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之輪講記 第二十八講

日常法師 (1996年5月)


偈頌九十七

盡我善根施眾生,
食毒烏鴉得藥療,
善護眾生解脫命,
祈願終證佛果位。

偈頌九十八

乃至我與如母眾,
未於有頂證菩提,
六趣隨業飄泊者,
願祈相互慈繫助。

偈頌九十九

縱僅為一眾生利,
我亦趨住於三塗,
終不退損菩薩行,
願我拔除惡趣苦。

我們不斷的發願,願承擔一切眾生身口意的種種惡業、痛苦,讓這個我執、我愛執來承擔,最主要的就是靠這個力量來消除我們的我執、我愛執。以前我們都是用我執、我愛執傷害別人,所以現在我們讓我執、我愛執轉過來承擔眾生的痛苦。

這裡還有一個特點,譬如煩惱,眾生的煩惱我來承擔,可是一般人的貪心、瞋心已經很強了,如果再承擔別人的業,我們的貪瞋不是更強了嗎?箇中道理是這樣的:一般人因為自己的貪、瞋業已經夠強了,再承擔別人的業一定不行;可是假定我們有特別的願力,有特別強大的心力的話,情況便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法呢?這裏舉一個例子,就像孔雀,像我們如果吃毒下去是要送命的,但是對孔雀來說,有種特殊的能力,所以歡喜吃毒,吃了毒以後,反而增長牠種種的力量,使得牠更茁壯、更美麗。

現在我們了解佛法以後,發了願力,也靠著承擔一切眾生的痛苦,眾生的煩惱,就可以轉化我執我愛執,將它轉化成增長菩提的功德。這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靠著前面所說的修自他換的時候,不斷的發願,不斷的祈求,這麼一來,外面所有的苦難也好,煩惱也好,都變成增長我們菩提的資糧,而且增長了以後,還可以幫忙一切有情,幫忙他們化解這個毒。與孔雀不同,烏鴉是不能吃毒的,沒關係,當我有能力後再幫忙牠,想盡辦法把牠救出來,使得牠也能夠從生死輪迴當中跳脫出來,讓牠了解這一切的苦難、煩惱的特性,也讓牠了解這些都是由於我執我愛執,都是由業所使,也讓牠了解怎麼才能夠出離,乃至於將我愛執轉化成愛他執,這樣層層增上,而祈求無上菩提。

這就是我們現在修行過程當中,透過修自他換,我們不斷的努力,當願力不斷的增長,這個能力自然就會產生。而我們救眾生要到什麼程度?只要眾生還在生死輪迴當中,我這個願力永遠無窮無盡,要把眾生救度到真正最究竟圓滿的狀態。這裡的淨土,就是色究竟天,就是成佛的地方。色究竟天有兩重,第一重是聲聞、菩薩所處的地方,我們凡夫到不了;另外一層只有佛菩薩才能去,那是最高的一層,所以二乘聖者跟菩薩所處的色究竟天,是化身佛的地方,最高的是報身佛去的地方,只有佛與登地的菩薩可以去。釋迦世尊所現的身,我們現在看見的,是化身;阿彌陀佛所示現的,是報身;所以我們要繼續不斷的努力,希望把所有的眾生,都視為父母,一直到所有的如母有情都到成佛的淨土—色究竟天。我的願力永遠在這裏,所以心力就非常強大。

在這個轉化過程當中,我們也同樣的要注意,在生死輪迴中最主要的是業決定一切,由於我執、我愛執,所以損惱別人,我們了解了這一點以後,反過來,我們還是了解這是業,轉化我執、我愛執,成為愛他執,來利益眾生。在這種情況之下,最主要的事情,便是絕不可以去損惱別人,譬如說這個有形的殺他、傷他,乃至於不要讓別人損惱,不要讓人傷心,處處地方以別人為主,如果我們能夠不斷這樣去做的話,自然而然就會轉化了。

我們不必談很深的佛法,簡單的來說,譬如平常生活當中,現代個商業社會,大家要做種種商業,譬如合夥,合夥便要互相依靠,我靠你,你靠我,處處地方能夠代別人著想,如果這樣,兩個人就會越做越好。反過來你可以用種種美麗的口號,然後心裏面卻只想為自己。如果為我自己的話,自然而然,跟對方的需求就不一樣,我心裏一定是算計別人,欺騙別人,傷害別人,如果這樣去做,很明顯地,我們也可以體會得到,結果一定是不好的。佛法更是如此,我們了解了這特點以後,怎麼想辦法去幫助別人,這一點對我們非常重要。有很多老師為了討好學生,對學生便馬馬虎虎算了,也不認真去教,眼前學生滿歡喜的,可是將來等到學生長大了,他心裏會想:「就是那個老師,使我該學的沒學會!」反過來,就算學生現在不了解老師的心意,當老師的仍很認真叫他去做,學生將來會想到:「幸好當年我有這個老師!」為什麼舉這些現實的例子?就是要說明這不僅僅是一個深遠的理論,眼前我們處處可以看得到,就是千萬不要以眼前小小的、看得見的是非來判斷,所以老師用師、生的關係,世間做生意人的關係,乃至於更深遠的佛法的內涵來說明,說來說去總希望我們能夠深一層的思惟觀察這樣的事情。如果我們能這樣不斷思惟、觀察,自然而然就能夠如理如量的漸漸深入。   老師還說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他當年唸書的時候,離開家到三大寺去。家裏有一個姊姊,經常的寫信來要他回去,寫各式各樣的理由,他從來沒回去。後來到了印度,過幾年她又來信了,來信裡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還是告訴他,要他回去。老師說,在這種地方就要自己選擇,看意義何在,處處告訴我們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所以他一直沒有回去,到後來老師寫了一封信給姊姊,感謝姊姊一直寫信來關懷,實際上他心裏也一樣關心家人,不過他很清楚,如果回去其實並沒什麼用,最多大家見了面傷心地哭一哭,哭完了也沒什麼道理。老師說,假定我這個身體是非常珍貴的,讓家人看了能夠生起清淨的信心,能夠馬上淨化身心,那麼他會回去讓家人看一看,可是他覺得並沒有啊,就像世間一樣,都是情纏,毫無意思。因此老師寫信告訴他的姊姊:「如果你們真的想我,最好的好處是希望你們多修皈依,多唸嗡嘛呢貝咪吽,不要跟人家吵,應該做好事,然後去淨化自己的內心……」,他還講了一卷錄音帶寄回去,建議家人,聽完一次,過一段時間再聽一次,要常常不斷的去溫習這件事情。他家人接到信以後,看了很高興,又寫信來,說看了老師的信真高興,認為老師的話一點都沒錯,不過,還是希望老師回家一下,世間的事情就是這樣,理論了解是一回事,實際又是一回事。

所以眼前我們真正重要的,就是處處地方從實踐上不要去傷害別人,不要使別人傷心,而且從深遠的地方慢慢看,譬如剛才提到老師教學的例子,我們不要使別人傷心,那麼教育怎麼辦呢?就有幾種分別了,眼前對他好,將來對他好,要做!眼前對他不好,將來好,也要做!眼前對他好,將來對他不好,一定不要做!當然眼前對他不好,將來對他也不好,是絕對不可以做!我們經過這樣不斷不斷的提升,不斷的努力,乃至於努力把一切眾生都看成父母,即使是只有一個眾生在地獄,我們也要到地獄裏去受苦,我也願意這樣去做,要發這樣的心,才是菩薩的發心。

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最主要的原因,無非是代人家想到這個苦難。這裏還沒有正講地獄之前老師也特別說明,發了這種心以後,當我們在行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會遇見一件特別的情況,譬如你是做個官或警察,遇見小偷或強盜時你怎麼辦?前面說我們不要傷害別人,不要使人傷心啊?世間的做法是要盡自己的責任,我們不懂佛法就算了,懂得了佛法以後,我們處理這種事情並不是從小偷、強盜單獨一邊去看,我們應該從廣泛的地方去看,因為如果讓小偷、強盜存在的話,很多人都會受害;不但如此,那個小偷、強盜,偷別人、搶別人,他現在也受害,因此有這種願力的菩薩,他會覺得一方面我要保護那些被偷的人,一方面包括那個小偷、強盜,我今天傷了他,我會下地獄,可是寧願我下地獄,我也要把他除掉。以這樣的心情去做,不是會到地獄裡受苦嗎?這個時候重要的就是靠我們修自他換,以及知母報恩的力量大小,如果力量很大,是不會真正到地獄裡去,也不會受那個苦,為什麼呢?當然一般說起來,只有登地的菩薩能夠到地獄裡,而自己不會受苦,但是我們去做的時候心裡面多少還是有一點雜染,就算是我們發了菩提心,照理論我們也可以講這個小偷強盜會傷害別人,我們要保護被傷害的人,乃至於讓這小偷強盜免下地獄,可是實際上在沒有證空性之前,我們還是會有雜染,這個心也的確可以使我們墮落,這種情況之下,墮落了怎麼辦?我們會到地獄去,可是不會受大苦,乃至於感覺的不是苦,譬如在油鍋炸、灌洋銅、在鐵板上燒等等,到時候我們感覺的不是在鐵板上燒,而是猶如在花園地上舖的一層花;洋銅澆到我們身上,那時候會感覺也如天花或香水澆到身上,當願力強盛的時候就會產生這樣的一個效應,不會受很大的痛苦。總之一句話,真正最主要的原因總是始終離不開基本的原則 —你現在做這件事情發的是什麼心,如果是以我執去做,便會有問題,如果了解了業的特徵,能夠轉化成愛他執,利益旁人,那時候為了深遠的利益就是智慧,於是即便你造了業,墮落地獄了,也不會受苦,不但不會受苦,而且還可以利益很多地獄眾生。

偈一百

彼等獄卒即對我,
速疾生起上師想,
兵刃化成花雨降,
願得無害清涼樂。

如前所言,登地菩薩,細微之損惱他人的心都盡除,一切都是利人之心,所以不會再墮落;至於地前菩薩則雖然是一切為了利人,但是煩惱還有,還會造雜染業,還是會墮落,但是即使墮落地獄了,也不會感受痛苦,原因是因為所造之業都是為了利人。

在這種情況之下,地前菩薩儘管墮落地獄當中,地獄的獄卒讓他在燒熱的鐵板上打滾,但是他的感覺就像在花園裡的綠草地上打滾一樣。乃至於用洋銅、熱鐵澆灌在他身上,這類菩薩也不會感覺痛苦,就好像天女的花雨散落在身上一樣。為什麼會這樣?最主要的是靠著強大的心力,菩薩的發心都是以這樣強大的力量,不斷不斷的努力修習。經過前面的修持,他的心力很強,就會產生這個效果。大乘莊嚴經論上說過,菩薩的心希望救一切眾生,乃至即使為了一個眾生而入地獄也願意,而且因他一直祈求絕不退失這個菩提心,因為有了這種心力,所以即使真的掉到地獄裡,他也不會受苦。反而因為掉到地獄去,獄卒怎樣處罰他,他也不會受苦,使得獄卒覺得很驚訝,不但驚訝,而且還對他恭敬。而且地獄裡的眾生,也會藉此機會生起善根來,他們會感受到,原來這都是自己造的業所感得的----儘管同樣掉到地獄,菩薩因為造了善業所以不會受苦,反過來,地獄裡的眾生因為造了惡業,所以受苦。而菩薩這樣的境況,會使得地獄眾生都受用,連獄卒手上的兵器都變成供養菩薩的供養品。所以我們平常不但要祈求,還要不斷的發願,那就是下面要講的偈。

偈一百零一

苦眾亦獲總持通,
得人天身復發心,
願以法攝作報恩,
願彼依我為上師。

我們不斷的祈求,不斷的發願要利益別人,包括地獄的眾生,使得地獄的眾生了解原來一切都是業所感得,讓他們覺醒自己造了惡業,並讓他們生起信心,他們生起了信心啟發了善根,就可以讓他們淨除惡業,乃至於有一些地獄的眾生看見了,也會發菩提心。當我們了解這個道理,再想到所有一切眾生對我們有很大的恩,就應該以佛法來利益他們。於是我們就跟他們講述佛法,引導他們去修持佛法,使得那些地獄的眾生也像我們一樣,雖然身在地獄但都不感苦,而且能夠透脫出來。我們變成他們的上師,變成他們的師長,然後把他們救出來,使他們超生到人天當中去,然後不斷教導他們,使他們的智慧、福德增長,最後成就無上菩提。

偈一百零二

彼時一切上界眾,
如吾力修無我義,
輪迴涅槃無分別,
願修平等性三昧。

這些菩薩就這樣不斷的,很精勤的修習空正見的智慧,勤修菩提心,想要讓一切眾生,乃至於地獄的眾生,都能夠生到善趣人天當中。由修習空正見的智慧,以及修習方便道的菩提心,經過這樣不斷的祈求、修習以後,乃至於能夠漸漸的體驗,最後證得輪迴涅槃不二的三摩地。當我們真正不斷的修習,力量不斷的增長,那時候我們了解真正一切法的真相是沒有自性,不是像我們平常那樣錯誤的認識,平常我們總把事物看成是實在的、真實存在的。經過這樣,我們了解了沒有自性,沒有「我」,就可以根據這個來幫助自己,而且使一切眾生也這樣去修習。

偈一百零三

如是趣行滅尋思,
習彼無我無別智,
色身因果何不得?

當我們在證得輪迴涅槃不二的三摩地過程中,我們不斷的增長,就可以淨除一切煩惱以及痛苦的根源。煩惱與痛苦的根源是自性執,也就是我執,我執去除的時候,就真正能夠體會到眼前的一切都是互相依止,互相觀待而存在的。平常一般人在面對所有境界的時候,對於眼前的東西,因為不了解是因緣相待的存在,便會很執著、很在意。好的、乾淨的,不好的、不乾淨的,我們都會很執著這些。現在如果我們透過緣起道理正式進一步去看,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乾淨的?什麼是不乾淨的?這些都是我們的分別心所安立的,是我們內心當中錯誤的執著所產生的。同樣的,冷、熱也都是相互依止的。透過這樣的認識、思惟、修習、觀察以後,愈來愈清楚所謂生死輪迴是平等的,好、醜;乾淨、不乾淨;冷、熱,都是我們內心分別安立的,於是內心這種分別心力量,就可以漸漸的減弱,乃至於到最後完全消除。這一點平常也可以這樣去觀察我們的內心,我們內心一切時處、任何狀態都是自然而然、任運的、毫無理由的對一切境界生起種種的顧慮、在意,為什麼會這樣呢?實際上就是我們並不了解一切法都是緣起的存在,而執著實在的自性,總覺得這些東西是實實在在的。

現在透過這樣的思惟觀察,我們不斷的修持緣起性空的正見,修學菩提心。如果我們能夠對於方便的菩提心、智慧的空正見,兩者雙運,最後就可以證得無上菩提的果位,然後圓滿證得佛的色身和法身。證得法身主要的因,就是對空正見的認識,真實的智慧究竟圓滿,證得法身。而究竟證得的色身,是靠「為利有情願成佛」的方便菩提心。佛的法身不離開報、化二身,也是不一不異的果位。所以,了解一切法是緣起,是相互依賴而存在的智慧,就是法身的隨順因;菩提心是報身的隨順因,兩者雙運,就是法、報二身不一不異的真實佛身的因。


上一講(27) [ 28 ] 下一講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