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賢愚因緣經》

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檀膩羈緣品第三十九

[ 羈:j□。原文為(革+奇),通羈。]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國內。有婆羅門名賓頭盧埵闍。其婦醜惡。兩眼復青。純有七女。無有男兒。家自貧困。諸女亦窮。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舍衛國中有一位名叫賓頭盧埵闍的婆羅門,他的妻子相貌醜惡,兩眼發青,只有七個女兒沒有兒子。家境向來貧寒,女兒們的婆家也都很窮。

婦性弊惡。恆罵其夫。女等更互來求所須。比來[ 大正藏為:未。]稱給。嗔目涕哭。其七女夫?[ ?:zh□n。]集其捨。承待供給。恐失其意。田有熟谷。未見踐治。從他借牛。將往踐之。

婆羅門婦性情惡劣,時常辱罵丈夫。女兒們也一個接一個地回來討要所需,一旦不能如意供給,就瞪著眼睛大哭小叫。七個女婿一齊住到丈人家裡,讓丈人侍候供給,丈人惟恐違背了他們的心意。田間的穀物已成熟,還沒有收穫,就向別人家借牛,準備去收割。

守牛不謹。於澤亡失。時婆羅門。坐自思惟。我種何罪。酸毒兼至。內為惡婦所罵。七女所切。女夫來集。無以承當。復失他牛。不知所在。廣行推覓。形疲心勞。愁悶惱悸[ 悸:ji 指驚懼。]。

由於沒有謹慎地看守耕牛,牛在曠野中走失了。婆羅門悶坐在那裡暗自思惟:「我以前造下什麼罪過,辛酸痛苦的事一起到來,在家裡被惡婦辱罵,被七個女兒所逼,女婿也跑來投靠,真沒辦法負擔。又丟了別人的牛,不知去向。」他四處打聽尋找,身心疲憊不堪,愁悶苦惱內心驚懼。

偶到林中。值見如來坐於樹下。諸根寂定。靜然安樂。時婆羅門。以杖拄頰。久住觀之。便生此念。瞿曇沙門。今最安樂。無有惡婦罵詈[ 詈:li 指罵;責備。]斗諍。諸女熬惱。貧女夫等。煩損愁苦。又復無有田中熟谷。不借他牛。無有失憂。

恰好走到樹林裡,遇見佛在樹下禪坐,諸根寂定,寧靜安樂。當時婆羅門用手杖托住臉頰駐足觀看良久,心中暗自想道:「瞿曇沙門現今最為安樂,沒有惡毒的婦人辱罵爭鬥,也沒有女兒們的損惱,沒有貧窮女婿們帶來的煩惱愁苦,更不用操心田間成熟的穀物,也不用借用別人的耕牛,更沒有丟失的憂慮。」

佛知其心。便語之曰。如汝所念。如我今者。靜無眾患。實無惡婦咒詛罵詈。無有七女熬惱於我。亦無女夫競集我家。亦復不憂田中熟谷。不借他牛。無有亡憂。

佛洞曉他的心思,就對他說:「就像你想的一樣,我現在心地寧靜沒有任何憂患,確實沒有惡婦惡語相加,也沒有七個女兒讓我苦惱,也沒有女婿們聚集在家中,更不必為田間的熟谷擔憂,也無須借用他人耕牛,也沒有丟失牛的憂慮。」

佛告之曰。欲出家不。即白佛言。如我今者觀家如塚[ 塚:zh□n□ 指墳墓。]。婦女眾緣。如處怨賊。世尊慈愍。聽出家者。甚適鄙願。佛即告曰。善來比丘。鬚髮自墮。身所著衣。變成袈裟。

佛接著對婆羅門說:「你願意出家嗎?」婆羅門對佛說:「現在我看自己的家如同墳墓,在那些女人中生活就如與怨賊共處。世尊慈悲,讓我出家,非常合我的心意。」佛說道:「善來比丘!」於是他鬚髮自落,身上所穿的衣服變成袈裟。

佛為說法。即於坐處諸垢永盡。成阿羅漢。阿難聞之。歎言善哉。如來權導實難思議。此婆羅門。宿種何慶得離眾患。獲茲善利。猶如淨□易染為色。

佛為他演說佛法,他當場便盡除了一切煩惱,成就阿羅漢果。阿難聽到這事,感歎道:「善哉!如來的隨機教導,實在難以思議,這婆羅門宿世有何善根,以至於脫離眾患,得到這樣的善報,彷彿一塊乾淨的棉布容易染上顏色一般?」

佛告阿難。此婆羅門。非但今日蒙我恩澤離苦獲安。過去世時。亦賴我恩。得免眾厄。復獲安快。阿難白佛。不審世尊。過去世時。雲何免救令其脫苦。佛告阿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說。阿難白佛。諾當善聽。

佛告訴阿難:「這婆羅門不但今日蒙受我的恩澤,脫離苦海獲得安樂,在過去世也依靠我的恩澤而得以免卻種種禍患,獲得安樂。」阿難對佛說:「不知世尊過去世時如何解救他脫離苦難呢?」佛告阿難:「諦聽,諦聽,仔細思量,我會為你詳細宣說。」阿難對佛說:「是的,我一定善聽。」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阿僧祇劫。有大國王。名阿波羅提目伽。(此言端正。)治以道化。不枉人民。時王國中。有婆羅門。名檀膩羈[ 羈:龍藏為:(革+奇)]。家理空貧。食不充口。少有熟谷。不能治之。從他借牛。將往踐治。踐谷已竟。驅牛還主。驅到他門。忘不囑付。於是還歸。

佛告訴阿難:「過去久遠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大國王名叫阿波羅提目伽(漢語:「端正」),以道德治理國家,從不冤枉百姓。當時他的國家中有一位婆羅門,名叫檀膩羈,家中一貧如洗,食不餬口。田裡略有些成熟的穀物,不能夠收割,向別人借了牛前去收割,收割完穀物,就把牛趕去還給主人。趕到人家的門口,卻忘記與牛主人招呼便自行回去了。

牛主雖見。謂用未竟。復不收攝。二家詳棄。遂失其牛。後往從索。言已還汝。共相欺冒。爾時牛主。將檀膩羈。詣王責牛。適出到外。值見王家牧馬之人。時馬逸走。喚檀膩羈為我遮馬。時檀膩羈。下手得石。持用擲之。偶值馬腳。當手即折。馬吏復捉。亦共詣王。

牛主人雖然看到了牛,卻以為婆羅門還沒用完,也沒有趕牛入圈,兩家人都撒手不管,便丟失了那頭牛。後來牛主人去要牛,他說已經歸還了,互相抵賴爭論,於是牛主就帶著檀膩羈到國王處評議償還。剛走到外面,遇上王家牧馬的公差,那御馬逃走,公差就呼喚檀膩羈:『給我攔一下馬。』檀膩羈順手撿了一塊石頭向馬扔過去,正中馬腿,當即馬腿折斷。公差也抓住檀膩羈,與牛主人一齊去向國王告狀。

次復前行。到深水邊。不知渡處。值一木工。口銜斫[ 斫:zhuo 指砍;斫;削。]斤。褰[ 褰:qi□n 指撩起,用手提起。]衣垂越。時檀膩羈。問彼人曰。何處可渡。彼人應聲答渡處所。其口已開。斫斤墮水。求覓不得復來捉之。共將詣王。

接著又來到了深水邊,不知道哪裡可以渡河。碰見一個木匠,用嘴銜著斧子,正斂衣涉水,檀膩羈向那人問道:『哪裡可以渡河?』木匠正要回答,剛開口,銜著的斧子就掉進了河裡,四處打撈也找不到。於是也抓住檀膩羈一道來見國王。

時檀膩羈。為諸債主。所見催逼。加復飢渴便於道次。從沽酒家。乞少白酒。酒家憐愍。即便丐[ 丐:gai,給與。]與。得他酒已。上床飲之。不意被下有小兒臥。飲酒比竟壓令腹潰。爾時兒母。復捉不放。汝之無道。枉殺我兒。並共持著。

檀膩羈被眾多債主催逼賠償,兼以飢渴交加,就去路旁的酒肆裡討一點白酒。酒家憐愍他,便給一點,他得酒後坐到床座上去喝。不料床褥下有個小兒正在睡覺,沒飲酒完又壓破了小孩的肚子。小孩的母親也揪住了檀膩羈,說他太沒人性,無辜殺害我的孩子,一齊把他捉住。

將詣王宮。到一牆邊。內自思惟。我之不幸。眾過橫集。若至王所。儻能殺我。我今逃之。或可得脫。作是念已。自擲趒牆。不意牆後。有織老公。身墮其上。老公即死。時織公兒。復捉得之。便與眾人。共將詣王。

快要臨近王宮,走到一堵牆邊上,檀膩羈暗想:我實在是不幸,禍不單行,如果到國王那裡,可能會拿我問罪處斬,我現在逃走,也許能逃得一命。想到這裡,他就翻牆跳走。不料牆下有一位織布老人,檀膩羈正落在他身上,老人當即死亡。老織布工的兒子又把檀膩羈捉住,和檀膩羈的許多債主一起把他押去面見國王。

次復前行。見有一雉[ 雉:zhi 指鳥名。通稱野雞。]住在樹上。遙問之曰。汝檀膩羈。今欲那去。即以上緣向雉說之。雉復報言。汝到彼所。為我白王。我在餘樹。鳴聲不快。若在此樹。鳴聲哀好。何緣乃爾。汝可語王。為我問之。

又往前走,見到一隻雉雞住在樹上,雉雞遠遠發問:『檀膩羈,你現在去哪兒呀?』檀膩羈就把前邊發生的事告訴它。雉雞說:『你到了國王那裡,請替我向國王詢問:我在其他樹上鳴叫的聲音不動聽,而在這棵樹上鳴聲卻宛轉悠揚,這是什麼緣故?你如果見了國王,請為我請教。』

次見毒蛇。蛇復問之。汝檀膩羈。今欲何至。即以上事。具向蛇說。蛇復報言。汝到王所。為我白王。我常晨朝。初出穴時。身體柔軟。無有眾痛。暮還入時。身粗強痛。礙孔難前。時檀膩羈。亦受其囑。

又遇見一條毒蛇,蛇也問他:『檀膩羈,你現在要去哪兒?』他就把前邊發生的事告訴了蛇。蛇又說:『你到國王那裡,替我向國王詢問:我每天早晨爬出洞穴時身體柔軟,什麼疼痛也沒有。可是晚上爬回洞穴時,身體臃腫,疼得厲害,甚至很難通過洞口。』檀膩羈也接受了它的囑托。

復見母人。而問之言。汝欲何趣。復以上事。盡向說之。母人報曰。汝到王所。為我白王。不知何故。我向夫家。思父母捨。父母捨住。思念夫家。亦受其囑。

接著又遇上一個婦人,婦人也問他:『你要到哪去?』他就把前邊發生的事告訴了她。婦人說:『你到國王那裡請為我向國王詢問: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到丈夫家就思念父母家,回娘家住時又想念丈夫家。』檀膩羈也答應下來。

時諸債主。咸共圍守。將至王所。爾時牛主。前白王言。此檀膩羈從我借牛雲用踐谷。不還見付失我牛去。我從索牛。不肯償我。王問之曰。何不還牛。檀膩羈曰。我實貧困。熟谷在田。彼有恩意。以牛借我。我用踐訖。驅還歸主。主亦見之。雖不口付。牛在其門。我空歸家。不知彼牛竟雲何失。

債主們四周圍繞看守著檀膩羈來到國王面前,牛主人上前稟告國王:『這人借了我的牛,說是用來收谷,但他不親自交還,把我的牛搞丟了。我向他索要,卻不肯賠償我。』國王問檀膩羈:『為什麼不把牛歸還主人?』檀膩羈回答:『我家境確實貧困,田裡的穀物熟了,他好心把牛借給我去收割,我用完後就把牛趕回去,歸還給他。牛主人也親眼見到,雖然我嘴上沒有交代,但牛放在他家門前,我空手回家,不曉得為什麼那牛竟然失蹤了。』

王語彼人。卿等二人。俱為不是。由檀膩羈口不付汝。當截其舌。由卿見牛不自收攝。當挑汝眼。彼人白王。請棄此牛。不樂剜眼截他舌也。即聽和解。

國王對那人說:『你們二個都有過錯,因為檀膩羈嘴上沒有交代,應該截去他的舌頭;因為你看到了牛卻自己不收回,應該剜掉你的眼睛。』牛主人對國王說:『請不要管這牛的事了,我可不願挖出眼睛和截去他人的舌頭。』於是國王就同意了他們和解。

馬吏復言。彼之無道。折我馬腳。王便為問檀膩羈言。此王家馬。汝何以輒打折其腳。跪白王言。債主將我。從道而來。彼人喚我。令遮王馬。馬奔叵御。下手得石捉而擲之。誤折馬腳。非故爾也。王語馬吏。由汝喚他。當截汝舌。由彼打馬。當截其手。馬吏白王。自當備馬。勿得行刑。各共和解。

牧馬的公差又說:『這人無理,打斷了我的馬腿。』國王就對檀膩羈說:『這是王家的馬,你為什麼擅自打斷它的腿?』檀膩羈跪著對國王說:『債主押著我從路上走來,這人招呼我,讓我攔住御馬。這馬跑得正急,難以駕馭,我順手就拾起一塊石頭扔過去,沒料到卻把馬腿打斷了,我並不是故意的。』國王就對公差說:『是你招呼他,應該斬去你的舌頭;他打傷了馬,應該砍掉他的手。』公差啟稟國王:『我還是自己賠償馬吧,請不要動刑。』兩人也和解了。

木工復前雲。檀膩羈。失我斫斤。王即問言。汝復何以失他斫斤。跪白王言。我問渡處。彼便答我。口中斫斤。失墮渠水。求覓不得。實不故爾。王語木工。由汝喚故。當截其舌。擔物之法。禮當用手。由卿口銜致使墮水。今當打汝前兩齒折。木工聞是。前白王言。寧棄斫斤。莫行此罰。各共和解。

又有木匠上前說道:『檀膩羈弄丟了我的斧子。』國王就問:『你為什麼又弄丟了他的斧子?』檀膩羈跪著回稟國王:『我問他何處可以渡河,他便回答我,結果嘴裡銜著的斧子就掉進了水裡,再也找不到了,實在不是故意的。』國王對木匠說:『因為他招呼你,應該斬斷他的舌頭;而拿東西的正當方法是用手,你卻用嘴叼著,以致斧子掉進水裡,應該打落你的兩顆門牙。』木工聽了這話就對國王說:『我寧可不要斧子了,請不要做這樣的處罰。』兩人也和解了。

時酒家母。復牽白王。王問檀膩羈。何以乃爾枉殺他兒。跪白王言。債主逼我。加復飢渴。彼乞少酒。上床飲之。不意被下有臥小兒。飲酒已訖。兒已命終。非臣所樂。唯願大王。當見恕察。

酒家主婦又扯著檀膩羈向國王告狀。國王就問檀膩羈:『為什麼平白無故地殺害人家的孩子?』檀膩羈說:『債主們逼迫我,我又饑又渴,就向她家討了少許酒,坐在床座上喝,不曾想到被褥下躺著一個小孩,等我喝完酒,小孩已經死了,並非我故意加害,懇請大王體察實情寬恕我。』

王告母人。汝捨沽酒。眾客猥多。何以臥兒置於坐處。覆令不現。汝今二人。俱有過罪。汝兒已死。以檀膩羈。與汝作婿。令還有兒。乃放使去。爾時母人。便叩頭曰。我兒已死。聽各和解。我不用此餓婆羅門用作夫也。於是各了。自得和解。

國王就對那母親說:『你家開店賣酒,客人雜亂眾多,為什麼把兒子放在眾人常坐的地方,又蓋上被子讓人看不到?你們兩個人都有過錯,你孩子死了,就讓檀膩羈作你的丈夫,直到你有了孩子,才能讓檀膩羈離開。』那婦人磕頭說:『我孩子已經死了,希望讓我們和解,我才不要這窮酸的婆羅門來作我丈夫。』於是檀膩羈和這婦人也和解了。

時織工兒。復前白王。此人狂暴。躡殺我公。王問言曰。汝以何故。枉殺他父。檀膩羈曰。眾債逼我。我甚惶怖。趒牆逃走。偶墮其上。實非所樂。王語彼人。二俱不是。卿父已死。以檀膩羈。與汝作公。其人白王。父已死了。我終不用此婆羅門以為父也。聽各共解。王便聽之。

織布工的兒子又上前對國王說:『此人狠毒凶殘,踩死了我的父親。』國王問話:『你為什麼平白無故踩死人家的父親?』檀膩羈回答:『眾位債主逼迫著我,我很害怕,翻牆想要逃跑,正好摔在他父親身上,確實不是故意的。』國王對織布工的兒子說:『雙方都有不對的地方,你父親死了,就讓檀膩羈作你的父親。』那人回稟國王:『我父親已經死了,我絕不用這婆羅門來作我父親,希望允許我們和解。』國王便同意了。

時檀膩羈。身事都了。欣踴無量。故在王前。見二母人。共諍一兒。詣王相言。時王明黠[ 黠xia 聰慧;機敏。]。以智權計。語二母人。今唯一兒。二母名之。聽汝二人。各挽一手。誰能得者。即是其子。其非母者。於兒無慈。盡力頓牽。不恐傷損。所生母者。於兒慈深。隨從愛護。不忍抴挽。

這時檀膩羈的官司全都了結了,無限欣喜,所以依然留在國王面前。見到兩個婦女為爭奪一個兒子,來請國王裁決。國王聰慧機敏,通過智慧觀察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對兩個母親說:『現在只有一個孩子,卻有兩個母親要認領他。現在讓你們兩人各自拉住孩子的一隻手,誰能把孩子拉過去,孩子就是她的。』那不是生母的女人對孩子不知憐惜,使盡全力拉扯,不在乎會傷害到孩子;生母對孩子十分慈憫愛護,不忍心用力拉扯。

王監真偽。語出力者。實非汝子。強謀他兒。今於王前。道汝事實。即向王首。我審虛妄。枉名他兒。大王聰聖。幸恕虛過。兒還其母。各爾放去。

國王於是鑒別了真假,就對用力拉扯孩子的女人說:『這確實不是你的孩子,為什麼你要那麼強佔別人的孩子?現在在國王面前,老實交代是怎麼一回事。』那婦人向國王自首道:『我實在是腦筋糊塗,認錯了人家的孩子。』國王寬厚開明,施恩饒恕了這婦人。孩子歸其生母,讓她們一一離去。

復有二人。共諍白□。詣王紛紜。王復以智。如上斷之。時檀膩羈。便白王言。此諸債主。將我來時。於彼道邊。有一毒蛇。慇勤倩我。寄意白王。不知何故。從穴出時。柔軟便易。還入穴時。妨礙苦痛。我不自知何緣有是。

接著又有兩人為爭奪一塊白布而在國王面前爭執不休,國王又憑著機智像上一個案件一樣做了裁決。這時檀膩羈對國王說:『那些債主帶我來見您時,在道路旁遇到一條毒蛇,它再三懇求我來請教國王:不知是什麼原因,它從洞穴中出來時身體柔軟靈便,返回洞穴時身體阻礙痛苦,自己實在不能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王答之言。所以然者。從穴出時。無有眾惱。心情和柔。身亦如是。蛇由在外。鳥獸諸事。觸嬈其身。嗔恚隆盛。身便粗大。是以入時。礙穴難前。卿可語之。若汝在外。持心不嗔。如初出時則無此患。

國王告訴他:『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它從洞穴中爬出來時沒有任何煩惱,心情柔和,身子也是一樣;蛇在外邊被鳥獸等事端觸惱,嗔恨心熾盛,身體就變得粗大,所以進入洞穴時,就被洞口阻礙難以通過。你可以告訴它:在外邊需護持自心不生嗔恨,就像剛出洞穴時一樣,就不會再有這樣的痛苦了。』

復白王言。道見女人。倩我白王。我在夫家。念父母捨。若在父捨。復念夫家。不知所以。何緣乃爾。王復答言。卿可語之。由汝邪心。於父母捨更畜傍婿。汝在夫家念彼傍人。至彼小厭。還念正婿。是以爾耳。卿可語之。汝若持心。捨邪就正則無此患。

檀膩羈又對國王說:『路上曾遇見一個女人,央求我請問國王:她在丈夫家裡思念父母家,倘若在父母家又會思念丈夫家,不知什麼原因會這樣。』國王又告訴他:『可以這樣轉告她:因為你心地不正,在父母家時又有了外遇,你在丈夫家時就想念在父母家的情人;等到與情人相會感到厭倦後,又思念自己的丈夫,所以才會這樣。你可以對她說:你如果能護持自心,捨棄邪行、恪守婦道就不會有這樣的苦惱。』

又白王言。道邊樹上。見有一雉。倩我白王。我在餘樹。鳴聲不好。若在此樹。鳴聲哀和。不知其故何緣如是。王告彼人。所以爾者。由彼樹下有大釜金。是以於上。鳴聲哀好。餘處無金。是以住上。音聲不好。

檀膩羈又對國王說:『路邊的樹上有一隻雉雞,央求我請教國王:『我在其他樹上鳴叫聲不動聽,就在這株樹上,叫聲卻婉轉優美,不知道這是因為什麼緣故。』國王告訴他:『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棵樹下面藏有一釜黃金,所以在這樹上叫聲特別美妙;其他地方沒有藏金,所以在其他樹上叫聲就大為遜色。』

王告檀膩羈。卿之多過。吾已釋汝。汝家貧窮困苦理極。樹下釜金。應是我有。就用與汝。卿到可掘取。奉受用王教。一一答報。掘取彼金。貿易田業。一切所須。皆無乏少。便為富人。盡世快樂。

國王對檀膩羈說:『你的許多過失我已經為你開解,你家困苦,一貧如洗,那棵樹下的一釜黃金,應歸我所有,現在把它送給你。你可以把它挖出來。』檀膩羈按照國王的指示一一告訴了女人、蛇和鳥,又挖出了那釜黃金,經商務農,需要的東西再不缺少,於是變成了富翁,一輩子幸福快樂。」

佛告阿難。爾時大王。阿婆羅提目佉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爾時婆羅門檀膩羈者。今婆羅門賓頭盧埵闍是。我往昔時。免其眾厄。施以珍寶。令其快樂。吾今成佛。復拔彼苦。施以無盡法藏寶財。尊者阿難。及諸眾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告訴阿難:「當時的那位阿婆羅提目佉國王,並不是別人,就是現在的我;當時的婆羅門檀膩羈,就是現在的婆羅門賓頭盧埵闍。我在過去免除了他的種種災難,施以珍寶,令其快樂。現在我成佛後,又解除他的苦難,送給他無盡法藏財寶。」尊者阿難及與會大眾,聞佛所說,歡喜地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