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佛在王舍城鷲峰山。
與無量菩薩及持咒仙大賢梵王地神等俱。說咒法。
時執金剛從座而起。頂禮佛足而作是言。
我今樂說持咒律法。復願世尊諸大賢等。各說其要。
示現一切誦持咒輩。
復作是言唯願世尊聽我所說。佛告執金剛曰。汝大威德內蘊慈悲。
能發此言樂說妙法。必大利益聽汝所說。
我等眾會皆隨汝所說之法。時執金剛言。
世尊若有善男女人。誦咒法樂欲成驗者。
此人第一必須精進所受持咒。
須知供養佛塔尊像及本咒神。然隨其力分恒為供養無隔斷心。
於三寶前發露懺悔要期乞願。
以此功德迴向一切有情。願令離苦。發此語已洗手合掌。
於尊像前。茅草上胡跪而坐。
口言唯願十方諸佛菩薩持咒神等。哀愍念我(某甲)今欲樂。
其咒法神。所成其靈驗。若我於此能成法者。
願見成相。若不能成。復見不成之相。
作此願已至心念誦。所成法中。或根本咒或心等百八遍。
即於座上便取眠寐。
夢中若供養佛法師僧善友父母。或見身著淨白衣莊飾身首。
或見河海大山樓閣殿堂。或見諸人與繒絞。
又乘象馬牛等。或得刀鉾鉞斧弓箭銅輪鉤索。
或見他授與白淨衣服花鬘瓔珞。
或見共國王大臣長者談說善言。
或見端嚴女人手持幢蓋花瓶。或見戟叉自手執持。
或昇師子高座自餘座等。或見身首出血。
若見如此事相等事。當知我今能成此法。或於夢中。
若見彩畫尊容諸神形像凋落毀壞。
或見父母憂愁悲泣。或見裸形外道。或見自身無衣。
或見惡業人旃陀羅等牽挽。或見行污穢之處。
或見大水涸竭。或見食時失度。
或見身分手足垢穢臭氣或見驚怖惶走。或見自拔頭髮。
或見蛇蠍鼠狼等。或見落坑傷損。若見如是事相。
當知彼人於此咒法有大障難。難可得成。
此善男子等必欲愛樂受持成驗者。
勤加精進不得散亂。莫生疲怠之心。
一一時中誦持不得廢闕。常懷慈心。遠離色欲修習淨行。
洗浴清潔調和柔軟。善學方法須入咒壇。
為求大果斷邪言一切戲論等語。
憐愍孤弱貧窮老少。資助愛念猶如赤子。衣食知量。
同行知識互相勸發。於三寶處深生敬信。
聽聞正法如渴思漿。恒求智慧聽察善友。
其所咒壇法則。皆須明解毘那夜迦起障難相辟除方法。
亦須善學以火供養法。及獻非人食法。
迎喚發遣諸手印咒法等。又復須知居住之地。
或山間面水壇岸。或好花園林本不枯乾之處。
或一獨大樹下。或佛舍利塔中。
或清淨僧伽藍內。皆悉得住。
若有賊難婬女寡婦旃陀羅惡獸毒蛇之處。及作皮靴家。屠兒魁膾家。
養駝驢豬狗雞鷹遊獵之家。
亦不近塚間醫師外道家。如是等處。誦持咒者悉不應住。
復應須觀所住之處。水無蟲蟻。
飄落屍糞穢等物。青崖惡氣。亦不堪住。
應須遠離方求勝處。沙石流泉澗池滋茂。方可停居而作誦持。
外既清淨內亦貞明忍貪欲意深須捨離。
於諸瞋恚翻習慈忍。一切煩惱皆令降伏。
每日三時入於塔中。或於空野作法之處。
發露懺悔。於諸功德發生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願成佛心常不離口。前夜後夜精進思惟。
讀誦大乘微妙經典。受持咒壇法則。令不廢忘。
念大怒金剛王等誦咒。
發大歡躍觀尊形像如對目前。心樂修學。至心觀照誦咒文字。
令心眼見無常苦空無有堅實。不隨五欲境界。
氣息調柔勿令傾側。審作軌儀。若欲行起。
詳定舉足。誦咒文句字音體相。皆令分明。
若正誦咒時。有謦欬者須忍。
到頭到半或多或少。若其謦欬皆須從頭覆誦。世尊若咒師等。
能依是法修行。不久即得大威靈驗。
所有一切毘那夜迦等。不能作障。皆悉遠避。
若咒師等誦咒之時。言音不正字體遺漏。
口乾生澀常足謦欬。使其中間斷續咒音。
身不清潔。當爾之時即被毘那夜迦得便。
諸天善神不為衛護。或復遇大患疾災難。法不成驗。
如此非法。其咒師等不應作之。
唯以一心應茅草上。結跏趺坐至誠誦咒。內懷慈悲。
志心不令想念。我為一切眾生作此法事。
一坐誦至身不疲困。任起行道供養讀經。
讚禮世尊。如上所說一切時中。應皆悉如是。
爾時世尊讚言。善哉善哉汝執金剛。能說如是。
護持讀誦咒者。示其所要微妙咒律。
時執金剛復作是言。我今欲說供本咒神王等法。
其持咒人先須依法浴身。不得散亂。思念本咒神等。
即五體投地。頂禮發大信心。我所求法。
皆承大神威力加被。讀誦其咒令心起想。
向南結金剛罥索印或佛頂印。即大瞋怒心。
以默誦大金剛罥索咒。
o.m va jra paa `se hrii.h
唵(一) 跋 折羅(二) 跛(引) 勢(三) 訶唎(二合引)(四)
若結佛頂印即誦此咒。
o.m ga ga naa ma ra huu.m
唵(一) 揭 揭 那(引)(二) 麼 羅(三) [合*牛](長呼)(四)
向南想法事已。次復想西。
心念結金剛幡印。以瞋怒默誦咒念言。我今結西方界咒曰。
o.m ta luu.m gni ra .t
唵(一) 多 楞央 祇你(二合) 羅 吒(半音呼)
次想北方。結金剛摧碎印。誦咒准前念。
o.m hrii.m va jra kaa li ma .t
唵(一) 呵唎(二合) 跋 折囉 迦(引) 利 麼 吒(半音呼)
次想東方。結金剛峰印。准前誦咒念言。
結東方界咒曰。
o.m va jra `si kha ri ru ma .t
唵(一) 跋 折囉(二合) 施 佉 唎 嚧 麼 吒(半音呼)
作此法已。即成四方界。然須起坐。
思念本咒延請咒神。手執香爐燒香供養。
想我今依呼住大威神德。以身投地禮拜。思念本咒。
取淨水灑散身上。安坐手著胸間。默誦搯珠。
未困之間疲倦。任起以取香花供養。
欲出門時一心誦咒。若有散亂。
其時一切毘那夜迦鬼神等作念設計。令其咒師心亂使法不成。
即以化作異色花異香。令其咒師心動愛樂。
不應歡愛。呵而捨去。心常誦念本咒神等。
行住坐臥不得廢忘。
世尊此人常被毘那夜迦隨身覓便。若不依法即作障難。
依法順行無能得便。我等執金剛執持神杵。
常為衛護早成法驗。非法不順我等捨離。
諸魔毘那夜迦神等所持。或風入身。多懷瞋心起慳貪癡。
若不治之乃至致死。若後生悔依法順行。
亦能降伏諸魔惡鬼毘那夜迦等。
佛告如是如是如汝所言。無有虛說。如此應順咒法成就。
爾時觀自在菩薩。從座而起作如是言。
世尊若復有人愛護身命。欲成證入法驗者。
其咒師皆應斷除諸惡事業。
不觀女色身首相好若見露形。亦不顧視先惡緣處。不應思念。
繫心一緣常念三寶大威神力。常住實相。
世間有為之法皆是無常苦空無我。
一心安住誦本咒法則。不令散亂。正觀質直勿攀妄想。
及轉讀大乘甚深微妙經典。
勤心供養佛法眾僧。及造俱胝塔像等形。令無空過。
若能如是順行。
此善男子不久即成大驗無有鬼神能作其障難。爾時大梵天王。
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我常觀見誦持法門求成就者。
何為氣力衰弱多饒眠睡。不喫飲食身首劣弱。
懈怠懶惰被病所惱。多生瞋恚耽著色欲。
於自觀處生非法想。貪無厭足常懷疑心。
已獲微妙祕密之法而不順行。
廣求餘咒互相談說問答是非。復作是言何人等輩持咒得驗。
何咒能成。誰復願滿。何方何地誦持成驗。
世尊何為如是之人空度時節。次復有人。
苦求學行如是等咒法。暫時精進後生退心。
毀佛淨戒為僧知事。我見思念惡業。
不應行事而強自作。不應食者而復食之。
世尊是一切眾聖之良緣。開人天路之導師。
示正業因令得妙果。唯願憐愍饒益人天為我說之。
爾時世尊告梵天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大梵當知。
若人欲求學持咒。未能深心發大菩提。
於大乘中猶懷疑惑。受咒法本不從師受。
文字句雜亂常見聞讀誦微妙祕密者。而無所知。
不依時節誦咒作法。其咒法壇法元未明解。
此人何等。喻從母胎生而無兩目。
轉執即暗行於非法。咒中方法一不知解。
以著無明顛倒我故。發愚癡言。謂稱其智明解諸法。
大梵若此咒師。作此咒法作是念時。
有毘那夜迦名金剛奮迅。即隨此人為作留難。
令身不安咒法不成。大梵若其咒師洗浴身時。
不依法則結印誦咒。不念本神不灑散水。
有毘那夜迦名同須。便即被損害。
若咒師但被毘那夜迦障損害者。
氣力衰弱多饒眠睡作法想起疑惑心。懈怠不勤病苦所惱。何以故。
但由咒師不專心故。
多求無厭不修行故大梵若如是者。作何等法應能除滅。誦持咒者。
方求明解咒法闍梨。建立壇法須入其中。
四印法中學受一印。其阿闍梨與灌頂已。
然後或經像前。以烏麻及蘇誦咒一百八遍。
用燒火中即毘那夜迦皆悉除散。
大梵入壇受法有大勢力。若咒所持之法猶未具解。
無菩提心不敬福田。不知毘那夜迦。輒作大法誦咒供養。
復有諸人自未入壇。
未供養阿闍梨未受印法。轉更教他此祕密法。作如是言。
其咒有如是神力等。如是鬼神當用此法。
縛治呼喚發遣。及教造壇諸地印等。令其禁問。
汝若如是即笑即哭。咒神復有如是使者。
大梵此輩諸人以無知故。作其教師雖讀文字。
未解義理幽妙法門軌儀。發趣教說。餘人作此法。如是之人。
復有毘那夜迦名曰利吒橫羅之所執持。多生災難心不暫定。
大梵若有如是障難。應復須入蓮華法壇會中。
於阿闍梨所受灌頂法能如是者。毘那夜迦方得除遣。
大梵於我法中。復有沙門之輩。
未知咒法微妙軌範。於尊師所清淨尸羅。心懷輕慢互相非斥。
在寺求尊自為貢高。或嫌佛教誹謗正法。
大梵當知如此人等。
浪為輕慢我淨法故即有毘那夜迦名曰能障。
之所執持廣造諸惡而無厭患。若欲遣除須造俱胝塔像。於尊師胡跪。
重受禁約要期。亦須入蓮花壇內得灌頂。
以其所執者方可除滅。
所求學問誦持法易成就。
爾時堅牢地神從地涌出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咒師云何護淨身心。
云何經行。以何得知應行不行。
世尊咒師以何時節須誦其咒。云何知正誦咒時。
唯願如來慈悲為說。爾時佛告地神言。
汝今善聽咒師應行法則。若欲受持一切咒法。
要須心深敬信生慇重。捨離邪心不善之法。
乃至掉笑諦思作念。應行四種淨行。何等為四。一謂身淨行。
二口淨行。三意淨行。四水食淨行。
身口意行是為內淨。外淨行者。若咒師浴身入水之時。
先著浴衣思念此咒。揩摩身體咒曰。
o.m dhu pi dhu pi kaa ya dhu pi pra
唵(一) 度 卑 度 卑(二) 迦(引) 耶 度 卑(三) 缽囉(二合)
jvaa li ti svaa haa
闍跋(二合) 利 你 莎 訶(四)
然洗身首。以甎石揩腳足。即取土分作三分。
以左手握取一分。誦此咒曰。
o.m bhu.h jva la huu.m
唵 部 闍跋(二合) 羅 [合*牛]
心誦咒洗下身分次取第二分心誦咒。
用洗腳洗手淨已。次取第三分誦咒。用洗頭已。
誦前咒以水灑身上。更兩掌滿盛淨水。
復誦前咒表本心言。是水奉本咒神。著新淨衣。
隨其力分以取香花。供養諸佛如來一切賢聖。
發露懺悔我今此身奉施三寶。依如上說。
以真信心作法誦咒。
端坐一心至不疲倦若困之時任意起行道乞求食飲得食飲已用誦此咒。咒食然後分喫咒曰。
na ma.h sa rva bu ddhaa bo dhi sa tva naa.m o.m
那 麼 薩 婆 菩 陀 菩 提 薩 埵 南 唵
va la.m da de te jo maa ri ni svaa haa
婆 覽 陀 帝 底 誓 摩(引) 利 你 莎 訶
誦咒三遍已。先捻少許獻本咒神。然自足食。
洗缽淨口已。准前洗浴還入道場。
供養懺悔讀誦經典。然坐誦咒至不疲困。
身倦任起行道。至暮亦然。誦咒若困。行道供養諸佛菩薩。
禮拜讚歎。若欲眠右脅而臥。
觀身無常無我終是苦空不淨皮骨假合成就。
誦念此咒而入睡眠咒曰。
o.m va jra `sa ni huu.m
唵 跋 折羅(二合) 賒 你 吽(長呼)
若誦此咒。一切惡夢皆悉消滅。
善神衛護早得法驗。如是淨行時節軌儀。
爾時地神復白佛言。世尊咒師誦持法教之時。
夢想云何得知法驗善惡之事。佛告地神言。若咒師等。
愛樂受持誦念咒法。日夜精進無懈退心。
其人若眠寐。其於夢中。若見童男童女裝飾嚴好。
或見父母兄弟姊妹形容。
當知咒神迴視於我。若見前男女等執持香花飲食果味等物。
當知咒神親附於我。
若見己身莊飾白淨衣服。當作是念咒神慈護於我。即須勤加精進。
若夢見前男女等。
執持高幢幡蓋瓔珞頭冠螺貝刀等。當知咒法成驗在近。
若見沙門前男女等。供養三寶奉施行檀。
或在花林伽藍塔中。當作是念我今已蒙咒神攝受。
若見登山昇高樓閣師子之座。欲踴虛空。
當作是念我今法驗極近。若見坐在山峰。
或在師子座上。乘騎師子白象等。頭帶天冠。處中為尊。
諸人欽敬。見此相已大法驗。地神當知。
咒師等輩善知名相如是。若於夢見屠兒。
魁膾旃陀羅。裸形外道。尼犍子。孝子被髮。
己身無衣。驚恐走怖。手執不淨。握持熟肉魚等。
喫食胡麻滓。墮落深坑。象馬所成武。
當知有毘那夜迦等。名金剛瞋怒作其障難。
若欲遣除如上所說壇法印等作之。
復誦此咒一百八遍。即成護身。得除障難自然見夢。
見眾善相咒曰。
o.m va jra da ra ha na ma tha bha
唵 跋 折羅(二合) 那 羅 訶 那 麼 他 盤
rja ra .na huu.m pha .t
闍 囉 拏 [合*牛] 泮 吒(半音)
復次地神。有毘那夜迦名勤勇者頂。
若見咒師意。欲精進成就咒法。遂被發生進退之心。
延度時日令身不安。意望其山某處作法好。
因此被惱即懶不勤。復向餘人問某處所。
他或答言彼是好處。少有難事。
更增疑慮兩心不定退失本心。何相知有此障難。
若咒師等雖誦咒法。眠寐之中於其夢中。
若見男子等身手割損。談說罪愆之語。
或見塔廟神當彫落毀壞。或見嚴好之者而不得入。
當知即是被毘那夜迦作其障難。忽若見此諸惡相時。
不意發退縱逸身心。若欲遣除塗壇供養。
以好香花果味飲食。安於壇內。
復取一新瓶滿盛水。著於中心。
用前洗浴咒咒香水瓶一千八遍。用此水沐浴身體。即成護身。
方能除散毘那夜迦等。復次地神有毘那夜迦。
亦名金剛奮迅。令其咒師氣力衰弱。
聞其咒聲則生厭患。頭痛。恒懷疑慮常隨本性。
設有他勸反起瞋怒。貢高我慢縱逸自在。
不存尊卑輕毀一切。
若知此障難之相當須受持大金剛輪印已。造壇應入。復用如來佛頂陀羅尼咒。
咒如下說。咒香水百八遍用沐浴身。
當得除滅毘那夜迦。如來佛頂咒曰。
na mo bu ddhaa ya hrii.h u s~nii
那 謨 菩 陀(引) 耶(一) 呵唎(二合引) 烏 沙尼(二合引)
.sa dha ra va jra jva rii ni
沙(二) 馱 羅(三) 跋 折羅(二合) 闍跋(二合引) 利 你(四)
bha va yaa rka jva ri ni
婆 跋 耶(五)(引) 羅迦(二合輕) 闍跋(二合引) 利 你(六)(引)
raa vra ta .ti spha ra haa ra
羅(長) 拔羅(二合) 哆 知(七) 娑怖(二合) 囉 呵 囉(八)
su ha ra ha ra ni kri nta
僧 呵 囉 呵 囉(九) 你 迦唎(二合) 那哆(二合輕)
ma dha.m huu.m pha .t
末 曇(十) [合*牛] 泮
并誦六字心咒曰:
o.m ra.m va nva svaa haa
唵 囉菴(二合引) 盤 陀 莎 訶
此咒多誦最為第一。其毘那夜迦即當遠離。
復有毘那夜迦名金剛[檎-离+土]。
令人失心迷亂本性。或使人於拔等之中。應念者令生異念。
曾往所作相現於前。狀似鬼魅之所執持。
而無識性。誦咒多少則起異想。
當爾之時咒神遠離夢見惡徵。若欲淨除如是障難者。
須發大願起菩薩心誓弘救物。
一日一夜如法至心空腹持齋。并受淨戒。誦前佛頂咒不限遍數。
以五色縷結其咒索。更咒七遍用繫左臂。
若作此法方能得除惡毘那夜迦等。
復次說壇法。咒師先須懺悔清淨。起菩提心簡覓好地。
一日一夜不食持戒。以五色畫作其壇內。
以香汁畫佛結跏趺坐。右邊畫睹音菩薩。
腰髁鞔著虎皮右手執寶仗左手執澡鑵。
左邊畫執金剛菩薩兩手執拂。
次下畫瞋怒熾焰藏。即是阿蜜栗多軍荼利。
是下畫三焰戟叉。次畫斧鉤鎚杵棒罥索螺貝等諸地印具。
周匝莊嚴。於觀世音菩薩下。
應畫訶利多菩薩摩訶薩。瞿唎跛拏跋跢你。摩訶稅吠你等。
各令成髮。天冠衣服軍持花拂。
各一依本法畫獨髻羅剎女形。口中牙齒鉤出恐畏。
以人髑髏作其頭冠。坐在石上以蛇絞絡。
有其四手。右一手執鉞斧。次手執金剛杵。
左一手持新斬首。血泣流汗。次手執持一器。
內盛滿血。狀為阿修羅毘那夜迦等。
次下畫藍毘你神。身服新剝象皮。壇四角各作一金剛杵。
壇東門畫著大怖畏神。
并畫一杵及暮陀羅闍吒。南門畫大金剛。手執鉞斧。
震吼毘那夜迦此即是金剛將神。西門畫蓮華。
中髻陀唎那南杜底手執火炬。
北門畫摩訶跋折羅施佉羅那喃那。此云大金剛峰侍者。宜畫訖已。
隨其力分以辨諸具。依此奉行。
靈雲校本末云
右奉騰寫秘密藏毘奈耶經一卷
伏希後來密徒欽若淨則沙界群類洽潤法澤。
貞享甲子初商二十四烏一校了
大日本國河州錦縣延命寺苾芻淨嚴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