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賢愚因緣經》

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蘇曼女十子緣品第四十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須達長者。末下小女。字曰蘇曼。面首端正。容貌最妙。其父憐愛。特於諸子。若遊行時。每將共去。於是長者。將至佛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須達長者最小的女兒,名叫蘇曼,面貌端正,容貌絕妙。須達長者對她特別憐愛,不同於其他孩子。如果出去遊觀時,總是將她帶著一起去。一次長者帶著蘇曼女前去佛的精舍。

其女見佛。情倍欣踴。願得好香。塗佛住室。斯女手中。有賓婆落。佛從索之。奉教便與。佛尋於上。書香種稷。還以與之。女共其父。還歸城裡。便行推買種種妙香。如佛所須。持詣祇洹。躬自搗磨。日日如是。

蘇曼女看到佛後,心情異常欣悅,心中便祈願能得到妙香塗敷佛陀的住室。蘇曼女的手中拿著一個賓婆落果,佛向她要,她奉教遞給佛。佛隨即在賓婆果上寫上各種香的名稱,交還給蘇曼女。蘇曼女與她父親一起返回城裡,便四處購買各種妙香。按照佛所需要的置辦,然後拿到祇洹精舍,親自動手搗磨,天天都是這樣。

時特叉利國王。遣其一兒。使到舍衛。初適他土。廣行觀看。漸漸展轉。復至精舍。見蘇曼女在中磨香。愛其姿容。欲得為妻。即往入城。啟波斯匿王。雲有此女。可適我意。願王見賜。勿違我志。

當時特叉利國王派遣他的一個兒子出使到舍衛國,國王的兒子剛到異國,到處觀賞他國風情,慢慢游賞,有一天走到祇洹精舍。看到蘇曼女在精舍中搗磨香料,便愛上了她的姿色美容,想娶她為妻。他馬上回到城中,告訴波斯匿王說:「有這樣一位女子,非常合我的心意,希望大王能將她賜予我,不要拒絕我。」

王問之曰。是誰家女。答言。是須達女。王言。卿自從索。吾不能知。復重啟王。王若相聽。當自求之。王言可爾。彼國王兒。發遣子弟。車乘眾物。先歸本國。唯留一象及己在後。

大王便問道:「她是誰家的女兒?」回答道:「是須達長者家的女兒。」於是大王說:「你自己去求吧,我不能管這件事。」王子再次啟請國王:「大王如果能開許,我就自己去求取她。」大王說:「可以!」於是那個王子命令手下,用車馬裝著物品先行回國,只把一頭大象和自己留在後面。

往至祇洹。搏蘇曼女。累騎而去。須達聞之。遣人追逐。像走駛速。不能及逮。即達本土。便用為婦。後遂懷妊。生卵十枚。卵後開敷。有十男兒。形貌姝好。與人有異。

他前往祇洹精舍,搶得蘇曼女,捆綁在象上飛馳而去。須達長者聽到消息後,趕忙派遣手下去追趕,然而大象跑得非常迅速,無法追到。王子回到本國,就娶了蘇曼女為妻。後來蘇曼女懷有身孕,產下十枚卵,卵後來破裂,生出十個男孩,形體相貌奇妙,與一般人大不相同。

年遂長大。勇健非凡。然喜畋獵。傷害物命。其母矜愍。教使莫爾。諸子白母。射獵之事。最為快樂。母今相遮。將為見憎。

十個孩子漸漸地長大,非常勇猛健壯非凡,然而喜愛打獵,傷害動物性命。他們的母親蘇曼女心懷憐憫,教導他們不要殺生。兒子們對母親說:「打獵最讓我們開心快活,母親現在遮止我們,是不是討厭我們呢?」

母復告言。吾愛汝等。是以相制。若當憎汝。終無此言。所以者何。夫殺生之罪。當入地獄。受諸苦惱。數千萬歲。常為鹿頭羊頭兔頭諸禽獸頭阿傍[ 阿傍:梵語。指地獄中鬼卒名。]獄卒之所獵射。無央數歲。雖思解脫。其何由乎。

蘇曼女對他們說:「我是因為愛你們,所以才要阻止你們。如果我討厭你們,就不會說這樣的話,為什麼呢?因為以殺生的罪業,來世將墮入地獄,在幾千萬年中受各種痛苦,一直被長著鹿頭、羊頭、兔頭等各種各樣禽獸頭的閻羅獄卒用箭射殺,經過數不盡的年月。那時即使想要解脫,又有什麼辦法呢?」

諸子白母。如母所說。為自出心。從他邊聞。母復告言。吾昔從佛。聞如此事。兒復問母。佛者何人。幸願具宣。

孩子們對母親說:「母親所說的這些話,是自己的心裡想的,還是從他人那裡聽說的呢?」蘇曼女告訴他們:「我以前在佛身邊,聽到這樣的道理。」孩子們又問母親:「佛是什麼人?希望母親能詳細地給我們說說!」

母告諸子。卿不聞乎。迦維羅衛淨飯王子。形相炳著。應為聖王。厭老病死。出家學道。願行成就。得無上果。巨身丈六。相好無比。三明六通。遐鑒無外。前知無窮。卻知無極。觀省三世。如掌中珠。

蘇曼女對孩子們說:「你們難道沒有聽說過嗎?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形相神采奕奕,本應成為轉輪聖王。但他厭倦生老病死之苦,於是出家學道,願行圓滿後,獲得了至高無上的佛果。身高丈六,相好無比,具足三明六通,對萬事萬物明鑒了達,了達過去法無窮。了知未來法無極,遍觀了知三世一切法,猶如觀察手掌中的寶珠一樣清晰。」

諸子聞之。心內欣然。因更問母。佛今近遠。為可見不。母便答言。今在舍衛。諸子啟母。求往覲佛。母即聽之。諸子同時。共詣舍衛。其祖須達。見之情悅。倍加愛念。將至祇洹。奉覲如來。

孩子們聽到這裡,心裡很是欣喜,於是又問母親:「佛現在離我們遠不遠?能否見到呢?」蘇曼女就告訴他們:「佛陀如今正在舍衛國。」孩子們便懇求母親讓他們前去拜見佛陀,母親便同意了。孩子們立即啟程,一起到達舍衛國,祖父須達長者見到他們後心情歡悅,倍加喜愛,帶著他們去祇洹精舍拜見如來。

諸子見佛。姿好形貌。踰前所聞。數千萬倍。五情[ 五情:指眾生之五根。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能生情識。]欣喜。不能自勝。佛因隨緣。為說妙法。十人俱時。得法眼淨。便復白佛。求索出家。佛問之曰。汝父母聽不。答言未咨。佛言。父母未聽。不得染化。

孩子們看到世尊莊嚴的相好,遠遠超出以前聽說的數千萬倍,身心欣悅,喜不自禁。佛便隨順根基而演說妙法。十個人同時證得法眼淨,於是又對佛請求,希望出家修道。佛問他們:「你們的父母同意嗎?」回答說:「還未曾與父母商議。」佛說:「既然父母還沒有同意,就不能出家。」

須達復言。斯是我孫。我得自在。我今放之。於理亦可。佛便允然。聽使為道。鬚髮自落。法衣在身。便成沙門。精勤大業。盡得羅漢。斯十比丘。甚相欽敬。行則俱進。住在同處。國中人民。莫不宗戴。

須達長者回復說:「他們是我的外孫,我有權力,現在我准許他們出家,理上也說得通。」佛就答應他們出家學道,當時他們鬚髮自然落下,法衣披身,便成為沙門。他們精勤道業,都證得羅漢果位,這十位比丘相互間十分要好,行則同行,一起居住,舍衛國的百姓們無不敬戴。

阿難白佛。此十比丘。有何福慶。生在貴家。容貌奇特。遭值世尊。盡於苦際。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出現於世。教化畢訖。而般涅槃。分佈舍利。起無量塔。時有一塔。朽故崩壞。有一老母。而修治之。有年少十人。偶見老母曰。何所施為。老母語言。斯是尊塔。功德彌弘。是以修補。慾望善果。

阿難問佛:「這十位比丘有什麼樣的福德?能投生在尊貴的家庭,容貌奇特,又遇到世尊,滅盡了三界之苦。」佛告訴阿難:「在九十一劫以前,有毗婆尸佛出現在世間,教化事業圓滿後,就趣入了涅槃,佛的舍利分佈到各地,建起無數的佛塔供奉。當時有一座塔因年久而衰朽崩壞,有一位老婦人進行修補。十個少年結伴同行時看見,詢問老婦人道:『你在做什麼呢?』老婦人回答說:『這是座尊貴的佛塔,功德廣大,所以進行修補,希望能得善果。』

年少歡喜。助共興功。所作已竟。誓為母子。其十年少。願共同生。從是已來。九十一劫。天上人中。恆為俱生。受福快樂。

少年們心中十分歡喜,就幫著老婦人一起來修補。修好後,這婦人與十位少年發願以後作母子,十位少年發願同生一處。從那時以來九十一劫中,無論轉生天上人間,十位少年總是同時出生,享受福果,快樂度日。

常有三事。勝於餘人。一者形體端正。二者眾所敬愛。三者恆得長壽。經爾許時。不墮三塗。今遇我世。沐浴清化。諸塵垢盡。咸逮應真。欲知爾時老母者。今蘇曼女是。爾時十年少者。今十羅漢是。

他們常在三個方面上勝過別人,一是形體端正;二是為大眾敬重愛戴;三是一直長壽。經過如此長的時間,沒有墮落過三惡趣。現在遇到我出世,沐浴清淨的教化,盡除了各種煩惱塵垢,都證得阿羅漢果。要知道當時的老婦人,就是現在的蘇曼女;當時的十位少年,就是現在的十位羅漢。」

佛說此時。其在大會。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者。發大乘意逮不退者。信受佛語。歡喜奉行。

佛說此法時,所有與會大眾,有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的,有發大乘心證得不退轉位的,信受佛語,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