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賢愚因緣經》

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兒誤殺父緣品第六十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一老公。早失其婦。獨與兒居。困無財寶。覺世非常。念欲出家。即往佛所。求索入道。時佛憐愍。即聽出家。於時其父。便作比丘。時兒年小。即為沙彌。恆共其父。入村乞食。暮還所止。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一位老翁早年喪妻,獨自與兒子共同生活,貧困而無有財寶,感到世事無常,便想要出家,於是前往佛前,請求出家。佛憐憫他們,便准許他們出家。於是父親成了比丘,兒子年紀尚小,就作了沙彌,總是跟隨他的父親到村中乞食,傍晚才回到居住的地方。

時有一村。最為邊遠。至彼乞食。逼暮當還。其父年老。行步遲緩。其兒恐懼。畏諸毒獸。急扶其父。排之進路。執之不固。推父倒地。應時其父。當手而死。父死之後。獨至佛所。

那時有一個村莊最為偏遠,到那裡乞食,將近黃昏時要回來。父親年紀老邁,走路遲緩,兒子害怕那些毒蟲惡獸,急忙扶著父親,推著他上路。不小心沒有抓緊,卻把父親推倒在地,其父當場死亡。父親死後,沙彌獨自一人來到佛的住地。

時諸比丘。問沙彌言。汝朝與師。至村乞食。今為所在。沙彌答言。我向與師。至彼乞食。日暮還時。師行小遲。我恐怖。故急推之。推之手急。撲師著地。我師於時。即死道中。時諸比丘。呵責沙彌。汝大惡人。殺父殺師。即以白佛。

這時比丘們問沙彌道:「你早上與師父到村中乞食,你師父如今在什麼地方呢?」沙彌回答:「我與師父到那個偏遠村莊乞食,黃昏時回來,師父走得較慢,我當時很害怕,因此急忙推著他走,結果推得太急,竟把師父推倒在地,師父當場死在路上。」比丘們於是斥責沙彌:「你這個大惡人,殺死父親殺死師父。」隨即把這事稟告了佛陀。

佛告之曰。此師雖死。不以惡意。即問沙彌。汝殺師不。沙彌答言。我實排之。不以惡意而殺父也。佛可其語。如是沙彌。我知汝心無有惡意。過去世時。亦復如是。無有惡意。而相殺害。

佛對他們說:「他師父雖死,但沙彌並沒有噁心。」便問沙彌道:「你想殺師父嗎?」沙彌回答:「我實際只是推他,並無噁心要殺父親。」佛認可沙彌的話並說道:「如是沙彌,我知道你沒有噁心。過去世時,你們也是這樣:沒有惡意而造成了殺害。」

時諸比丘。聞佛語已。即共白佛。不審世尊。過去世時。斯人父子。有何因緣。而便相殺。佛言諦聽。吾當說之。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時。父子二人。共住一處。時父病極。於時睡臥。多有虻蠅。數來惱觸。

比丘們聽後,一起問佛:「世尊,不知過去世,這對父子有什麼因緣,而殺害對方呢?」佛對比丘說道:「諦聽,我將為你們宣說。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有父子兩人共住一處。當時父親病情沉重,正在睡著休息,許多蒼蠅頻頻飛來打擾病人。

父即令兒遮逐其蠅。望得安眠以解疲勞。時兒急遮。蠅遂數來。數來不止。兒便嗔恚。即持大杖。伺蠅當殺。時諸虻蠅。競來父額。以杖打之。即殺其父。

父親便讓兒子趕走蒼蠅,希望可以安靜地睡覺以解除疲勞。兒子急忙驅趕,但蚊蠅趕走後又飛回來,一直無有休止。兒子便心生嗔怒,隨即拿來大棒,伺機擊殺飛蠅。這時一群蒼蠅恰好落在父親的額頭上,兒子揮棒打去,便打死了父親。

當於爾時。亦非惡意。比丘當知。爾時父者。此沙彌是。時兒以杖打父額者。今彼死比丘是。由於爾時無有噁心。以杖打父殺之。不以惡意。今還相報。亦非故殺。於時沙彌。漸漸修學。勤加不懈。遂得羅漢。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心悉信解。歡喜奉行。

在那時,兒子也沒有惡意。比丘應知:那時的父親,就是現在的沙彌;那時用棒子打父親額頭的人,就是現在那個死去的比丘。由於那時他並無噁心,用棒打死父親,正因為沒有惡意,所以今天的報應,也不是故意殺害。」後來沙彌漸漸修學佛法,勤奮不懈,就得到了阿羅漢果位。當時比丘們聽佛所說,心裡都生起信解,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