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理念課程 1.4 依師、建教、立僧 (四)


題綱:
  1. 尊者入藏建立教法的艱辛過程?
  2. 對藏地的饒盜與後世教法的影響?
  3. 師父如何帶領我們依師、建教、立僧?
  4. 僧、俗二眾如何成辦師父在漢地建立教法的心願?

題綱 1 尊者入藏建立教法的艱辛過程?

1 尊者捨壽二十年 五十五歲高齡 跋山涉水入藏 外道強盜侵擾

我們上一次是看到五十一頁,新版的五十四頁,第二日「途中降魔」。

次,尊者主伴二十五人,就是阿底峽尊者帶了二十四個人,包括他自己一共二十五人。還有精進師子,主伴三個人。當初精進師子是帶著六個人或是五個人去,現在剩下三個人。另外二個人或者三個人去了哪裡呢?不知道,可能也熱死了吧。「戒勝譯師主伴七人,共三十五人。」就朝密多羅寺慢慢到了邊界,這個邊界是指印度的邊界。這時候外道知道,怕阿底峽尊者到西藏會興隆佛法,就想作留難,就來阻擋他,不讓他去。就有十八個無慚的躶形外道以神通力趕過來。神通,可能飛過來,或者用某種方式跑過來。尊者知道他發了這麼不好的心,所以就修一個法,用咒法把他綁住了,他就倒在地上就沒有感覺。後來,阿底峽尊者過了印度進入了尼泊爾邊界—跋薄就是尼泊爾,尊者就說:這些外道因為生起惡心,徒致損傷,所以再念了一個解咒密的法,把咒語加持在沙上面,就交給要回印度的商人,叫他們把這個沙灑在他們身上,他們就會站起來。你們不用害怕。

到了跋薄—尼泊爾邊界的時候。有一個散王,應該就是一個小王。見到尊者的旃檀小床。小床就是小茶几,他就跟他乞討。尊者說:這個是要送給西藏人的。所以就沒有給他。第二天小王就派強盜去偷、去搶。尊者也一樣,用咒就把他綁住了。

這裡要講的是什麼呢?要講的其實就是:阿底峽尊者到尼泊爾、到西藏的路上,並不是那麼順利的,常常會有外道來阻撓,或者遇到強盜。

2 建立教法極需翻譯

-------精進師子示寂

到了第三天,尼泊爾王迎講尊者到皇宮,到了第三天,晚上供養三寶的時候,可能有一個法會,供養三寶,這個精進師子就對尊者還有大家說:現在有塢波索迦,這指的就是西藏的種敦巴,可是他那時還沒出現啊。

他說:「現在有隖波索迦,我回自性界也。」隖波索迦就是優婆塞的意思,我回自性界也,他要走了。所以精進師子也是來去自如的人,是夜就示現重病,第二天就圓寂了,這時大家都非常驚佈,太突然了,怎麼這麼快就走掉了呢?尊者也示現憂惱的樣子,說:我現在去西藏沒有什麼意義了,因為沒有舌頭故。而西藏人也沒有不令精進師子不死的福報。

這點我們去看看,阿底峽尊者他是印度人,他不會講西藏話,而現在能夠把印度話翻譯成西藏話的就只有精進師子一個人。因為那錯雖然也有在學梵文,但沒有學的很好,以前那錯在西藏並沒有學,而是到了印度才開始學的,所以還沒有學得很好。所以現在要靠的是精進師子,可是精進師子走了。這是什麼樣的情境呢?一個大善知識要去一個地方,結果沒有人可以幫他翻譯。當然簡單的吃茶用飯有人可以翻譯,可是講法沒有人可以翻譯。所以這也是一個障礙。建立教法不那麼容易啊!

3 寶賢譯師年老希求專修

尊者無人翻譯

寶賢譯師在印度,十二歲啊,是聰明的孩子,十二歲就去印度學法,學了幾十年,到現在八十二歲了,親近那麼多善知識,顯密通達,可是真的修行教授,是從阿底峽尊者得到的。阿底峽尊者給他什麼教授呢?就是前面提到的,一座法裡面,能夠涵攝大小顯密而修的,這指的就是「道次第」啊。

所以我們要修行,如果捨離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很難哪。所以我們現在雖然希望在我們僧團開始學五部大論,可是當初師父為什麼沒有馬上推五部大論,而是先學《菩提道次第廣論》呢?因為這是修行的教授。如果掌握這個道次教授呢,再學很多的經論全部都是相得益彰。如果忽略這一點,即使通達很多經論,還是不會修行。

(p.61)「爾時尊者造有攝《三昧耶論》,譯師譯之極盡善巧。」譯師梵文、藏文都很厲害,尊者的造論都翻譯得很好。尊者就很高興,說:好,那你現在應該要跟著我翻譯啊。因為前面的精進師子已經死掉了圓寂了,而那錯譯師又還沒有出來,還沒有弄好。真正要翻譯的呢,沒有。所以他看到寶賢譯師很好,就請譯師幫他翻譯。那譯師就把帽子拿下來說:就把他的白頭髮拿給阿底峽尊者看,說:「你看!我頭髮都已經白成這樣了,我希望能夠好好的修行一下。」那尊者聽了之後,就滿他的願。就叫他:那你就不要放逸啊等等,譯師就依教奉行,就寫了一個牌子,釘在他的關房裡面,它說:「若於此室中,起凡愚分別,願諸護法,裂頭百瓣。」

他說:如果我在關房裡面呢,如果還升起一些世間的凡愚分別,因為他要修甚深的法。希望護法把他的頭劈成一百瓣。

這個誓言不是講假的耶。反正我們也看不見護法,護法對我沒有什麼作用,我多寫幾句也沒關係。這是誓言啊。對他們這些人來說,他們有些是可以見到護法的,或者是護法對他們是有作用的,「如是專一修行,致本尊現身」,他親見本尊。所以他在晚年時候得到成就。這是寶賢譯師的功德,但是這件事情,我們來反省回來看一下。

阿底峽尊者是西藏人請去建立教法的,而寶賢譯師也是智光法王派去印度學法,迎請大德。雖然智光法王派給他的任務,他只完成了一個:第一個呢就是:去學印度的佛法,去理解到底佛陀所說的大小顯密,有沒有相違。這個他學好了,回來告訴智光法王說:沒有相違。第二個呢:看有沒有什麼大德可以請回來。他去找找找,結果知道有個阿底峽尊者,可是請不回來。所以第二個他沒有完成。現在寶賢譯師知道智光法王乃至菩提光法王的努力就是為了建立教法,現在阿底峽尊者請進來了,沒有翻譯,那阿底峽尊者請他當翻譯。一般我們的想法是說:你應該配合啊,你應該配合阿底峽尊者?那你又能夠翻譯,你為什麼不翻譯呢?可是寶賢譯師他不想翻譯,他想修行啊。

我們先不要去論寶賢譯師的行為,我們先看自己,我們有沒有發生這種事情呢?我們現在要承擔師父的事業,建立教法,那建立教法其實要做很多的事情,那你也相應了,那你有沒有配合呢?我很忙哦,對不起我很忙哦,我沒辦法,其實我也很想要配合,可是我太忙了。你忙什麼呢?寶賢譯師忙著去修行,要見本尊,你忙什麼呢?對比對比一下吧。真的,我們不要笑寶賢譯師,唉呀,你為什麼這樣呢?還把帽子拿下來給阿底峽尊者看說:唉呀,我頭髮白了,我沒有辦法了...看看自己,有很多自利作意啊。所以有時候要配合的地方,有時候就很困難。所以透過這一點,可能對我們有很多啟發。所以建立教法不是誰的問題,誰想弄就弄,這是整體眾生的共業啊。

阿底峽尊者請不到寶賢譯師當翻譯也無可奈何。但是明明這是你們西藏人請我進來的,現在我要請你這個西藏人幫我翻譯,你卻不肯。你說,阿底峽尊者到西藏,難道真是我們想的那麼順利嗎?哦,阿底峽尊者到西藏就把佛法建立起來,連綿教法一千年我們就得到滋潤了。講是這麼講,其實阿底峽尊者是很辛苦的。而師父建立法人事業目的是為了建立教法,他為了誰啊?還是為了我們啊,難道是師父需要法啊?需要建立教法啊?師父已經成就了,他不需要了。可是對我們來說是需要啊。我們身為需要教法滋潤的人,又對法人事業做了哪些配合呢?當然,大家的努力是可以肯定的,因為經過這麼多人的配合,今天我們法人事業推展得是很不錯了,可是夠了嗎?當然還不夠,還要我們繼續努力。我們透過寶賢譯師這樣一個例子,應該給自己更多的策勵。

題綱:對藏地的饒益與後世教法的影響?

1.造道炬論宏傳聖教心藏

智光法王菩提光法王迎請阿底峽尊者到西藏最重要的成績是什麼呢?就是產生了《菩提道炬論》這本論典。

尊者所說的一切法中,最主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菩提道炬論》。所以我們要對《菩提道炬論》所表達的內容要清楚。這不是單單回答幾個問題的論典,它是總和一切大小顯密的問題而作一個整理,然後再把所有的全部濃縮成一個修行次第而寫出來的。所以我們現在能夠學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全部都是源自於《菩提道炬論》。

菩提道次第不僅具有具足這四種殊勝而且具有三大別法。這三大別法就是指所詮圓滿,為什麼能夠所詮圓滿呢?因為總攝一切顯密聖言所詮而作開示。能夠把佛陀所講的顯密教法全部總攝起來而作解釋。第二,易於受持。為什麼它能易於受持呢?13能夠把所有的教法都融合為一個調心次第而作引導。第三個呢,是勝諸餘軌,比其他的傳承更殊勝,為什麼呢?因為它能把深見派跟廣行派都融合起來。

(掌p.104)那我們看所詮圓滿。宗喀巴大師寫給上師鄔瑪巴的信有提到:

「我感到吉祥燃燈智的這個教授,菩提道次第教授是將聖言及其釋論所有教授總匯為一個道次而說的。就是把所有佛陀講的經典,所有菩薩所作的論典、全部的教授總攝在一起,形成一個道次第而開展出來的。

因此對於善於講說的人,善於聽聞的人,在講解及實修時,會發現這個教授並非是僅僅一些零碎的教授,不是零零散散的,而是將所有的聖言加以匯編而產生的,是把所有的聖言全部都總和起來,而編排出來的一個修行次第,所以我無需開示太多的其他引導上只需引申,不需要再另外一番整理。這是「道次第」的重點。

我們再看堆隴巴大師所說的,堆隴巴就是一千年前的一個大善知識。他說,當他在講「菩提道次第」的內容的時候呢,瞻部州所有一切經函,就是瞻部洲一切三藏經論、論藏,全部都在那裡發抖,而在想:這個白髮老僧正掏出我們的心臟。

堆隴巴他用這個比喻,是不是很活潑啊?帕繃喀喇嘛就說:事實上,也是如此。如果能夠妥善地聽講菩提道次第,那麼上師便是講了瞻部州一切經函的心要啊。所以我們學到菩提道次第,要非常的慶幸啊。這是一切佛語的扼要,我們不需要先廣閱一切的經論才了解什麼叫佛法的扼要。我們先從菩提道次第廣論趣人就會掌握到了,這是師父的恩德啊。那推上去就是宗大師的功德,再推上去是阿底峽尊者的功德、恩德。所以說,此菩提道次第,收回來能包含一切聖言之義;放出去便是開啟聖言百門的鑰匙。

什麼意思呢?單單把菩提道次第廣論收下來,好好地按照次第修行,就是一切聖言的扼要在裡面了,如果你要開展出去呢,你要由這個基礎為架構,去研閱一切的經論,你都可以用菩提道次第的內容開啟大乘小乘顯乘密乘一切經典,你透過道次第,就可以理解每一部經典的意思、次第如何了。因此再也沒有比本法更為精要的了。所以《菩提道次第廣論》是極為精要的法。

2 安立僧俗於皈依戒律業果

(阿p.75)「又將一切出家眾安立於戒律,一切密咒士,安立於三昧耶,一切居家,安立於齋戒。」

他把出家眾安住在別解脫戒裡面,安立在僧團的規矩裡面,凡修密的這些瑜伽士好好的持守三昧耶戒,對於在家居士把他安立在八關齋戒、五戒裡面。那怎麼做到這些呢?所以他必需要先整頓一下出家眾,也必須要整頓那些修密的人,對廣大的在家居士來說呢,要給他們受五戒、受八關齋戒。受戒之前先要給他們教導。所以阿底峽尊者做了很多的事業,而這些事業都是以戒定慧以戒為基礎的,而持戒要持得好,如果業果不通達是不可能的。

尊者把這些人安立在戒律裡面作的工作是哪一些呢?我們可以透過「菩提道次第」的內容來去理解。

廣論121頁第二行「習近十種善業道者,即是成辦一切三乘及其士夫二種義利,所有根本,不容缺少,故佛由其眾多門中數數稱讚。」我們是顯十業道而為上首嗎?而十惡道是墮落的嘛,十善道是我們趣善趣的。所以習近十種善業道就是成辦一切三乘,這個三乘指的就是聲聞乘、獨覺乘以及菩薩乘,當然最後就是一佛乘。為什麼要特別指三乘呢?因為只有三乘是真正解脫輪迴的,其他的都不是。及其士夫二種義利,就是三乘士夫的二種義利就是增上生及決定勝兩種利義啦。如何成辦三乘的增上生及決定勝兩種利益呢?根本就在於十善業啦,業果極為重要。

那在中士道裡面也有出現同樣的內容,我們看149頁,最後第二行。「此於緣起二業因果,正觀見者乃是能成一切諸乘,」就是三乘,「及辦一切士夫義利,」就是增上生及決定勝二種利義,「必不容少根本依處。」諸如此類的很多,總之有了業果才有可能談到後面的法類。所以我們看到阿底峽尊者,他能夠在藏地以皈依業果做為弘法的重點,這是相當令人感動的地方。

阿底峽尊者去到西藏,他並沒有把佛法全部就振興起來,他很多法是密傳的,很多人也不曉得他傳給誰。那對大眾講的皈依業果,可是師父說,就因為阿底峽尊者非常的謹慎踏實,所以把佛法穩定的很好,先把業果皈依等作為基礎,那以道次第出離心菩提心作為修法,密法是密修的,那時候密法不普傳的。所以噶當派的祖師裡面,很多是顯現修菩提心出離心的。可是密法有沒有在修呢,沒有人知道,都是密傳、密修、密證的,都有!可是不廣為人知。那因為這樣醞釀了數百年,所以教法基礎打的很好,等到宗大師來的時候,很快就把這個教法全部整合起來,再重新弘揚,就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格魯派了。師父就特別提到教法的演變,從阿底峽尊者到西藏,西藏再傳持到現在一千多年,都非常的好,他是有很多原因在裡面的,不是偶然的。為什麼藏系的佛法或是格魯的佛法一直能夠留傳到這樣,現在都還是這麼樣的清淨圓滿呢?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因已經放進去了。這就是我們第一個要認識到阿底峽尊者進入西藏對我們的價值。

3 傳承聖教 保存佛法命脈

在西藏,佛法經過朗達瑪滅法之後,佛法就徹底被破壞掉了,所以西藏人如果請一般的大德去,他可以調伏一方:如果他是唯識派的大善知識,那唯識派的對他就有信心;如果他是密法的大師,那學密的對他就有信心。可是其他學不同的人,就不會有信心。所以這些善知識雖然功德巍巍,可是請到西藏後,不一定能夠調伏全西藏的有情,整理全西藏的佛法。只有請阿底峽尊者,他是一切宗派的頂嚴,一切宗派都奉他為最高的善知識,所以西藏人一定要請阿底峽尊者去。這點我們也可以透過很多的師長,乃至很多的本尊、佛菩薩授記阿底峽尊者到西藏,對西藏會有很大的幫助也可以了知。

從另外一點來看,阿底峽尊者到西藏,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呢,就是把佛法的命脈保留下來。所以當那錯以及精進師子迎請阿底峽尊者到西藏的時候,這上座止迦摩羅尸羅寺的上座是很不歡喜的。他很不高興西藏人一直來請阿底峽尊者。這上座不是有什麼私心,沒有。他完全考慮到這個佛法。他想:印度是佛法的宗主國。而現在印度佛法各宗各派依靠的就是阿底峽尊者,如果把阿底峽尊者放走了,印度這麼多的正法、僧團、還有這宗派,又有誰來掌持呢?所以他很擔心一旦阿底峽尊者離開了印度,印度佛法將會衰弱,而印度佛法衰弱就不是一件吉祥的事情,因為印度是佛法的發源地。所以上座一再的阻難,不希望西藏人迎請阿底峽尊者。

可是我們從另外一點來看呢,阿底峽尊者的那些上師們,都授記阿底峽尊者到西藏對佛法會有很大的饒益。本尊、度母乃至佛陀,也都這樣應許都這樣說,如果阿底峽尊者去西藏是很好的事情,那中間的差別在那裡呢?難道這些諸佛菩薩、師長都不考慮印度的佛法嗎?應該不是的。諸佛菩薩這些善知識,得到成就者的善知識,所謂得到成就者的,就是指他們都已經成佛了,那他們的看法為什麼跟上座差別那麼大呢?

那這一點師父曾經用整體佛教歷史來解釋,我覺得這對自己的受用是很大的。師父說:從整個佛教歷史的演變來看,如果阿底峽尊者沒有到西藏,他沒有把印度所有的傳承帶到西藏,進而令西藏佛法振興起來傳承到現在一千多年,今天我們要看到佛法繼續在世界上出現是不可能的啦。因為回教人侵,對印度佛教的破壞是全面性的。但是因為阿底峽尊者他把所有的傳承帶到了西藏。師父又提到:我們不要只看到一個人去。因為阿底峽尊者是掌持了一切印度的宗派,他有很多這些具量的弟子隨著阿底峽尊者到西藏,以及這些教法傳到西藏,他的很多的弟子或者印度的很多善知識都會因此轉過去的。

題綱 :尊者建立教法的功德比對師父的功德?

1 師父集尊者、智光王、菩提光王及請法者功德於一身

在阿底峽尊者傳研閱裡面,大家有沒有更清楚看到,西藏人建立教法其實是相當艱辛的,無論是西藏人這一部分來說,還是阿底峽尊者去弘揚教法這點來說,雙方都是很困苦的。但是如果沒有阿底峽尊者人藏,沒有西藏人迎請阿底峽尊者,他們沒有作那樣大的犧牲,我們今天是沒有辦法遇到這樣的法流的,所以西藏人迎請阿底峽尊者的恩德,我們要銘記在心,看到阿底峽尊者到西藏,會把教法保留在西藏,所以很多印度的修行人、成就者,都會轉世去,不然你看迦當派那麼多的善知識從哪裡來的呢?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都是印度轉世過去的。建立教法是諸佛菩薩,傳承師長所有一切傳承祖師關注的事業,今天師父發起的強大誓願,一如般若經東北方品授記的那樣,教法將會在東北方大興,所以師父以這種強大的使命來的,難道是只有師父一個人做嗎?絕對不是,所有傳承祖師,無論是深見派、廣行派、龍樹菩薩、無著菩薩,乃至迦當派的傳承祖師,格魯派所有的傳承祖師都關注這件事情,所以我們要深信師父背後,或者師父跟著一群傳承祖師在建立教法。絕對不孤獨的,只是我們現在肉眼看不到,或者是他們已經來了,但是我們不曉得是誰,未來在教法建立過程,有些人會展現非常有智慧、非常有慈悲心的修行人,可能就是了,可能他們已經在你們的周圍了,可能已經在僧團了,這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內心深處,非常確定這一點,師父建立教法不是只有師父一個人著急的事情,很多傳承祖師,都以最關切的這種心態來協助這件事情,一起承辦這件事情。所以大家要好好的發願,隨喜這一生能夠值遇到師父。建立教法。

4 為建立圓滿教法紮根

所以阿底峽尊者說:「汝等不勞難行,而得深法有大利益,當善行之。」(P 75)

我們應該去理解,對,我們現在不需要那麼辛苦而學到菩提道次第廣論是我們過去累積的資糧,要好好珍惜!那我們應該努力去,在現有的基礎上好好去學習下來!這樣會最好!

接下來阿底峽尊者又講了薩陀波崙,就是常啼菩薩、法勇菩薩、善財童子的一些事跡。又提到說:「諸承事師長者,師長雖無所欲,然有大因緣也。」師長雖然不需要這些東西,但是我們能身語意地去承事,那就能夠得到很大的利益,能夠圓滿自己的資糧。這裡承事師長不單單是指財敬供養,還包括身語承事。所以我們能夠現在遇到師父呢,開展法人事業我們要好好努力承事。這法人事業並不是師父需要什麼法人事業,是我們作為弟子的,需要透過法人事業累積自己的資糧。

師父非常重視皈依、業果,跟阿底峽尊者的行誼是一致的。所以我們這個知道,阿底峽尊者他把教法在藏地廣傳的時候呢,就是以戒律、皈依、業果打下了基礎,所以師父說,因為這樣,所以迦當派延續了三百年。道次第的教授一直在流傳。蘊釀了三百年之後,宗喀巴大師再來。把整個教法振興起來。如果沒有之前的這個基礎呢,是很難的。那我們就可以看師父,他過去那麼多年努力的這些內涵。不是跟阿底峽尊者所做的有類似的地方嗎?所以我們對師父要建立教法的計劃呢應該要很有信心。師父也是像阿底峽尊者這樣很有次第,很穩重的在幫助我們建立教法。

題綱 :師父如何帶領我們依師、建教、立僧?

1 宏傅廣論的艱辛

現在師父要在漢地建立教法,也是一樣很艱辛的。而且比藏人還要艱辛多倍,為什麼,環境不一樣了。現在的時代背景跟當年的藏地的佛教背景類似,可是我們還面對了物質文明的衝擊,這個衝擊很大的。現在的價值觀跟以前不太一樣了,以前藏地還是很多人嚮往佛法的,雖然他們有些還是修苯教的,至少他們嚮往宗教啊。可是現在就像師父說的,很多人都不信佛了,五官的刺激太大了,所以這些感受很容易生起來,可是那些內心的世界很難去開發的,也沒時間去開發了,也不被重視了。再加上邪見充斥,不信業果等等所造的業,包圍了我們每一個人。

所以當年師父要建立佛法,他考慮的面就變的更複雜了。那從師父開始為我們宣講菩提道次第廣論,就面對很多困難。師父在講廣論的時候,很多都認為師父在講密法,師父百口莫辯。菩提道次第廣論十十足足的就是顯教的法嘛。所以師父他就背負很多的壓力來弘揚廣論的。

那介紹給大家,給我們學習,我們也不相應,現在學廣論已經捍為風氣啦,可是在以前誰知道什麼叫道次第啊?誰知道這個法是好還是不好的,根本就不知道,所以當做一般的法門來學,又難學,又不知道怎麼下手,學學就退掉,學退的就很多啦。那師父很有心的,很有耐心的一次一次的來宣說宣說,最後終於宣講成功啦。這個帶子講出來了,就慢慢流行起來。可是,聽,聽懂了,文字,那去修行這不是單單靠文字可以啊,還要必須結合這些身語意的改變去歷事鍊心。怎麼做呢?那時候師父就想,總之這樣研討下去總不是辦法的。佛法不能夠用在生活上,就變成是學術而已。所以師父就想怎麼樣把佛法這麼好的廣論跟生活結合在一起呢?所以才開始推展了法人事業。

早期師父在介紹大家學佛法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家都不信三世因果的,我們現在都很相信的,是因為被教化了,被教化了,被改變了。可是在普遍大眾裡面是很難被接受的。所以你們看到我們的營會裡面,一定有一堂很重要的主題是什麼,無限生命,所以師父在這方面對我們的恩德其實很大的。每個人透過法人事業活動,第一個建立起來,其實就是三世因果的概念,業果的概念。

所以沒有勇氣的人是做不出弘法事業的,那要改變大家的學習方式,用研討,這研討並不是我們習慣的學習方式,千百年來我們的學習方式都是:聽法、回家,聽法、回家啦。研討這種模式不普遍的,可是師父把藏系那種辯論的方式轉化成研討的方式,所以現在的研討班一班一班的開出來,形成了一種風氣,乃至讀書會,變成了很廣了。師父的這種做法其實已經改變了,我們漢人千百年的佛教歷史,學習佛法的狀態了。這是劃時代的事情啦。

2 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

那麼我們進一步來看,要把佛法落實在生活裡面,改變跟生活結合,這就不是單單在研討班討論討論佛法啦。師父說討論一輪,再討論第二輪,第三輪就沒味道了啦,再弄下去就弄不下去了。所以佛法一定要用出來,越用越多,越用越純,所以師父就想怎樣跟居士的業結合在一起。所以才有法人事業。早期法人事業推展最初的,好像有文教跟這個農業,也是備受批評的。講無限生命用這些書被批評,推展文教講論語也被批評,說師父論語(佛法)講不下去了,沒法了只好講儒家的,可是師父不為所動,他知道這儒家的文化跟佛法是可以結合的,是跟十善業相通的,而且是建立佛法的一個基礎。而漢人本來就是儒家文化為主的嘛,所以這個能夠廣為普及對建立教法是有幫助的,對社會也是有幫助的。所以很有勇氣的鼓勵很多同學去推動德育,到今天德育影響是不是很大。從南到北那麼多的老師參與,我們團體有一萬多個老師,影響的學生很多啦。

農業事業也是一樣,師父覺得殺生是我們最重的業,雖然吃素的,還是一樣殺生嘛,而且殺的不見得比吃肉的少。師父說一定要改變這個,不然將來刀兵劫來的時候,誰都逃不了。所以鼓勵大家不要灑農藥,不要灑化肥,耶!這麼好的事情,又被人家批評啦。說師父帶不下去了,就要帶人家去種菜了。可是師父不為所動,他知道這樣做的是對的,雖然乃至於有些教界的人也批評。堅持做下去,今天福智慈心基金會所做的事業,對於台灣的農業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尤其是對有機農業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別的不說,就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飲食健康就得到了保障,對我們的現生是有利益的,何況師父安立的目的,就是把佛法用在生活上,造作一個十善業的基礎,作為建立教法的良田啊。

那十幾年推動下來,師父推動法人事業,就是著眼於業果、皈依引導在家居士也包括僧眾一樣,能夠從業果開始,皈依開始,把佛法扎根下來。慢,師父知道很慢,因為這快不起來的,後面的法類,沒有前面的基礎,講太多也沒什麼意義。但是有前面的基礎,後面的法類一定會來。這是師父很確信的一點,很堅持的一點。所以師父非常重視把每一個人,把共下士道法類紮紮實實的做好,那下士在接下去,一生一生的接下去。

3 教我們依師求法

師父在這個建立教法過程裏面,我覺得他具備了像智光法王,菩提光法王的功德。以前我們說,現在我們去請法,每個人都會請法,去印度請法,乃至於海外來台灣請法,變成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活動。迎請善知識,也是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了。可是這概念不是天生的,不是本來就有的,尤其是教法衰微之後,請法,什麼叫請法?我們只看到高僧傳裡面有的,玄奘大師、法顯大師他們也去請法的。可是後人有誰去請法?僅多看到能海大師有去請法,法尊法師請法,就零零星星的,還有誰去請法呢?沒有師父教導以前,我們也不會去看能海大師傳,我們也不會去看阿底峽尊者傳,誰會去請法呢?所以請法這兩個字,也是要師父教的。那請善知識,要請善知識很重要,依止善知識很重要,以前我們是不會有這種概念的嘛。學佛。就是拿書來看就好了嘛,誦經就學佛啦,念佛就修行啦,參禪也就打坐修行啦。依止善知識,這是不普遍的啦,要把身口意全部奉獻給善知識,像我們現在朗朗上口的一些概念,這每一點全部都是師父教的,建立教法就是這麼辛苦。不會的時候就什麼 都不會,一點一滴的教,像智光法王那樣,選很多人送去印度,鼓勵民眾,鼓勵大眾好好迎請善知識,一個個的帶的,付出了生命,付出了金錢,付出了時間。師父也是這樣,在建立教法過程裏面,師父的犧牲,還有我們團體的付出是很大的,只是很多人還不知道而已。

我們看看藏系佛法進來,好像理所當然的。絕對不是!是很多人奉獻的。建立教法是很辛苦的,就像剛剛連請法,依止善知識這些概念都要人教呢,何況是後面很多更細緻的行為,更不容易啦。那像『建立教法』這四個字也是師父教的,如果師父沒有叫我們建立教法,我們會嗎?不會,可是怎麼建立教法呢?學會之後就很多想法,應該這樣建應該那樣建,我覺得這個也是很可惜的地方。所以作為一個親近依止善知識的弟子呢,應該用很深廣的角度去考量,都是要師父教的,就完全按照師父的方式去把法建立起來,承接下來,這是最正確的。你如果能夠這樣去做,就像掌中解脫提到的,你的弘法事業將會非常的成功,否則肯定是失敗的,每個人都有你的弘法事業。

4 為我們廣大供僧培福

我們從這裡看到師父的恩德,師父的功德,師父這麼多年來,他也接受了很多同學的供養,你說這些供養有很多跑去哪裡了?師父在為我們建立教法,請般若法輪,在佛教歷史上算是最多的了,三十萬遍以上啊!要請僧眾誦這些經典,需要很多道糧的,需要支助這些僧眾的飲食,法會的費用,一年一年誦經下來,所以師父為我們在漢地能夠轉般若法輪,做了很大的功德,其實那些功德不是很多人知道的,也為了供僧,不但藏地供僧,內地僧眾供僧,漢地的僧眾也供僧了。有一次我到一個寺院去,還是藏地的寺院,有一個仁波切說,我今天在藏地的寺院裡面沒有接受過你們團體供僧的,恐怕沒有了。我們了解到這一點,才知道師父為我們培福培到多大的程度啊!所以我們一直感覺得阿底峽尊者的行誼跟師父的行誼是一樣的,但是師父都是默默地在做,就像阿底峽尊者在做這些事情不是很多人知道的,可是如何為眾生培福呢?單單靠我們自己作供養畢竟有限的,可是善知識他有威德力,他可以用他的善巧方便,把這些供養變成最盛大的,把它變得更大愈大,所以看到阿底峽尊者的行誼,再體會到師父的行誼,如出一轍,也就知道,師父他為了我們培福做了很多的事業,前面提到的修法也是一樣,為了盡除我們很多建立教法的障礙,師父請了很多的仁波切,在漢地也好,在藏地也好,修了很多的法了。好,我們應該常常透過傳記去憶念自己善知識的恩德。

5 建立持戒精嚴的僧團

那同樣的跟法人事業一起做的就是僧團,從福智精舍開始建立的僧團。師父建立僧團也是很有次第的,師父安立了最高的目標,當然就是宗大師圓滿的顯密教法的學習啦,這個體制是師父夢寐以求希望在漢地出現的。司是師父他是很謹慎的做每一步,因為這是一個漢化的大工程哪,要把藏系佛法漢化,能夠被漢人接受,這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事情。不是搬過來就行的,要轉化,轉化過程裡面,必須要保留我們漢地的內容。

像我們漢地四分律這一定要保留下來的,我們漢地佛法學習的方式儀軌,這一定要保留下來,不能全部搬過來的。可是什麼該搬,什麼不該搬,誰知道啊?因為我們都是迷信的。就像年輕人他喜歡這個歌星當做偶像,他的一切都會學過來嘛!好的、不好的全部都學過來,我們難道不是這樣碼?我們藏系好,什麼都要學嘛,什麼都學。可是藏系佛法之所以會稱為藏系,他是應藏地人民的習慣,而衍生出來那一套的文化佛教背景啊,不是所有的東西全部都適合漢地的,要接過來是要篩選的,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了。可是我們急的話,怎麼就會常問這個不好,這個為什麼不要傳過來,為什麼不要拿過來呢?師父在這個地方把關把的很嚴格的。師父有這種智慧,他本身通達儒家文化,他對我們漢地的佛教傳統最了解,他也了解藏系的文化,他也了解藏系佛法的傳承內涵,他具備了這四種條件。所以他知道哪些取捨,所以為我們制定了很多的方向,一直到現在仍然在延續,可是如果沒有當年師父這樣勇敢的去把關,今天我們不曉得會出現什麼樣子啦。漢不漢藏不藏的,只有我們完全被人家排斥啦,因為這是個密教團體嘛。

可是今天我們為什麼會形成在台灣一個學習格魯教法的一個主流呢?因為我們被漢化了。尤其是我們是學宗大師教法,可是我們的基礎卻是儒家文化。我們的生活還是我們的,飲食習慣改變而已,並沒有什們新的東西進來,內涵放進去啦,這是師父了不起的地方。我們再回頭去看呢?我們團體的特色是他有藏系佛法的傳承,可是他表現出來的卻是漢化的東西。可是做這些工作容易不容易啊?非常困難的。因為每個人想學的心很強啊,那心起來了之後,你要鼓勵他耶!不要這樣做的時候,他就覺得你在阻擋他學佛,你在阻擋他學習藏系佛法,師父在這點上也是吃了很多苦頭。這一點我看得太清楚了,因為師父他要的,不是你這一生學的怎麼樣,他要的是這一群人能不能夠一生一生的相續下去,佛法能不能夠在漢地生根發芽,繼續的弘揚壯大。絕對不是考慮一個人兩個人,這必須要有像師父那種胸襟,才能夠去體會的到啦。慢慢體會的到。

那剛剛前面提到是這樣建立僧團,如何僧團應該怎麼建立學制呢?師父也在這方面也教了,花了很多的心血,請了很多的格西。可是有些格西不太了解漢地的文化,以及我們漢地的佛法這個傳統。所以要把他們,很熱心要把那套搬過來就相衝啦。一相衝呢,要嘛一者受傷或者兩敗俱傷,所以在這方面也吃了很多的苦頭。經過這麼多年累積了很多經驗,現在不錯了,我們知道該怎樣去避開這個矛盾的問題,又能夠兩方都能夠融合。所以現在僧團開始學五部大論,真的很不錯。小的孩子當然學得快了,連資深法師也學得歡喜!而且修學的資深法師學得很穩。為什麼?畢竟跟了師父十幾年啦,調心也調得很好。所以學呢?掌握的尺寸也掌握的很好,不會只是在義理上去研究而已,他會調心,會配合上來,我看了就覺得是希望啦,但是這是十幾年努力下來的。我就想到師父如果之前沒有打下這麼多基礎,幫助我們抉擇漢藏的差異如何取捨,沒有今天的。

題綱 :僧、俗二眾如何成辦師父在漢地建立教法的心願?

1. 受持宏演 住持正法 勵力修學 五部大論

「正法有無,依於受持宏演之行者;有諸行者正法住世,無諸行者正法隱沒。」

阿底峽尊者把法傳給了種敦巴,種敦巴再把法傳給了三兄弟等等,他們能夠受持教證二法,並且將它宏演弘揚,所以正法住世。那我們現在在漢地建立教法,跟著師父建立教法,我們也應該看到如果我們認真地做下去,慢慢地把法受持宏演,學多少,修多少,傳多少,那隨著我們的福德越來越增廣,我們所學的法類會越來越多,那正法一定會在我們這時代把它建立起來,就像最近我們鳳山寺的僧眾,學這五部大論一樣,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累積了很多的經驗,很多的基礎,又有廣大居士的外護,今天僧眾我們在寺院裡面學五部大論,就變得跟以前不太一樣了。以前在第一次學五部大論的時候,那應該是十幾年前了,請格西來教的時候,那時候師父也是很憂慮,當我們學的時候,那時候法人事業也還沒有全盤那麼鞏固,那麼廣,所以當師父說要學,外面顧不到,顧外面,裡面又顧不到,所以學幾次就停停,學幾次就停下來,經過這麼多年努力,師父的恩德教化很多居士,都非常地踴躍來承擔師長的事業,今天建立教法的勢流,已經變成燎原之勢,法人事業也非常穩健地在發展,特別看到像盧總幹事,賴學長,陳學長,以他們為首的這些居士團隊,全力以赴地把師父建立教法的事業,尤其是俗眾的事業全部荷擔下來。

所以今天我們僧眾在寺院裡面學法,幾乎可以說是安心很多了,因為不用擔心師父的事業沒人管,像如證法師,禪聞法師。梵因法師,他們現在都在認真地在學習,只要我出來,北,中,南跑一跑就行了。以前不是這樣的啊,以前一個人還不行的,所以要很感謝像幾位學長啊,還有那麼多幹部啊,還有那些全職義工,每個同學的這種全力的護持,現在我看他們僧眾在寺院裡面學的,都學得很高興,年紀比較小當然學得比較快,像年紀比較大的那些法師,有些比我還大的,都學得很認真,而且他們課業也壓力蠻重的,雖然一天只上一小時的正課,可是之前要預習,之後還要再複習,還要再辯論,又是靠整個僧團運作的力量,所以互相切磋琢磨的那種效果非常好,再加上之前就已經有預科班甲班乙班,他們已經學過很多遍了。所以現在後面第一次學的人,他也不愁沒有人幫他,都有很多人可以問,所以等到下課後,你到各寢室去就聽到他們拿著經本在辯論法義,在討論討論,我們看了令人歡喜。以前那些比較資深的法師呢,也都很認真。像有一個法師他年紀已經比我還大了,他已經跟著師父很久了,比我還久了,我問他學得怎樣,他說,哎呀,好高興啊。問他:你聽得懂嗎?他藏文不是很好,他說他也很擔心,他藏文不是很好,聽不太懂,可是上了課之後,是有些聽不懂,可是經過複習之後,主要的都聽懂了,都能夠學得下來,而且我看到這些資深法師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學得很實在,因為跟了師父十幾年,這種廣論的修心教授,在他內心裡面形成了一股力量,所以他學的時候,他自己有一個很清晰的目標,所以看到這一點,只要再努力下去,他們必然可以把五部大論跟心法如何結合的內涵,慢慢做出來,這是真正教法裡面最珍貴的地方,所以今天我們在這個時候,看到有一個這樣的僧團在學習宗大師傳遞下來的清淨教典,應該感到非常地慶幸,這其實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希望之一嘛。

2. 師父集智光王恩

清淨動機 建立教法

同樣的法人事業,今天開展的這麼大,可是大家會發現雖然很廣,可是參與的主要同學的心都是一樣的。什麼心呢?都導歸到建立教法。也因為有這樣一個清淨的動機,事業也就開展的很廣啦。雖然開很廣可是不會被沖散掉啊,一收回來凝聚力又很強啊,所以僧俗一條心。只是扮演的腳色不太一樣,可是都是為了建立教法。今天得到的成果,一切的一切呢,都要去感恩師父,在十幾年來幫助我們,打下這麼強大的基礎。所以師父示寂以後,我們所有的弟子能夠這樣一條心的把師父的事業繼續的弘開,真的是極大極大幸運的事情哪!這不是任何時代都容易出現的,我們去翻開歷史看一看,要做到這一點,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尤其是在教法衰微的地方,又要能夠維繫這樣的一個事業,的確要很大的善根。所以大家應該好好保握住這樣一個善妙的因緣哪。總之,要講的就是透過藏人建立教法的艱辛,以及阿底峽尊者在西藏所做的事業,我們來看看師父也是一樣的效法,他師父跟阿底峽尊者,跟智光法王菩提光王做的事業一樣。如果我們透過西藏迎請教法的艱辛,看到師父建立教法的艱辛以及偉大,我們就會很慶幸能夠參與其中一份。

最後再補充一點,就是師父他領導我們建立教法,對我們是有很大的恩德的。師父講的法恩呢,從師父開講廣論的第一個字開始就已經影響你了,一直到學到現在,用到現在,你的身語意裡面,你說你都離開師父給你的加持與教誡嗎,是離不開的。我以前不如理依師的時候,有時候對師父非理作意,有時候曾反省。有一天我在大殿反省,為什麼我會被冤枉呢?我明明沒有這樣的意思,為什麼師父要講我呢?我心裡面不是很高興,可是覺得不對啊,不應該對善知識非理作意。嘿,想想耶!我為什麼會反省呢,為什麼會反省自己這種念頭不好的呢,都是師父教的嘛。後來想想我連反省自己一點點善一點點惡都是師父教的,我還有什麼話好說呢?師父再冤枉我都是對的嘛。因為他會讓我反省好的,我自己會反省都是師父教的,恩德太大了。所以即使師父把我殺了,我都沒有辦法回報啊。我的意思可能比喻的過頭一點,我是說連自己一點點生起的善念的原因,都是因為源自於師父啊",所以你還有什麼話好說的呢,那時候心全部就平下來了,一直到現在每次想到師父的恩德,我覺得太大了。

如果沒有呢?什麼都沒有,如果師父沒有教我們,什麼都沒有。所以透過阿底峽尊者傳呢,我們可以好好學到『甲一為顯其法根源清淨故開示造者殊勝』,可以看到依止善知識的典範,可以看到阿底峽尊者這個一代袒師大德的風範。我們可以了解到西藏人建立教法的艱辛,去了解到師父帶我們建立教法也是一樣的困難的,但是西藏人建立教法成功了,有一個典範。我們努力做下去,也一定會成功。為什麼會成功呢?因為因都一樣,西藏人建立教法的因,跟師父建立教法的因是一樣的,那我們就可以知道果也是一樣的。最後大家透過這幾堂阿底峽尊者這個學習,會不會對傳承祖師生起更大的信心呢?