展經濟的全球背景下,恐怕很多人都會將發財致富當作人生的首選目標。在這種環境中,想發財的三寶弟子也為數不少。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打著供養三寶的旗號去掙錢,等到真的發財後又不願上供下施了。為了經濟利益而喪失佛法,實在是太不值得了。非佛教徒們則更是追逐個人利益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般緊張、專注,有許多人除了上床休息外,大多數時間與算計都花在掙錢上了。

所以鄭戈的認識才顯得難能可貴。他不僅研究佛法,還將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告訴世人,我們很讚賞並需要這種責任心與智慧。不知有些學佛多年的人對前後世的認知,具不具備如鄭戈一樣的定解與知行一如的實際用功呢?我們應該知道,進入佛門絕不應僅僅從形象上入教,我們最需要獲得的是佛陀的智慧。不論身是何形,都應當將自心與佛心融為一體。就像我們走進西藏,並不能僅僅靠走馬觀花旅遊一趟就算完事一樣,只有走進藏族人的內心世界,走進藏族生活的底蘊與神髓——佛教,才叫真正的「走進西藏」。如果享受不到佛法慈與悲的陽光,你就是把西藏跑上幾百遍,全身皮膚曬得焦黑,也不叫走進西藏,只能算是到過西藏而已。

因而希望人們能用心去體會佛法,並真正進入到她所宣示的生命輪迴理論中去。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