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有智慧巧便人。以小緣故。能發大心趣向佛道。懈怠懶惰人。雖有大緣。猶不發意趣向佛道。是故行者應強心立志。勇猛善緣。
具有智慧、聰明善巧的人,可以依靠很小的因緣便能發起大心趣向佛道。懈怠懶惰的人,雖然有極大的因緣,卻依然不能發心趣向佛道。所以修行人應當強心立志,精進善法把握良機。
何以知然。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諸四眾諸王臣民。前後圍繞。供養恭敬。於是眾中。多有疑者。世尊。本以何因緣故。初發無上菩提之心。自致成佛。多所利益。我等亦當發心成道。利安眾生。
為什麼知道是這樣的呢?當時世尊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四眾弟子以及很多國王大臣百姓四周圍繞,恭敬供養。大眾中多有人心存疑惑,暗想:「世尊往昔到底以什麼因緣,最初發起無上菩提心,以至修成佛道而廣利群生?我們也要發心,修成佛道利益安樂眾生。」
尊者阿難。知眾所念。即從坐起整衣服。前白佛言。今此大眾。咸皆有疑。世尊本昔從何因緣。發大道心。唯願說之。廣利一切。佛告阿難。善哉善哉。汝所問者。多所饒益。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時大會。寂靜無聲。風河江水。百鳥走獸。皆寂無聲。於是大眾。天龍鬼神。悚然樂聞。一心觀佛。
尊者阿難了知眾人心中所想,就從座位上站起來,整理衣服,上前啟請佛陀:「如今在場的大眾,心中都有疑問,想知道世尊往昔以什麼因緣,而發起廣大的道心。懇請世尊為大眾宣說,廣利一切眾生。」佛告訴阿難:「善哉善哉!你問的問題對眾生很有利益,諦聽、善加思維,我將為你們宣說。」當時,大會上下寂靜無聲。風河江水、百鳥走獸都一片寂靜,於是大眾及天龍鬼神肅然恭敬,樂意聽聞,一心仰觀佛陀。
佛言阿難。過去久遠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大王。名大光明。有大福德。聰明勇慧。王相具足。爾時邊境。有一國王。與為親厚。彼國所乏。大光明王。隨時贈送。彼國所珍。亦復奉獻於光明王。
佛對阿難說:「過去久遠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以前,此閻浮提有一個大國王,名叫大光明,有大福德,聰明勇敢,富有智慧,具足國王的德相。當時,邊境上有一個國王,與他關係親密。他的國家所缺乏的東西,大光明王及時贈送,而那個國家珍貴的物品也常常奉獻給光明王。
時彼國王。大山遊獵。得二象子。端正姝妙。白如玻璃[ 璃:原文為「王+黎」,通璃。]山。七支[七支:轉輪聖王象寶之七支,即四足、首及陰、尾等。]拄地。甚可敬愛。心喜念言。我今當以與光明王。念已莊校。金銀雜寶。極世之珍。遣人往送。
有一次那位國王在大山裡守獵,得到二頭幼象。端正殊妙,渾身雪白如玻璃山,七支拄地,非常令人喜愛。於是心懷喜悅暗想:『我應當把這寶象送給光明王。』想好後就以金銀等各種稀世珍寶細心裝飾它,之後派人送給光明王。
時光明王。見此像已。心大欣悅。時有象師。名曰散闍。王即告言。汝教此象。瞻養令調。散闍奉教。不久調順。眾寶交絡。往白王言。我所調象。今已調良。願王觀試。王聞心喜。遲[遲:zhi等待。]欲見之。
光明王見到這頭象後,心中大為歡喜。當時有一位叫散闍的馴象師,國王便對他說:『你負責調教這頭象,好好照顧馴化它!』散闍奉命,不久便將象馴服。用各種珍寶裝飾。前去奏明國王:『您令我調教的寶像現在已經調教好了,希望大王試試看。』光明王聽後,心中歡喜,等著見識一下。
即擊金鼓。會諸臣下。令觀試象。大眾既集。王乘是象。譬如日初出山。光明照曜。王初乘象。亦復如是。與諸臣民。出城遊戲。將至試所。時象氣壯。見有群像。於蓮華池食蓮華根。見已欲發。奔逐牸象。遂至深林。
於是擊響金鼓,招集大臣百姓,號令他們前來觀看測試寶象。大眾聚集後,國王坐上大象,好像太陽剛從山頭升起,光芒四射,國王剛乘象時的情景也是這樣。國王與眾多大臣百姓一起出城遊戲。快要到達試象的地方,這時寶象血氣方剛,看見一群像正在蓮花池中吃著蓮花根,見後發情,追逐母象到森林深處。
時王冠服。悉皆墮落。壞衣破身。出血牽發。王時眩瞀[ 瞀:mao 原文為[目*冒],通瞀;指眼花,目眩。]。自惟必死。極懷恐怖。即問象師。吾寧當有餘命不耶。散闍白王。林中諸樹。有可捉者。願王搏捉。乃可得全。王搏樹枝。像去王住。下樹坐地。自視無復衣冠。身體傷破。生大苦惱。迷悶出林。不知從者所在。像師小前。捉樹得住。還求見王愁惱獨坐。
當時國王的王冠服飾都散落在地,衣服破損,身體劃傷流血不止,頭髮掛掉不少。國王一時頭昏眼花,心想必死無疑,感到極度恐怖,便問象師:『我還能夠活命嗎?』散闍告訴國王:『森林中有能抓的樹,希望國王能抓住,這樣才能夠保全性命!』於是國王抓住一個樹枝,大象奔馳而去,國王留了下來,從樹上下來坐在地上。一看自己,衣冠全無,身體損傷,非常苦惱,迷迷糊糊地走出樹林,不知侍從都在哪裡。像師前行不久也抓住樹枝脫身,回來找國王,見國王苦惱地獨自坐在那裡。
象師叩頭。白王。願王莫大憂苦。此象正爾淫心當息。厭惡穢草。不甘濁水。思宮清淨肥美飲食。如是自還。王即告曰。吾今不復思汝及象。以此象故。幾失吾命。
於是上前叩頭,說道:『大王不必憂傷煩惱,此像現在淫心應當息滅了,它在野外一定厭惡粗劣的雜草,不樂意污濁的河水,轉而會思念宮中清淨肥美的飲食,自然就會回來的!』國王說:『如今我再也不想你和大象了,由於這頭象的緣故,我幾乎喪命。』
爾時群臣。咸各生念。謂王已為狂象所害。尋路推求處處。或得天冠衣服。或見落血。遂乃見王。駕乘餘象。還來入城。城中人民。悉見大王受如是苦。莫不憂惱。
當時,群臣心中都以為:『國王也許已經被狂象所害!』於是沿路四處搜尋,有的找到遺落的王冠和衣服,有的見到血跡,最後才見到國王。於是乘著其它大象回城。城中百姓都看到國王經受這樣的痛苦,無不憂愁苦惱。
爾時狂象。在野澤中。食諸惡草。飲濁穢水。淫慾意息。即思王宮清涼甘?。行如疾風。詣本止處。像師見已。往白王言。大王當知。先所失象。今還來至。願王視之。王言我不須汝。亦不須象。散闍啟王。王若不須我及象者。唯願觀我調象之方。王即使於平坦地敷置坐處。
而那頭發狂的大象在野外吃著劣草,喝著污濁的髒水,淫慾心息滅了。便想起王宮中清涼甜美的飲食,於是如疾風般飛馳到自己原來的住所。像師見後便去對大王說:『啟稟大王,先前跑掉的那頭象,如今已經回來了,希望大王去看一看。』國王說:『我不需要你,也不再需要大象了。』散闍祈請國王:『大王或許不需要我和大象了,只是懇請大王看一看我馴象的方法。』於是國王派人在一處平坦的地方安置座位。
時國中人。聞此象師欲示大王調象之法。普皆雲集。時王出宮。大眾導從。詣座而坐。像師散闍將象至會。尋使工師作七鐵丸。燒令極赤。作已念言。像吞此丸。決定當死。王后或悔。
當時國中百姓聽說象師想給大王展示他馴象的方法,都雲集過來。大王出了王宮,眾人前後圍繞,來到座處就坐。像師散闍把這頭像帶到會場,隨即讓工匠制做了七個鐵丸,用火燒得通紅。做好後他想道:『大象吞下這些鐵丸,必死無疑,大王也許會後悔!』
白言大王。此白象寶。唯轉輪王。乃得之耳。今有小過。不應喪失。王告之言。像若不調。不應令吾乘之。若其調適。事釁如斯。今不須汝。亦不須象。像師又言。雖不須我。像甚可惜。
於是對大王說:『這頭白象寶,只有轉輪王才能夠得到。如今它小有過失,不應失去它!』大王責備道:『白象如果還沒有馴服,就不應該讓我乘坐它;如果已經馴服,為什麼又發生那樣的事端,現在我不需要你,也不需要大象了!』象師又說:『您雖然不需要我,但可惜了這頭寶象。』
王怒隆盛。告言遠去。散闍起已。泣淚而言。王無親疏。其心如毒。詐出甜言。時會大小。聞已墮淚。諦視於象。像師即便作相告象。吞此鐵丸。若不吞者。當以鐵鉤斫[ 斫:zhuo 指砍;斫;削。]裂汝腦。像知其心。即自思惟。我寧吞此熱丸而死。實不堪忍被鐵鉤死。如人俱死。寧受絞死不樂燒殺。
國王更加憤怒,讓他趕快離開。散闍站起身,哭泣著說:『大王沒有親疏之分,心中狠毒,卻用好聽的話來欺騙!』當時與會大眾,不論大小,聽到這些話都流下了眼淚,專注地看著那頭大象。像師便做了一個動作告訴大象:『吞下這個鐵丸,如果不吞,就用鐵鉤斷裂你的腦袋。』白象知道他的心思,便想:『我寧願吞服這個炙熱的鐵丸而死,實在不能忍受被鐵鉤殺死!』就像人同樣是死,卻寧願被絞死而不願被燒死一樣。』
屈膝向王。垂淚望救。王意怒盛。睹已餘視。散闍告象。汝今何以不吞此丸。時象四顧。念是眾中。乃無有能救我命者。以手取丸。置口吞之。入腹焦爛。直過而死。如金剛杵打玻璃山。鐵丸墮地。猶故熱赤。時會見已。莫不悲泣。
於是向大王屈膝下跪,流著淚,希望大王饒恕它。國王盛怒之下轉頭看著別處。散闍對寶象說:『你現在為何不吞下這些鐵丸?』白象環顧四周,心想:『大眾中,看來沒有人能救我的性命了!』
於是拾起鐵丸,放到口裡吞下,鐵丸進入髒腹,頓時焦爛,鐵丸直接穿過內臟而死。猶如金剛杵打倒玻璃山,鐵丸落到地上,仍然赤熱。與會大眾看到此情此景,無不悲傷哭泣。
王見此事。驚怖愕然。乃生悔心。即召散闍。告言汝象。調順乃爾。何故在林。不能制之。時淨居天。知光明王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即作神力。令象師跪答王言。大王。我唯能調象身。不能調心。
大王見此情景,十分驚怖愕然,這時才生起後悔心,馬上召來散闍問道:『你調教的大象如此馴服,為什麼先前在林中時卻不能夠控制它呢?』當時淨居天天人了知光明王應當此時發起無上菩提心,便施展神力,使象師跪下回答國王:『大王,我只能馴服象的身,卻不能調服它的心。』
王即問言。頗復有人。亦能調身。兼調心不。白言大王。有佛世尊。既能調身。亦能調心。時光明王。聞佛名已。心驚毛豎。告言散闍。所言佛者。何種性生。
大王立刻問道:『那有誰既能夠調伏身體又能調伏心呢?』象師告訴國王:『只有佛世尊既能調身,又能調心!』當時,光明王聽到佛的名字,心中震驚,汗毛豎立,便問散闍:『你所說的佛,是什麼種性所生?』
散闍答言。佛世尊者。二種性生。一者智慧。二者大悲。勤行六事。所謂六波羅蜜。功德智慧。悉具足已。號之為佛。既自能調。亦調眾生。王聞是已。悚然踴躍。
散闍回答:『二種種性能生佛世尊。一者智慧,二者大悲。精勤修行六種事業,就是所謂的六種波羅蜜。功德智慧圓滿具足,才稱之為佛,他既能調伏自我又能調伏眾生。』大王聽了這話,心中肅然起敬,踴躍歡喜。
即起入宮。洗浴香湯。更著新衣。上高閣上。四向作禮。於一切眾生起大悲心。燒香誓願。願我所有功德。回向佛道。我成佛已。自調其心。亦當調伏一切眾生。若以一眾生故。在於阿鼻地獄。住經一劫。有所益者。當入是獄。終不捨於菩提之心。
就起身入宮,用香水沐浴,換上新衣服,走上高樓,向四方分別作禮,對一切眾生生起大悲心,並燒香立下誓願:『願我所有的功德都回向佛道,我成佛後,不僅調伏自心,也能調伏一切眾生。如果為了那怕一個眾生能有所獲益,在阿鼻地獄中住上一個大劫,我也甘願下地獄,終不捨棄菩提心。』
作是誓已。六種震動。諸山大海。[跳-兆+叵] [跳-兆+我][ 發音:p□ w□。]踴沒。虛空之中。自然樂聲。無量諸天。作天妓樂。歌歎菩薩。而作是言。如汝所作。得佛不久。成佛道已。願度我等。我等於此清淨法會。亦應有分。
發完誓願,天地六種震動,所有高山大海,起伏震盪。虛空中自然發出天籟妙音,無數天人翩翩起舞奏響天樂。歌頌讚歎菩薩,並且說道:『像你這樣做,不久必成佛道,您成佛後,希望度化我們。我們在這清淨法會中,也應該享有同樣的緣分!』」
佛告諸比丘。欲知爾時白象吞鐵丸者。難陀是也。時象師者。舍利弗是也。光明王者。我身是也。我於爾時。見是象調順故。始發道心。求於佛道。爾時大會。聞佛苦行如是。有得四道果者。有發大道心者。有出家修道者。莫不歡喜。頂戴奉行。以是因緣。強志勇故。由小因緣能辦大事。懶惰懈怠。雖遇大緣。無所能成。是故行者。當勤精進趣向佛道。
佛告訴比丘們:「要知道當時吞鐵丸的白象,就是現在的難陀,當時的象師就是現在的舍利弗,當時的光明王就是現在的我。我在那時候,看到白象被調順的緣故才開始萌發道心,求取佛道。」當時與會大眾,聽到佛經歷這樣的苦行,有的得到了四道果,有的萌生菩提心,有的出家行道,無不歡喜,頂戴奉行。由於這種因緣,意志堅強勇猛的人,憑借小小的因緣也能辦成大事;而懶惰懈怠的人,即使遇到很大的因緣,也一無所成。所以,修行的人應當恆時精進,趣向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